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洪 《新民周刊》2012,(4):20-20
作为最糟糕的结果,霍尔木兹海峡一旦被封锁,世界势必将遭遇新的石油危机。海峡,指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洋的狭窄水道,地理位置重要,通常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当前国际形势看,最受瞩目的一道海峡,无疑是分隔伊朗和阿曼的霍尔木兹海峡,这里的风吹草动,往往都在国际石油市场引发剧烈震荡。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09...  相似文献   

2.
读家     
《新民周刊》2012,(14):22-25
环球热点A伊朗首次承认有制造核武能力据"阿拉伯新闻网"4月7日报道,伊朗官方"第一次承认伊朗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当天说,伊朗已经掌握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但他同时强调"伊朗政府不会走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俄伊联合军演的涟漪效应已然发生,中方倡导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安全观,也随首演的涟漪效应而更深入人心。2019年12月27到30日,一连四天在印度洋北部和阿曼湾上,来自伊朗、俄罗斯、中国的军舰齐汇在靠近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海域上,举行了代号为"海上安全带"联合军事演习。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演习本身,更令人关注的是这是三方的首次海上联合军演,借伊朗武装力量副总司令哈比布拉·萨亚里的话说,这是首次,但不是最后一次,今后还会安排更多类似的多边军演。  相似文献   

4.
戴维来  李佳其 《德国研究》2023,(1):61-83+150-151
伊朗核问题是德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议题。作为伊朗核谈判的“P5+1”重要成员,推动伊朗核问题解决涉及德国重要利益。从伊朗核谈判中的角色看,德国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重要参与塑造者,主张运用对话和沟通手段推动伊朗核问题的外交解决,注重塑造规范约束伊朗的核活动;德国是重返伊朗核谈判议程的重要设定者,参与设定了三个阶段的伊朗核谈判议程;德国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居中协调者,通过利用自身国际影响力和欧洲影响力来协调伊朗核问题各当事方。对大国地位的追求、防止核扩散的理念驱使、对经济因素的现实考量,以及人道主义国际援助的价值观追求构成了德国推进伊朗核问题政策的主要动机。德国的伊朗核问题政策受到国内政治博弈、国际行动能力、美国对伊朗的态度,以及以色列、海湾阿拉伯国家、伊朗等多个利益攸关方的影响。未来,朔尔茨政府将继续在伊朗核问题中扮演关键角色,仍会遵循渐进性调整与稳定性并存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金姬  王俊 《新民周刊》2020,(14):79-81
伊朗目前疫情还在持续恶化,为了减少人们盲目去医院检测,卫生部弄了一个在线问卷筛查,另外还开通了咨询热线,经过医生确认需要做新冠检测的病人才给检测,检测是免费的,医院接待能力有限。我是在伊朗生活的湖北人。这次新冠疫情,我因没有回家过年而逃过一劫,却在两个月后的德黑兰感受疫情的冲击波——伊朗卫生部4月4日公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中午,伊朗累计确诊55743例,累计死亡3352例。伊朗目前是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数仅次于中国的亚洲国家。  相似文献   

6.
美国犹太组织与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的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犹太组织是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因素。由于认定伊朗发展核武器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威胁,以及担忧奥巴马政府改变对伊朗的政策,因此美国犹太组织在国会内外开展游说,促请国会议员提出制裁伊朗的法案。尽管奥巴马阐明美国对伊朗奉行的是原则性接触政策,但不得不在国会的强大压力下签署了《伊朗制裁、问责、撤资综合法》。这一法律的出台结束了奥巴马政府接触伊朗的尝试,制裁和遏制再度成为美国对伊政策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12,(43):20-20
以色列挑头、美国跟进的针对伊朗打击看上去是一触即发,但问题是,伊朗不是伊拉克,连伊拉克都搞不定的美国,能搞定伊朗吗?随着美国大选的尘埃落定,以色列挑头、美国跟进的针对伊朗打击看上去是一触即发,但问题是,伊朗不是伊拉克,连伊拉克都搞不定的美国,能搞定伊朗吗?姑且不说伊拉克战争开启之后留下了多少后遗症,仅就打击的难度而言...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伊政策--伊朗核与导弹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国良 《美国研究》2006,20(1):7-27
随着几十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和伊朗的关系由盟友变为敌对,美国对伊朗的核政策也由核能开发的支助者变为强烈的反对者。在美国看来,伊朗目前的核与导弹发展计划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构成严重挑战。如何解决伊朗核与导弹问题,美国面临不同的政策选择。尽管不能完全排除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但美国近期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大。布什政府很可能继续坚持并强化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的遏制政策,联合欧盟、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社会共同迫使伊朗放弃核与导弹发展计划。由于伊朗与美国之间的政治歧见,伊朗核问题不易解决,很可能在谈判、制裁、妥协、再冲突、再谈判的循环中较长时间的拖延下去。  相似文献   

9.
吴健 《新民周刊》2020,(2):15-19
伊朗既有强硬的宗教保守派,也有自由派,正因为这些派系存在分歧,特朗普认为他可以利用。但别搞错了,虽有分歧,但当美伊发生对抗时,大多数伊朗人——无论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都会把国家放在首位。舒缓的音乐中,一个个用波斯文书写的人名缓缓没入璀璨的星海,这是伊朗德黑兰神圣国防博物馆的荣誉墙,它用声光效果颂扬过去四十年为伊斯兰共和国献身的烈士。  相似文献   

10.
吴健 《新民周刊》2020,(8):34-37
如果要避免灾难性的疫情暴发局面,伊朗必须尽快考虑过去的战争经验,让预防性隔离措施在重点地区建立起来。因为厄尔布鲁士山脉阻隔的原因,伊朗首都德黑兰经常出现空气污染,戴口罩的市民并不鲜见。但过去的一个月,越来越多用上口罩的人,不只是抵御混浊的空气,还包括古怪的新冠病毒。以圣城库姆为暴发点,伊朗多地出现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确诊患者及死亡人数均居中东国家之最,截止2月29日,包括德黑兰在内的2.3个省份(该国有30个省)都发现病情,有14个省关闭学校、大学、电影院和剧院等公共场所,所有会导致人群聚集的文化和艺术活动都被暂停。  相似文献   

11.
伊朗核问题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 ,美国在核武器开发问题上向伊朗施压 ,使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伊朗核问题为大国提供了一个外交角逐的舞台 ,美国、欧盟、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 ,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各异。伊朗在各方压力下 ,态度软化 ,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暂停浓缩铀计划。但伊朗核危机只是暂时平息 ,美国不会放弃在这一问题上对伊朗的继续打压 ,前景如何仍难预料。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总统执政以来,美国对伊朗的政策轨迹表现出起伏性的变化。在执政初期,奥巴马试图改变布什时期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敌对态势,对伊朗实施了积极接触的政策。但是,奥巴马趋向缓和的调整遭遇了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挑战。在伊朗大选危机、美国国会坚持对伊朗实施制裁等因素的压力下,奥巴马逐渐回归到对伊强硬的姿态,并重新运用制裁这个工具遏制伊朗。从美伊关系的角度看,两国的领导层都没有足够的战略紧迫感来调整对各自核心利益的认知。双方都只是在建构良性关系的道路上迈出一小步,因此,这种试探性行为在两国国内政治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很容易重新回到过去的对立状态。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约7.54亿,绝大多数集中于西亚、南亚、东南亚与北非。有穆斯林团体的国家达120多个,其中35个国家的穆斯林在该国人口中占多数。28个国家(埃及、科威特、伊朗等)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其中一些国家(伊朗、毛里塔尼亚、巴基斯坦)的国名还含有“伊斯兰”的字样。 亚洲集中了5.1亿穆斯林,即占全世界穆斯林人中的67.7%(为亚洲人口的20.7%)。在亚洲穆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发展与伊朗关系的动机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已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俄加强同伊朗关系的战略考虑:保障俄罗斯南部地缘战略空间的安全;争夺对里海石油资源及其输送管道的控制权;利用伊朗在伊斯兰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影响解决地区和国内问题;占领伊朗的广阔市场。俄伊发展双边关系使中亚战略格局的重组形势更加复杂,从短期看,俄伊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编后     
《美国研究》2006,20(1)
近一时期,伊朗核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大国的角逐,以及伊朗核问题的未来走向等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期刊发的顾国良的文章对美国对伊朗的政策进行了梳理。他认为,伊朗放弃核计划的关键在于美国;只要美国和伊朗有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6.
欧盟一直是伊朗核问题的重要参与国。在逼迫伊朗放弃敏感核活动的问题上,欧盟大致走过了谈判、联合国制裁、联合制裁三部曲式的政策历程。欧盟在联合制裁中采取的能源禁运和金融制裁是迫使伊朗做出重大让步并最终签署《伊朗核问题全面协定》的关键步骤。但是协定仅仅是各方力量在博弈之后形成的暂时平衡,随着欧美和伊朗政局不确定性和沙特-伊朗关系恶化等情况的出现,伊朗核问题将迎来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7.
伊朗核问题与俄罗斯的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在全球瞩目的伊朗核危机中,俄罗斯所扮演的角色愈加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本文对俄伊核能合作的来龙去脉做了介绍,进而讨论俄罗斯与伊朗在核能开发领域进行合作的主要动因,探讨在伊朗核问题演变为一场国际危机的形势下俄罗斯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伊朗核计划暴露以来,为了使伊朗放弃核计划,美国以及随后加入的其他国家对伊朗实施了长达10年的金融制裁。2013年11月,伊朗同相关六国就核问题达成《日内瓦协议》,伊朗终于在核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由于单边金融制裁容易被目标国规避,为了使制裁更好地发挥作用,制裁发起国会主动寻求多边合作。为了达到提高金融制裁效果的目标,制裁发起国会努力提高国际合作的法律化程度,以扩大制裁联盟的范围,提高联盟的紧密度。这一分析框架解释了为何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长达10年之后才实现政治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伊朗核问题的出现为美俄的战略争斗提供了新的内容.美俄围绕伊朗的弃核问题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有限的合作.美俄双方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表现和作用最终取决于美俄伊战略关系.美伊敌对和美俄的战略冲突是主导这个战略三角的基本要素.由于美国在核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支持,而伊朗需要把俄罗斯作为屏障来防范美国的压力,从而使得俄罗斯在这个战略三角中处在两边谋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伊朗核问题由于其复杂性及大国利益的广泛卷入而备受关注.本文对伊朗核问题的缘起和演变进行了回顾,认为俄美欧三方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并为此展开合作与竞争,其角逐主要集中在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安理会及"5 1"磋商三大多边舞台,并相机奉行不同的策略选择.据此,本文对伊朗核问题的演变前景进行了情境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