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赐茶(一)     
《学习导报》2012,(24):40-40
宋朝历史中有许多皇帝向臣工赐茶的生动故事,而且赐茶讲究颇多。将这些珍贵的史料梳理出来,甚为有趣,以供品味评鉴。  相似文献   

2.
赐茶(二)     
《学习导报》2013,(2):25
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再如仁宗的光献皇后向进士赐茶。王巩《甲申杂记》":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梅尧臣有《七宝茶》诗":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即说此事。  相似文献   

3.
赐茶(二)     
《新湘评论》2013,(2):25-25
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  相似文献   

4.
赐茶(三)     
《新湘评论》2013,(2):58-58
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  相似文献   

5.
赐茶(三)     
《学习导报》2013,(2):58
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中兴仍旧制"是说南宋建立后仍遵从北宋的赐茶和酒的旧制。还有一种是臣子在京外,这时皇帝会让人捎带茶叶以示慰问,如哲宗秘密让人向苏轼赐茶问候。王巩《随手杂录》:"中使至,密谓子瞻曰‘:某出京师辞官家,官家曰:辞了娘娘来。某辞太后殿,复到官家处,引某至一柜子旁,出此一角密语  相似文献   

6.
皇帝请客     
君闻 《党建文汇》2014,(3):47-47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杨柏 《当代贵州》2007,(1):50-50
苍天在赐我大山的同时赐我以一泓江水。形成了穿越空间障碍、摆脱贫困,融汇入主流社会的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致富工具。  相似文献   

8.
在2007年第二届长篇小说“乌江文学奖”得主中,《傩赐》是受读者关注较多的一部作品,究其原因,正如《傩赐·编者按》0中所说的那样:“……王华以优美的情歌笔调,向我们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个叫摊赐的地方,因为贫穷,兄弟三人同娶外乡姑娘秋秋的故事。在那远离尘嚣愚昧的地方。贫穷和苦难演绎出的凄美爱情直抵读者心底情感最脆弱处,缠绵剧侧的爱情挽歌,令人潸然落泪。”  相似文献   

9.
田康 《新湘评论》2004,(2):62-62
临澧赐田宋玉遗址,是一颗尚未拭洗的人文异珠。  相似文献   

10.
茶凉有度     
秋末 《学习导报》2011,(24):45-45
人走了,茶该不该凉,茶该凉,但要凉得有度。人走了,比如一个领导干部,从位置上退下来了,面前那杯茶当然该凉。你那杯茶,可不是北京街头的大碗茶,也不是苏州拙政园里茶楼的吞茶,杯子也不是人人都有的,茶汁里茶温里有你的职位、你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众多开国帝王当中,宋太祖赵匡胤的才干与人品都堪称上等。作为宋代皇帝中唯一的天才军事家,赵匡胤的韬略自不必说。然而,有一件事,赵匡胤却是做得够"损"的,"损"得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宋代以前,皇帝和宰相等百官虽为君臣,双方之间的礼节还是比较随便的。宰相见皇帝议事,皇帝是要赐茶看座的,即所谓"坐而论道"。赵匡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中国状元知多少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从汉朝到清朝都有以科举取士的制度。科举制在各朝代有不同,明清发展至比较完备,分为四级:最低一级为院试,在县里进行,录取后称生员,也叫秀才;第二级为乡试,在省城进行,录取后称举人;第三级为会试,在京城进行,录取后称贡生;最高一级为殿试,也叫廷试,在皇宫大殿进行,录取后称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称赐同进士出身。据史料记载,从隋至清,共录取状元 594人。   我国最早的状元是孙伏伽,贝州…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3,(2):8-8
2012年12月29日,由贵州省农委会、省经信委主办的“国酒茅台·国品黔茶”黔茶高端推广会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在北京演绎“黔茶故事”。此次活动,是依托国酒茅台品牌力和渠道力助推“黔茶出山”的一大举措,旨在推介黔茶优质产品,展示黔茶产业成果,宣传黔茶产业商机,加快黔茶渠道建设,提升黔茶品牌价值,助推黔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柏 《当代贵州》2007,(3):52-52
苍天在赐我大山的同时赐我以一泓江水,形成了穿越空间障碍、摆脱贫困,汇入主流社会的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致富工具。  相似文献   

15.
张峰 《廉政瞭望》2011,(1):67-67
模样首先是指一个人的相貌,属于人的“硬件”范畴。它是父母所赐,是一个人来自基因的骨骼肌肉肤色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杨柏 《当代贵州》2007,(4):49-49
苍天在赐我大山的同时赐我以一泓江水,形成了穿越空间障碍、摆脱贫困,汇入主流社会的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致富工具。  相似文献   

17.
漆云 《当代贵州》2023,(24):46-47
<正>贵州爱茶、护茶、懂茶的这份用心激发起邹裕波对推广黔茶的热情,“我要在76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里打造出以茶舒心、以茶会友、以茶识黔的一亩三分地。”“一亩茶舍”由此孕育而生。“从茶里能感受到最天然的贵州,这份高山好茶的韵味能褪去繁忙生活中的疲惫。”仲夏,走进北京76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里的“一亩茶舍”,现代化的装修风格搭载着来自贵州深山的好茶,绿柳成荫中飘荡着幽幽茶香,宛若踏入繁华都市中的一片清净之地。  相似文献   

18.
走进这座村     
这是一座饱含着历史记忆的村落。嘉庆年问赐造的牌坊场,经过历史千年的激荡和印染,在1949年12月广安解放时,牌坊村首次命名出现。  相似文献   

19.
张雨薇 《世纪桥》2012,(23):155-156
摘要:俄罗斯茶,源自中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喝茶成风。俄罗斯的炊茶,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的发源地,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俄罗斯人饮茶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是茶却在他们的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人们不仅喜欢喝茶,而且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的独特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20.
喻丹  白荧 《当代贵州》2009,(10):13-13
一群人因茶夙兴夜寐,一个产业在自赎中躬身前行,“一筐”品牌淘沙见金,一杯“贵州绿茶”香醇流溢,“替身”隐退,黔茶正以真实面目突出重围。茶,停留在初级生产是不能开枝散叶的,茶,没有科技的路标是无法长途跋涉的,茶,缺乏文化的附丽是苍白乏力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