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悠 《新民周刊》2012,(10):47-48
日本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冒着生命危险阻止危机蔓延的工人仍然是无名者,甚至不怎么发声。民众根本无暇顾及英雄。2011年,《时代》周刊将"日本大地震中坚守岗位的福岛50勇士"作为年度人物候选。一年过去,关于"福岛50勇士",我们还记得多少?  相似文献   

2.
周洁 《新民周刊》2020,(9):88-89
事实上,直到今天,福岛核事故原因调查仍未结束。9年前的这个季节,日本东太平洋海域并不宁静。3月11日,里氏9.0级的"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祸不单行,此次地震更大的影响,是导致东京电力公司下属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4号机组不同程度受损。  相似文献   

3.
刘迪 《新民周刊》2012,(22):20-20
坂口恭平代表了日本年轻一代的思想倾向。去年"3·11"巨震核泄漏后,众多日本人遭受精神重创,坂口恭平即是其中之一。核泄事故发生后,他曾呼吁政府尽快出动自卫队,疏散福岛居民,并打电话给日本政治家,要求他们帮助处于核辐射区域的国民,但不论坂口恭平如何拼命呼吁,却没有一个政治家理睬他。与此同时,他却获知在3月15日当天,很...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对日韩无核武器区计划、"核避险"以及"拥核"这三种核战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利弊分析。日本长期坚持的"核避险"战略会逐渐变得不可靠,而"拥核"战略的代价过高亦不可行。相比之下,日韩无核武器区计划成为日本面向未来可行的核战略。然而,根据实证分析,尽管福岛核泄漏在日本国内引发了空前的反核运动,但日本政府仍然坚持既定的核政策不变。由于日本大选形势以及核政策决策机制的因素,利益集团和右翼势力的"一票否决"使得民间反核力量无法有效影响决策过程。因此,"核避险"战略仍然成为决策圈内各方利益平衡之下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5.
韩国社会的变化与家庭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社会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当中。60年代开始的产业化过程不仅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使家庭关系和个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朝鲜战争之后,为了重建家园和恢复经济,韩国人把经济增长作为最大的目标,整个社会都为之奋斗。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政府和老百姓同心协力为  相似文献   

6.
徐虹 《新民周刊》2012,(14):89-89
中日当代美术交流展以上海大学为中心,辐射至整个上海,以福岛为中心,辐射至日本,使两国艺术家共同聚集在一起,以艺术家身份开展对国际交流展的必要性的探讨,通过相互的表现实现中日两国的理解以及今后更深入的交流为目的,同时展望今后的亚洲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福岛核危机对于中国能源安全体系的完善具有诸多启示,特别是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内面临突发事件日渐增多等现实问题,而剖析这些突发事件的形成机理的前提就在于正确、全面地认识中国能源安全体系的复杂性,要本着自组织、协同化、开放性、精益化、多元化等基本原则逐步完善中国能源安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从1954年直到现在,南越的商业经历过两个鲜明的时期。第一个时期,1954-56年是假“繁荣”时期;第二个时期,1956以来是停滞时期。在第一个时期里,由于才恢复和平,人民需要进行贸易以便重建家园,法国远征军还在南越集中尚未撤退囘国,因此,市场上的消费水平比往时  相似文献   

9.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11,(2):4-10,77
日本福岛核危机在德国引发了全社会对人类核安全的大讨论.根据德国民众要求退出核能这一主导民意,联邦政府快速制定了退出核能的时间表,并加快了德国能源行业的转型和能源供应的根本性转向.德国政府提出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成为首个弃核的工业国家.本文在对后工业文明反思的基础上,对日本核危机对德国政治格局产生的深刻影响、德...  相似文献   

10.
即使发生了福岛核事故,东北亚仍可能成为核电站最密集的地区。这意味着今后中日韩三国越来越有必要加强合作。三国的核能合作发展如何?如果三国的核能合作没有达到阶段性要求,还需要如何加强三国核能合作呢?本文回顾了关于多边合作和地区治理的理论争论,以及中日韩之间有关核能的三国合作及双边合作的结果评估。总之,韩国应该促进三国在核能方面的合作,并作为中间国促进在这一地区建立核能合作多边制度。  相似文献   

11.
1975年,一个弱小的民族——越南,打败了一个号称不败的强国——美国,这一事件令世界瞩目和震动。当时世界上不少国家认为,既然越南能战胜一个世界军事强国,那么改变国内的落后状况是并不困难的。东盟的一些国家甚至还预测,未来的一个小日本将在他们的近邻中诞生。在越南国内,四处听到的都是如此坚定自信的腔调:为了重建家园,要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投到发展经济的战线。这一年,越南的同情者遍布世界,  相似文献   

12.
徐福千童东渡的始发地,众说纷呈:或赣榆、或胶南琅邪、或即墨徐福岛、或烟台之罘、或掖县蓬莱、徐乡城、或昌黎、秦皇岛、或盐山千童镇……莫表一是。本文即就此进行论证。一、始发地区域界定如果搞清秦始皇为何封禅礼神,为何求仙求不死之药和最后一次出巡回归,就不难得出徐福千童始发地范围。史书《史记》、《资治通鉴》、政书《秦会要订补》和志书等文献,明确提供了礼神重点:“八神六在齐北并勃海”(钱穆《史记地名考》);进而提供了大致范围:燕齐交界,为播九河入于勃海,三神山在勃海中(同前);最后提供了徐福随同始皇一同赴勃海西岸,只此地方有侨寓童男女的丱兮城。  相似文献   

13.
具有地缘政治学上特殊关系的韩中日三国,在核安全及应对核灾难时,不该仅仅从本国利益出发,而应该从区域公共财产的层面考虑问题。福岛核辐射事件呼吁三国加强区域合作的紧急需要。应对核灾难的东北亚地区合作,不是仅从简单的多变合作关系框架出发,而是为了保证作为地区公共财产安全的核安全,作为地区形势认识模式,提出了系统而具体的核灾难应对模式,提出了将制度性框架和具体合作方案进行系统联结的理论模式。基于Endsely的地区形势认识模式,地区形势认识模式由认识-理解-预测这三个阶段组成。在实践层面,地区形势认识模式可以被应用为建设系统而具体的东北亚应对核灾难的合作机制。为了构筑基于地区形势认识的东北亚合作体系,首先要在保证三国合作连续性的政治意志,其实要设定围绕地区合作方向性的竞争结构及与其他地区的关系,最后,为确保三国合作的有效性,有必要设立更加具体而有约束力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能源安全认识”是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的前置条件,能源政策是“能源安全认识”的观念产物。战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在形式上呈现出从“单一能源安全观”到“综合能源安全观”的结构转变,在内涵上呈现出“煤炭安全观”—“石油安全观”—“3E安全观”—“3E+S安全观”的演进逻辑。“煤炭安全观”与“石油安全观”,都是以单一能源为主的安全观,在政策设计上体现的是“增量至上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深化了能源安全的认识内涵,即:在原来“单一能源安全观”基础上,嵌入了“经济效率”和“环境保护”。然而,311大地震与福岛核事故的爆发,暴露出日本以协调“稳定供给”“经济效率”“环境保护”为中心的“3E安全观”的缺陷。对此,日本在“3E安全观”的基础上又追加了能源安全性,即:将安全性与稳定性、效率性、环保性进行平衡统一的“3E+S安全观”。俄乌冲突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有了新变化,如:从“防守型”应对能源地缘政治风险转变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推行“脱俄”与“脱碳”并存目标等。  相似文献   

15.
谢文泽 《美国研究》2016,(4):122-138,7,8
"两圈战略"是笔者从国家防卫和经济利益两个角度提出的考察美国国家防卫战略和全球战略的研究框架,即美国通过加强"国家防卫安全圈",塑造"经济利益安全圈",达到重构和主导世界新秩序的目的。"国家防卫安全圈"主要由两洋防卫体系和拉美安全倡议区构成,"经济利益安全圈"力求涵盖太平洋、美洲地区和大西洋。美洲地区(南、北美洲)是"两圈战略"的"纵轴",拉美地区是这一纵轴的天然部分,美国利用自由贸易、单边市场开放、区域安全合作等措施已经将3/4的拉美国家拉入"两圈战略"。为了将其他1/4的拉美国家(古巴、厄瓜多尔和六个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或准成员国)也拉入"两圈战略",美国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投资和贸易协定"对南方共同市场营造了战略"包围"态势,与古巴恢复了外交关系,宣布"门罗主义"时代终结,试图以"美洲主义"为口号开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第三轮美拉整体合作。  相似文献   

16.
房旭 《东南亚研究》2018,(3):108-12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岩礁条款"规定了岛屿与岩礁的区分标准,但所谓的"标准"过于模糊,存在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争议。"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通过"详细"解释"岩礁条款"得出"史无前例"的岛礁认定标准,使得即便是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并且有淡水、食物和居住设施的太平岛也被认定为岩礁。仲裁庭对"岩礁条款"的解释过于激进,明显违反《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的条约解释规则。"岩礁条款"的解释应当符合通常含义、目的和宗旨、善意解释、嗣后实践的相关要求。综合条约解释规则和太平岛的自然地理情况来看,太平岛的岛屿法律地位毋庸置疑。作为推动国际法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条约解释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旻 《当代亚太》2019,(5):125-143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国威胁论"在朝鲜半岛大行其道。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俄国威胁"的真实性问题和中日两国对朝鲜的信息影响,而忽略了"俄国威胁论"产生的观念背景和话语表述。从国际政治观念的角度来讲,"俄国威胁论"产生的基础在于朝鲜王朝对外部世界的总体认识发生了巨变,这一巨变可以用无政府文化、行为动机、身份认同等现代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加以解释。话语同样在"俄国威胁论"的扩散中起到重要作用。"春秋战国"、"秦"、"东洋"、"亚洲"、"人种"等表述成为"俄国威胁论"传播的载体,也建构和固化了朝鲜对俄国的认识。"俄国威胁论"的历史表明,对"威胁"观念应综合理解、综合治理,这样才有助于解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非关系和"一带一路"举世瞩目。非洲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和目的地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以及"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可以推助中非合作。非洲欢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计划并愿参与其中。中非双方在对接"一带一路"时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促进中非合作,进一步深化中非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田德文 《欧洲研究》2016,(4):131-144,8
本文按照中欧"四大伙伴关系"框架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中欧关系的新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通过民族国家一体化实现繁荣与安全的"欧洲梦"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梦"和"欧洲梦"在和平与发展目标上具有共同性,而这种"梦的融合"正是中欧关系未来按照"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战后,由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占领当局直接主导了日本的非法西斯化改革,日本的对外政策也被纳入美国的东亚地缘战略框架内。正因如此,战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进程与美国的亚洲地缘战略密切联系在一起。冷战时期,日本充当美国在亚洲的"冷战"哨兵,日本在"旧金山体制"下获得"独立"和国际空间。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日本乘机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展自主权。尤其进入21世纪,日本通过参与美国的"反恐"战争,实现了海外派兵。近年来美国实施战略东移和"亚太再平衡",日本借机加快修宪活动和军事"解禁",加速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