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泠一 《新民周刊》2012,(39):54-55
双人风筝、三山旭日、篝火明月、踏浪拾贝……这真是个可以开始初恋的地方!金山和徐家汇是两个城市吗?4年前的《新民周刊》,曾经刊登过一个女孩牵着风筝在金山海边的城市沙滩上"欣喜飞翔"的大幅照片;我配了文章,题为《手拉手的美丽》。当年刚读初中的女孩来自都江堰,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双亲。按照上海和都江堰的援助协议之  相似文献   

2.
1965年 1月回国后 ,我先后做过翻译 ,教过书 ,当过外事工作人员 ,1980年底从广州外语学院外事处来到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后 ,开始专心致志从事东南亚研究。我觉得 ,近 2 0年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日子 ,因为我有机会研究东南亚特别是缅甸事务和中缅友好关系。我撰写的《中缅友好关系研究》即将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希望同仁们能喜欢。最后献上已故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谱写的诗章《赠缅甸友人》和五六十年代缅甸侨胞谱写的一曲歌词 :陈毅诗章《赠缅甸友人》 1957年 12月 14日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 …  相似文献   

3.
砧秋 《新民周刊》2012,(2):68-69
"我要对观众讲,剪掉的部分很抱歉,但是可以保证,这无损于感动。有些东西被剪掉,不会削弱电影的高潮,剪掉的东西只是我个人小小的喜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身边的人忽然都开始讨论一部名字很长甚至还带着标点符号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而导演的名字也很怪咖:九把刀。再后来,这部没有明星的《那些年》在台湾和香港...  相似文献   

4.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50):16-16
当不求甚解的外交官或记者写出谬误信息且广泛流传开来后,则往往以讹传讹、越传越"真"。我在法国出版的《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中曾调侃地写道:与法国人聊上十分钟,他就会滔滔不绝地来告诉我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教训他人是某些法国人的天性。但我没想到的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从未踏足法国的同胞,也来向我解释究竟法国是怎么回事!最近...  相似文献   

5.
我说过,电视剧的同义词就是粗糙。你摆脱不了这种粗糙,你很想把它做得非常精致,但是太长了,60集。我只是觉得可笑《新民周刊》:之前你一直是改编金庸武侠剧,这次怎么突然想要改编《西游记》了?张纪中:我们国家提倡创新,可是却有太多人喜欢守旧。这种现象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陈东 《新民周刊》2020,(2):88-88
贺岁档,是一个很有华裔特点的电影档期。从30多年前的香港开始,贺岁片风靡喜欢讨口彩的港澳台以及海外以广东福建为主的华侨华人地区。记得1991年,我曾当面请教那位邵氏电影的老大邵逸夫先生:为什么不多拍些像《似水流年》《法外情》《法庭内外》那样内涵深刻又好看的电影?  相似文献   

7.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2):8-8
《《男孩危机》(2012年第1期)"中国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城市女孩在学业上的进步和优势,而忽略了她们同样是应试教育和性别角色刻板化的受害者,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女孩子同样需要拯救。"——我不能理解了,十年间此事一直在进行,怎么就成了一个伪命题了?网友拂晓杉男...  相似文献   

8.
苗炜 《新民周刊》2022,(21):93-93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场重头戏是“墙边忏悔”,就是"要么忙于生,要么忙于死"那段一安迪有句话说,是我运气不好…厄运无处不在,总会击中某个人。墙边忏悔这段戏张力十足,我以前看这段戏的时候,喜欢那些比较华丽的台词,不太留意安迪这句。  相似文献   

9.
中年风景     
姚谦 《新民周刊》2012,(24):79-79
藉由玩的方式,剥离保护层去继续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变化,都是为了让自己一直有着活在当下之感。从来我就喜欢跟自己玩游戏,自娱自乐得厉害,到了中年后还是如此。尤其仗着许多科学新知的提醒:人们脑子老化绝对是与依赖习惯有关,因此我更有理由在中年以后反着习惯、反着别人的善意和体  相似文献   

10.
三个故事     
马莅骊 《新民周刊》2012,(11):88-88
沈佳宜说,谢谢你喜欢我。柯景腾说,我也很喜欢那个喜欢你的自己。我喜欢这样的对白,不过,这美好的感情毕竟是从易逝的青春和身体的本能发出的。  相似文献   

11.
热脸     
《新民周刊》2017,(37):63-63
陆青9月6日,曾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雪孩子》《天书奇谭》《三毛流浪记》等知名动画片中担任主要原画的动画艺术家陆青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9岁。消息出来后,不少网友发帖纪念,表示"谢谢您带给我的美好记忆"。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上帝想听歌,带走了杰克逊;现在,上帝想听合唱,带走了惠特妮。又一颗歌坛巨星陨落。美国当地时问11日,48岁的惠特妮·休斯顿在比弗利山希尔顿酒店一间客房内死亡,死因暂时不明,疑是药物与酒精中毒。这种突然与叹惋的感觉似曾相识,让我想到51岁离世的迈克尔·杰克逊。  相似文献   

13.
汤力 《新民周刊》2022,(44):80-80
我很喜欢一部冷门剧,其中有个桥段是A拿着自己的手机死乞白赖地非给B看照片:“哎你看这个可乐不可乐??哎你再看看这个……你自己拿着,划着看吧,就左右划啊别上下划。”B面无表情地搭腔:“来,给我。”然后“嗖”的一声,手机流星一样蹄入云霄没了踪影。这部解气之剧叫《英村脑残故事》(This country)。今年的英国电影《看他们如何逃之天天》(Seehow they run),导演和主演之一都来自这部剧集,部分地奠定了影片基调:荒诞、微丧、快节奏、细节大于整体,以及,惹我喜爱。  相似文献   

14.
浮城无谜事     
西风 《新民周刊》2012,(45):88-88
2006年9月1日,因《颐和园》违规参赛戛纳电影节,娄烨收到一张5年内不能从事电影业务的禁令。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只有一件事情让我害怕:我配不上我所承受的苦难。"那么,娄烨配得上他所承受的"苦难"吗?其解禁后的新作《浮城谜事》真的是叫好不叫座?富二代飙车肇事、小三阻击小四、凶杀,天涯热帖《看我如何收拾贱男和小三》经娄...  相似文献   

15.
人生广阔天地,谁说只有爱情是必需品呢?为了一片雪绒花,有必要去当七个孩子的后母?上世纪90年代末《廊桥遗梦》引进中国,虽不像后来《泰坦尼克号》那样火爆,名著改编加上梅姨主演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捧场。当年不过十来岁的我也凑热闹去看。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俄国,各有自己的论坛。“俄国向何处去?”的展望众说纷纭,无党派学术刊物(如《各民族友谊》)概括其主要倾向是两个极端:其一为政治上的现代派,其纲领是在俄国建立“第二个美国”,现政权欣赏这一派观点,其二为政治上的复古派,原共产党打出复兴俄罗斯历史传统的旗号。这里摘要概述的是发表在《苏维埃俄罗斯》报1993年7月3日第三版  相似文献   

17.
苗炜 《新民周刊》2020,(15):93-93
如果我们喜欢看电影,可能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古典音乐经常和恶魔一样的人联系起来,比如《发条橙子》,里面那个总有暴力行为的小青年,就是伴随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干坏事的;《现代启示录》里美国军队轰炸越南村庄,配乐是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飞行》;再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那个坏警察,要做点儿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也要听古典音乐进入状态。  相似文献   

18.
五月妖 《新民周刊》2012,(38):42-43
如果只是希望女儿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不指望她赢回世界顶级富太的名头,那就不要轻易被"看起来很富"的财富幻象迷惑。今年多场车展焦点诡异地变成了车模着装问题,我不禁开始怀念往年动辄出现的那些豪车被抢购一空的消息,想起常常有恨嫁的年轻女孩告诉我,为了寻找有实力出手如此阔绰的女婿,她们的父母多么乐于在每晚的餐桌边反复  相似文献   

19.
读者喜欢的报纸1992年9月6日“社会意见”基金组织选择俄罗斯14个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成年居民中进行调查问卷:“在前苏联地区您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报?”结果如下:《论据与事实》20%,《共青真理报》15%,《劳动报》13%,地方报纸12%,《消息报》4%《体育报》3%,《莫斯科共青团员》3%,《真理报》2%,《苏维埃俄罗斯报》2%《莫斯科新闻》1%  相似文献   

20.
盛成同志在本世纪初期留学法国,在法国诗学,文学上卓有成就。曾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他在法国发表过其代表作《我的母亲》(Ma mère),《在疯狂的年代》(Les années folles)等小说和诗篇,颇为法国人士所称道。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现任北京语言学院教授。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给法国文学家格拉蒙(Maurice GRAMONT)而作的。来稿因邮寄延误,特在本期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