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洪 《新民周刊》2012,(23):25-25
未来20年,美洲或者北美,或将成为世界能源的轴心。在当今世界格局重新调整中,能源格局的变化相对隐秘,但影响却极其深远。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美国正转身成为石油或石油制成品的出口国;未来20年,美洲或者北美,将可望替代中东成为世界能源的轴心;在美国能源安全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欧洲和中日印等亚洲大国的能源安全可能会恶化。  相似文献   

2.
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供应危机是战后日本经济复兴中最大的“瓶颈约束”。日本为确保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动力,选择了具有“国家管制”和“行政计划”特征的能源配置框架;确立了优先加强能源“量”的增产和供应而非“利润”和“效益”的政策目标;运用了行政约束、法律强制、精神动员等多元化的政策工具。日本舒缓和规避能源“瓶颈约束”的政策构想源于统制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亚石油与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展望21世纪,中亚石油潜力巨大,可能成为今后世界石油市场极为重要的新角色。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外来石油的依赖度日趋增大。中亚石油将成为中国除中东以外的主要外来油源。因此,我们应对中国——中亚石油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安倍晋三第二次内阁期间是日本深化与拓展对中东能源外交非常“显著”的时期。安倍在第二次首相任内,经常出访中东,特别是重点加强与中东海湾重要能源出产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安倍第二次内阁期间,日本对中东能源外交主要涵盖了石油与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领域。安倍第二次内阁期间,日本深化与拓展对中东能源外交是各种因素合力推动下进行的。日本深化对中东能源外交,首要目标是要绝对维系与确保日本中东能源进口安全,以为日本经济社会正常发展提供绝对支撑与保障,同时适时乘机扩展和彰显日本在中东地区能够发挥出的独特外交影响力。日本深化与拓展对中东能源外交面临着不少挑战与问题。未来日本能源消费结构还是相当程度上要依赖油气等化石能源,所以,未来日本客观上无法避免地还要继续深化与拓展对中东能源外交。而是否能够有效深化对中东能源外交,将是检验日本能源安全战略与日本整体外交智慧的“观察窗口”。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2030年前能源战略——实现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的《2030年前能源战略》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效力,但可以作为政府能源政策的方向性文件来理解。该战略对石油产业的预测较保守。对西西伯利亚地区产量下降和东西伯利亚地区成为第二大产油区的预测,从地质学和现行政策的角度来看具有很大的实现的可能性。但该战略对天然气产业的预测过于乐观。考虑到页岩气革命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俄罗斯需要对包括定价和长期合同在内的以往的天然气贸易方式进行修正。该战略对油气未来的出口方向和与此相配套的管道和液化气工厂建设进行了预测,其中液化气工厂的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世界市场的变化。此外,在政府相关政策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条件下,能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伴生气的有效利用问题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的石油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针对对中国的能源消费特别是石油消费的现状 ,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石油战略的重大意义 ,并进而探讨中国的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7.
德国能源政策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纪贵 《德国研究》2003,18(3):24-28
能源政策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 ,以现任总理施罗德为首的德国联邦政府一直对能源政策给予认真的关注。作为一个经济大国 ,德国的一次能源的总消耗量和其中的石油消耗量均居于世界前列 ;而作为一个“贫油国” ,其能源的短缺则更是居于世界的前列。所以在德国 ,无论哪个政党联盟执政 ,都不敢对能源政策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对外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在俄罗斯当前能源政策和未来能源战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今后,俄罗斯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油气出口,推动东北亚地区内国家层次和企业层次的多边合作,最终极大地促进俄罗斯与中、日、韩三国形成长期、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德国能源问题及能源政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嵩 《德国研究》2009,24(1):9-16
德国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主要有能源过分依赖进口、传统煤炭发电能力有待更新、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核能替代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德国开始形成国家能源政策体系和独具特色的“能源峰会”协商机制,为德国能源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同时,德国注重用法律手段确认、规范、指引能源政策和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为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欧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起步很早,甚至其经济一体化就是从能源一体化起步的.1995年<欧盟能源政策白皮书>的出台标志着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形成,而2003年正式启动的"欧洲理智能源计划"(Intelligent Energy for Europe)进一步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利用列为该计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韩国统计厅今年6月17日发表的就业动向统计表明,5月份韩国的失业率为2.9%,已经降至1997年底发生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1997年11月的失业率为2.6%。今年5月份的失业率则是4年半以来最低的。统计厅说,失业率降低主要是农林渔业、公共服务业以及建筑业雇用的人数增加所致。这说明韩国的就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正式职工的人数出现减少趋势,而临时工、小时工的人数有所增加。这一现象反映了韩国就业结构不稳定。(思涨http://~.joins.com)韩国失业率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思泓  相似文献   

12.
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是韩国对非政策及与非洲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3年以来,韩国对非官方发展援助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初始期(20世纪60~70年代)、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1993年)、调整期(1994~2005年)和快速发展期(2006年至今)四个阶段。自2006年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韩国对非官方发展援助规模不断扩大,援助项目领域和类型不断扩展。韩国对非官方发展援助为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对比韩国对亚洲的官方发展援助和其他发展援助委员会国家对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可以发现,韩国对非官方发展援助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韩国对非官方发展援助对韩非关系,尤其是韩非贸易、韩国对非投资和韩国从非洲进口石油等方面的推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中东能源政策的调整及其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制于国内能源结构的重组和国际能源供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日本对中东能源政策做了一系列调整.面向未来,日本为确保中东石油进口的安全,将以政府援助为先导、民间合作为基础,谋求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并将力促中东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保证其国际能源供求体系的安全运作.  相似文献   

14.
美国能源政策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美国能源政策法案》标志着美国21世纪初期的能源政策发生重大演变增加国内能源供给、节约能源、降低能源供应的国外依存度以及大量使用清洁能源的核心思想被确立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美国能源政策的主轴。这对正酝酿能源战略的中国而言,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亚太信息库     
2000年马来西亚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将比1989年增加55%,折合成石油每昼夜达到54.1万桶。石油在能源总消耗中的比重将缩减11个百分点,仅为40%。煤的比重也从1989年的7%降至2000年的4%,借助生物量而获得的能源的比重则从15%增至19%。马来西亚拥有相当数量的碳氢化合物资源:石  相似文献   

16.
“能源安全认识”是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的前置条件,能源政策是“能源安全认识”的观念产物。战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在形式上呈现出从“单一能源安全观”到“综合能源安全观”的结构转变,在内涵上呈现出“煤炭安全观”—“石油安全观”—“3E安全观”—“3E+S安全观”的演进逻辑。“煤炭安全观”与“石油安全观”,都是以单一能源为主的安全观,在政策设计上体现的是“增量至上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深化了能源安全的认识内涵,即:在原来“单一能源安全观”基础上,嵌入了“经济效率”和“环境保护”。然而,311大地震与福岛核事故的爆发,暴露出日本以协调“稳定供给”“经济效率”“环境保护”为中心的“3E安全观”的缺陷。对此,日本在“3E安全观”的基础上又追加了能源安全性,即:将安全性与稳定性、效率性、环保性进行平衡统一的“3E+S安全观”。俄乌冲突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有了新变化,如:从“防守型”应对能源地缘政治风险转变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推行“脱俄”与“脱碳”并存目标等。  相似文献   

17.
2009年2月17日,被称为"贷款换石油"的中俄大型输油项目终于敲定.这标志着两国间长达15年的石油博弈终于突破了重重困境,有了一个较为完满的结局.回首中俄两国15年间围绕远东石油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博弈,每一轮谈判都是一场事关国家利益的针锋相对,每一份协议的签订都体现了双方寻求双赢的妥协.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以俄远东输油项目为例,从输油管线之争及石油定价机制谈判等几个方面,对中俄能源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提炼双方博弈策略的精髓,发掘竞争背后蕴藏的合作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今后中俄能源合作的走向依旧是"博弈-困境-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欧洲的气候与能源政策以及德国的能源转向政策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予以解读。首先介绍欧盟气候与能源政策一体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继而指出当前的问题,尤其是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出现的问题。本文第三部分指出欧盟在这一政策领域的领导作用式微,而且仅有少量迹象表明,在未来几年,欧盟还能像21世纪头10年那样决定国际气候政策。第四部分介绍德国能源转向政策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次优机制进行阐述。在结论部分,本文将气候与能源政策的讨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框架,探讨本文所呈现的视角的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友国 《当代亚太》2007,(11):48-54
经济-能源-环境政策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当前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日本和韩国是先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两个亚洲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两国在经济-能源-环境政策协调机制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更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认为,日本和韩国的经济-能源-环境政策协调机制主要包括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政策措施落实和民众参与等四方面.此外,日韩两国在经济-能源-环境政策协调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重要缺陷,例如对消费领域的忽视,也同样需要引起中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试论21世纪初中外能源合作的机遇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中国开展中外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世界石油资源丰富、新的油气供应地的崛起以及 有利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周边环境等。中国开展中外能源合作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