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砧秋 《新民周刊》2012,(2):66-67
这两部影片没有大明星,不打时尚牌,更没有华丽特效,却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它们的走红当然并非不可解,说穿了,就是"接地气"三字而已。这却恰恰是当下中国电影最稀缺的品质。80后女生鲍鲸鲸以"大丽花"为笔名撰写的网络小说《失恋33天》,促成了今年以900万成本拿下3.5亿票房的同名"神片",台湾票房大热电影《那些年,我...  相似文献   

2.
阙政 《新民周刊》2012,(19):66-69
"电影是老天给我的锄头,是让田地开满花的工具。以前我一直在找锄头,现在有了锄头,重要的是去找地耕作。"他的成功很难复制导演魏德圣很有名,2008年他的《海角七号》以5000万投资赢得5.3亿票房(注:本文所有款项均为新台币),一举打破台湾  相似文献   

3.
书展念真行     
我的电影能去参加世界影展并不会让我很高兴,但是如果我拍一个电视剧,走进一个巷子发现所有人都打开电视机在看,我就会很高兴。台湾有一档节目叫"台湾念真情",由著名编剧、导演吴念真主持,带领观众到台湾每一个地方去了解那里的人情风俗,这档节目一做三年多,还反复被重播。后来,节目的内容整理成同名图书,这本书也风行一时,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4.
陈东 《新民周刊》2020,(2):88-88
贺岁档,是一个很有华裔特点的电影档期。从30多年前的香港开始,贺岁片风靡喜欢讨口彩的港澳台以及海外以广东福建为主的华侨华人地区。记得1991年,我曾当面请教那位邵氏电影的老大邵逸夫先生:为什么不多拍些像《似水流年》《法外情》《法庭内外》那样内涵深刻又好看的电影?  相似文献   

5.
阙政 《新民周刊》2012,(44):34-36
方言之于方言电影,绝不仅仅是喜剧元素而已,它还是一种"生活秀"和"时光机"。"接地气"最近很红。要夸一部电影富有生活基础,总会搬出这个词来。而说到"接地气"的捷径,非方言莫属。数数今年大银幕上重量级的国产电影,几乎被方言占去半壁江山——东北话的《黄金大劫案》、四川话的《杀生》、陕西话的《白鹿原》……无一不是地域色  相似文献   

6.
砧秋 《新民周刊》2012,(4):65-67
我觉得演戏最大的享受就是过程,难得这么好的合作对手,但是如果很快拍完,就感觉像是明明很美味的食品放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只有5分钟时间吃,我就觉得——你为什么不让我慢慢吃,慢慢享受嘛!2012年,有三部梁朝伟主演的电影公映:贺岁档喜剧的《大魔术师》、武侠片《一代宗师》和刚在上海拍完的谍战片《听风者》。梁朝伟自拍过了王家卫...  相似文献   

7.
严敏 《新民周刊》2022,(1):80-80
韩国电影真是雄心勃勃,对外扩张,一路进军奥斯卡,继前年和去年《寄生虫》《米纳里》相继摘金后,今年又选送一部描述韩国外交人员携手朝鲜外交人员在索马里内战时死里逃生的《摩加迪沙》竞逐第94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另一路趁2021中韩文化交流年之机,进军全球最大的中国电影市场,送来一部温情喜剧片《哦!文姬》(以下简称"哦!")。  相似文献   

8.
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贯穿于中苏友谊高歌猛进时期,也表现在中苏关系阴霾满天的年代,它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幻。1975年出品的苏联电影《德尔苏·乌扎拉》以及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形象",成为中苏政治冲突和军事对抗背景下的重要的文化事件。《德尔苏·乌扎拉》的波折命运是中苏关系特殊年代和"国家间政治"的副产品,也是曾经有着较大程度同质化的两国政治文化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老曹酷评     
@高晓松:在我从小看过的无数打日本鬼子或被日本鬼子打的电影中,《赛德克·巴莱》目前排第一。老曹:可惜大陆票房极差,有人感叹"中国人不配看好电影"。  相似文献   

10.
宋明炜 《新民周刊》2012,(50):85-85
或许,我们若要选择相信"更好"的故事,只是为了选择相信自己。与许多故弄玄虚的导演不同,李安给人的印象看似平和、中庸,很有些所谓东方人的谦逊、内敛。但每一次看李安的电影,都让人提着一颗心,因为在适度而唯美的表象之下,必定隐匿着某种奇绝的爆发力。他最早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郎雄先生扮演的老...  相似文献   

11.
王齐超 《当代韩国》2015,(3):106-116
韩国电影"朝韩梦之队"(英文名As One,韩文名(?))是由历史上朝韩在体育界合作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影片讲述了1991年在日本千叶县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由朝鲜和韩国联合组成的历史上第一支乒乓球南北联队在女子双打项目上艰难取得冠军胜利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两国选手们充满汗水和眼泪、冲突和友谊的故事。对身份和国家认知以及"朝韩梦"是如何实现的,都反映在以乒乓球这一体育运动为媒介,同时必须要和中国这一邻国和大国竞争,以上几点使这部电影有别于其他有关朝鲜半岛题材的电影,成为本文研究的案例。本文将提出如下问题:电影的名字蕴含着什么样的政治意味?不同但相关联的身份认知如何互动?"朝韩梦"是如何反映在电影之中的?朝韩两国又是如何在电影中看待邻国的?  相似文献   

12.
苗炜 《新民周刊》2022,(21):93-93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场重头戏是“墙边忏悔”,就是"要么忙于生,要么忙于死"那段一安迪有句话说,是我运气不好…厄运无处不在,总会击中某个人。墙边忏悔这段戏张力十足,我以前看这段戏的时候,喜欢那些比较华丽的台词,不太留意安迪这句。  相似文献   

13.
阙政 《新民周刊》2022,(2):14-17
之所以票房与口碑双双告捷,离不开一众优秀演员的出色表演,他们演绎出了2020年寒冬的泪水与笑容,温暖与感动,让这部群像电影穿过两年寒冬,"拥抱"无数观众。2020年寒冬,他们用温度聚成人间烟火。2021年岁末,我们穿过寒冬,拥抱跨年。12月31日22:02,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为全国观众打造了2022场"拥抱跨年零点场"——在电影放映至2022年1月1日00:01后,在片尾字幕前以5.20秒的字卡"拥抱吧,就现在"号召观众,相互拥抱,温暖迎接2022。  相似文献   

14.
100个陆川     
毛尖 《新民周刊》2012,(49):87-87
回到电影本质论的李安,看上去很温和。号称自己要让观众感觉虐心的冯小刚,一直有点气势汹汹。不过,中间隔着的100个陆川,也许也不是特别大的差距。2012贺岁档,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再加上陆川的《王的盛宴》,三部电影都没有一点贺岁的意思。从票房看,《少年派》胜过《一九四二》,《王的盛宴》  相似文献   

15.
一种视听格式塔:论梅洛-庞蒂的电影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45年,梅洛-庞蒂的基本哲学思想框架已经形成。在此背景下,他的思想开始向美学领域延伸。同年,他在法国高等电影学院的演讲《电影与新心理学》代表了他有关电影美学的基本思想,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在格式塔心理学眼光审视下的电影美学。这篇演讲稿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格式塔心理学的一般思想及其在知觉现象中的应用。第二部分讨论电影的视听语言能够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第三部分将电影、格式塔心理学同"当代哲学"(即现象学)联系起来,认为三者面临和探讨共同的问题。他的电影美学思想影响了诸如戈达尔这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对电影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坚信科学,相信政府,托付给医疗和科研专业人员之外,我们在疫情前,百般脆弱,唯有守望相助,彼此守护。这也是大部分电影传递给我们的最终信息。悲从心来的一个事实,我们注定和自身的很多疾病一直相伴。马尔克斯写了《百年孤独》,还写了《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最感人的一句,"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因为"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相似文献   

17.
阙政 《新民周刊》2012,(16):60-62
我这小半辈子做的事情,都是不断丢掉之前的东西。比如我丢掉绘画才能走进电影,丢掉太原的生活才能来到北京,丢掉拍艺术片的路才能进入荒诞电影的世界,丢掉荒诞才能走进更宽的视野。不丢掉就走不到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我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我一直在挑剔这部电影有什么错误,但是我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基本没有找到"。2021年7月9日,刘伟强执导,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领衔主演的电影《中国医生》公映。这部根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全景展现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9.
新年在大洋彼岸炸响的第一弹,既不是头顶“王者归来”光环的《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也不是在洛杉矶擒拿三座金球的《犬之力》,而是金球奖的陪跑选手《不要抬头》。这部将当下人类文明一黑到底的荒诞电影,就像是汲满苦涩海水的刺豚,看上去萌萌的,实则扎手得很。从电影本体角度看,《不要抬头》远够不着优秀影片的台阶,它更像是刊发在热门报刊上的一篇杂文,把当下能够针砭的时弊针砭了个遍,而且还是一篇好不快意恩仇的爽文。  相似文献   

20.
国产犯罪     
何小沁 《新民周刊》2012,(36):96-96
这部电影要从片尾曲说起。歌曲名为《最后的晚餐》,由导演程耳填词。歌词简单直白,却可作为解读电影的入口。"他们说这是最后一首歌,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只有我们故意,只有我们同意。"如果说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心知有人出卖了他而神情淡然自若,那么在这部电影里,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则被塑造成一个成全他人、牺牲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