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阙政 《新民周刊》2012,(37):66-67
从有意改编小说到终于拍成电影,《白鹿原》前后历经19年磨难,临门一脚又告"跳票",命运可谓多舛。9月13日,原定全国公映的《白鹿原》被曝因技术问题"无限期延后",各类看片、发布会均取消。从有意改编小说到终于拍成电影,《白鹿原》前后历经19年磨难,临门一脚又告"跳票",命运可谓多舛。19年命途多舛1993年6月,陈忠实...  相似文献   

2.
砧秋 《新民周刊》2012,(4):65-67
我觉得演戏最大的享受就是过程,难得这么好的合作对手,但是如果很快拍完,就感觉像是明明很美味的食品放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只有5分钟时间吃,我就觉得——你为什么不让我慢慢吃,慢慢享受嘛!2012年,有三部梁朝伟主演的电影公映:贺岁档喜剧的《大魔术师》、武侠片《一代宗师》和刚在上海拍完的谍战片《听风者》。梁朝伟自拍过了王家卫...  相似文献   

3.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2,(26):64-67
当《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不是我不明白》《假行僧》等经典再一次被唱响,激起了多少人的青春摇滚情结?而《童年》《梦》《爱的箴言》《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等等,首首都是经典,可以说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2014年8月31日,张惠妹在中国台湾台中圆满剧场举办“2014aM EI‘偏执面’演唱会”。由腾讯视频主办的这场“偏执面”演唱会,开创了国内首次尝试全球免费线上演唱会的先河,线下观众只有6000名,但线上观众却超过了100万。  相似文献   

4.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3):44-47
我拍电影就像是看心理医生,我有对人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找一批很有才华的人跟我一起去探索。从影32年,执导17部电影,监制40部作品,总计获得超过400个奖项提名,赢得超过230个奖项,代表作《甜蜜蜜》《金枝玉叶》《如果·爱》《中国合伙人》脍炙人口——他就是陈可辛导演。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请来这位资深影人开授“大师班”,而陈可辛也与观众坦诚相见,将自己的从影经历与代表作拍摄故事尽数分享——  相似文献   

5.
阙政 《新民周刊》2013,(3):26-31
无形中,《泰囧》仿佛被授予了一座"人民选择奖",骂它无异于与民为敌。2013年的第一天,公映21天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已飙升超过10亿,它的下线日期从原定的1月13日延长至27日。截至记者发稿时,《泰囧》票房已超越12亿,正在挑战《阿凡达》创造的13.8亿元国内票房最高纪录。50多万场放映。  相似文献   

6.
砧秋 《新民周刊》2012,(2):68-69
"我要对观众讲,剪掉的部分很抱歉,但是可以保证,这无损于感动。有些东西被剪掉,不会削弱电影的高潮,剪掉的东西只是我个人小小的喜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身边的人忽然都开始讨论一部名字很长甚至还带着标点符号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而导演的名字也很怪咖:九把刀。再后来,这部没有明星的《那些年》在台湾和香港...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在挑剔这部电影有什么错误,但是我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基本没有找到"。2021年7月9日,刘伟强执导,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领衔主演的电影《中国医生》公映。这部根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全景展现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8.
不小可 《新民周刊》2023,(31):20-23
<正>相比现实,电影里对电诈集团的展现已算是克制。如果要问影片中的诈骗团伙算是什么规模,导演的回答是:中等水准。2023最强暑期档的又一匹黑马:《孤注一掷》自8月5日点映、8月8日提档公映以来,票房已超XX亿元。从前我们夸一部电影好看,会说它“值回票价”,而《孤注一掷》的特殊却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值回票价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还可能帮观众省下几十万元的血汗钱。  相似文献   

9.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17,(5):106-106
除夕晚上,我在台北看了一场《La La Land》,译名虽是《爱乐之城》,但大家都把它叫"拉拉链"。这个昵称有个好处,就是大大减短了歌舞片和新新人类观众的距离。你别说,虽然"我唱故我在"是现代人自我感觉的普遍方式,但自己唱和看着别人唱,到底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10.
金姬 《新民周刊》2023,(23):18-21
中医不是旁门左道,更不是玄学,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要通过真正的学习去了解,这样才能向观众说明白。2017年,《新民周刊》曾写过一篇专访,名叫《作家六六:我为什么学中医》。6年后的今天,六六因为编写的中医传承电视剧《后浪》引发争议而上了热搜,此时的她已经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毕业。而这部戏是过去六年学习生活的汇报演出,剧中的故事与主要人物,皆有原型。  相似文献   

11.
锡兰的苹果     
西风 《新民周刊》2012,(5):96-96
2003年5月,戛纳天空飘着伊斯坦布尔的雪,《远方》淡薄的亲情和人的孤独润物细无声地潜入观众的心底,一举捧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导演  相似文献   

12.
阙政 《新民周刊》2022,(2):14-17
之所以票房与口碑双双告捷,离不开一众优秀演员的出色表演,他们演绎出了2020年寒冬的泪水与笑容,温暖与感动,让这部群像电影穿过两年寒冬,"拥抱"无数观众。2020年寒冬,他们用温度聚成人间烟火。2021年岁末,我们穿过寒冬,拥抱跨年。12月31日22:02,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为全国观众打造了2022场"拥抱跨年零点场"——在电影放映至2022年1月1日00:01后,在片尾字幕前以5.20秒的字卡"拥抱吧,就现在"号召观众,相互拥抱,温暖迎接2022。  相似文献   

13.
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希望和支柱》由于其内容配合了苏联食品纲要的贯彻,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农业领导者的形象并提出了改革等问题,因而得到苏联官方和舆论界的重视,成为最近苏联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去年十月“全苏农业工作人员日”时,《希望和支柱》举行首映式,全国有1241家影院放映这部影片,一天之内观众达一百万人,反应甚为热烈。一位读者写信到《苏联银幕》杂志说,他在莫斯科《十月》电影院观看这部  相似文献   

14.
好像周而复始的时钟,一个人不断审视他的过去,读者重新阅读早年打动他们的书,BBC不断演绎那些经典故事。对此,戏剧部的负责人本·斯蒂文森这么回应:BBC有义务向新一代的观众复述经典。1848年,夏洛蒂·勃朗特在给乔·亨·刘易斯的信中这样写道:"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奥斯丁女士?对这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没有读过《傲...  相似文献   

15.
手中这20分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5,(21):79-79
上海教育电视台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医学电视演讲节目《健康演说家》请我担任评委,我没多想就应承了,原因一是曾经和医学科普有缘:1986年至1994年我在医学科普杂志《康复》任职八年。二是好奇,听说参与演讲的是从全市医界遴选而出的十九名青年医生,代表上海医学界的未来和希望,平均年龄34.4岁,既有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又有90后"规培生",他们有专业、有激情、有个性、有态度,更具科学精神,有型更有腔调,我很想借此机会比较一下两代科普人,毕竟当年曾在《康复》杂志结识了许多著名的科普作家,杨秉辉、周小寒、汪宗俊、姚德鸿、姚克裘……编稿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交友的过程,后来甚至形成很深的交情。  相似文献   

16.
任鸣牢牢地记着曹禺对自己的嘱托,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努力排观众看得懂的戏,有人艺特色的戏。也不知是刻意安排的还是某种巧合,这次北京人艺来沪演出的五部戏,其中三部都是任鸣导演的,包括《我爱桃花》、《知己》和《关系》。从年少懵懂与舞台结缘到现如今的戏剧导演,任鸣有着自己特别的故事。就在与《新民周刊》记者聊天的过程中,这位颇...  相似文献   

17.
黄祺 《新民周刊》2023,(31):60-63
<正>因为真实,所以复杂。“角色的处境,我也经历过。”电视剧《不完美受害人》在观众中引发的讨论,还在持续。今年夏天热播的电视剧《不完美受害人》是一部无限接近现实的电视剧,接近到很多女性观众联系到自己的过往,对剧中角色的遭遇真正地感同身受。电视剧的两位编剧、导演都是女性,这也许也是剧情可以抵近当代都市女性真实内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3,(13):60-63
<正>“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马云说:“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2023年3月20日,阎建钢执导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开播,这部电视剧正改编自路遥的经典中篇小说《人生》。1984年,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吴天明曾将其搬上了银幕,获得了1985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以及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作曲奖。2014年,《人生》又被改编成30集电视剧,由王雨、缪婷茹等人主演。  相似文献   

19.
人生广阔天地,谁说只有爱情是必需品呢?为了一片雪绒花,有必要去当七个孩子的后母?上世纪90年代末《廊桥遗梦》引进中国,虽不像后来《泰坦尼克号》那样火爆,名著改编加上梅姨主演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捧场。当年不过十来岁的我也凑热闹去看。  相似文献   

20.
被访人:资中筠,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访问人:赵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执行主编问:我在1996年曾对您进行过采访,那篇访谈发表在当年《国际经济评论》创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