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黑客干预"美国2016年大选而触发的2017年"对俄制裁案",是当前国际格局转型和大国关系迅速而微妙变化背景下发生的一场重要国际争端。这场争端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国内事务进程的高度交织,反映出国际转型期的诸种特征,而且将深刻影响今后较长时期内美欧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本文从长时段进程与当前危机的相互结合、国际政治中被忽视的"情感因素"、危机处理的"合宜性"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把握和客观深入解读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2.
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是决定台湾蓝绿政治版图变化和政党结构重组的"世纪大战".为了赢得选战胜利,蓝绿双方都押上了全部身家性命,全力投入这场生死拼杀.尽管这场选战到目前为止仍是势均力敌的"割喉战",选情呈拉锯和胶着状态,最后究竟鹿死谁手还难以预知,但这次选举结果无疑将不仅决定今后台湾各派政治势力的消长,更关系到未来台湾政局和台湾前途走向,并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贺莉丹 《新民周刊》2012,(25):51-53
"唐骏所谓的道歉其实只是在狡辩。对于实质性的错误,他并没有承认。""那些伟人们基本不犯错误,一生中最多也就是犯一次到两次的错误。而像我唐骏这样的普通人,我计算了一下,基本上每两年犯一次错误,还不算生活上的。两年前,我经历了一场在我的人生中重大的波折。这个波折前所未有。"2012年6月19日晚间,这场面对北大学子的演讲...  相似文献   

4.
黄祺 《新民周刊》2021,(1):22-22
医护人员站在抗疫第一线与死神拉锯,他们是这场特殊的"战争"中最可敬的人。2020年,说起张医生是怎么走红的,需要回到"党员先上"这句话。2020年1月末,湖北疫情严峻,全国各地严阵以待,上海也已经有确诊病例出现。华山医院感染科在全国专科排名中位列第一,自疫情防控战开始,华山医院感染科所有人全力投入一线。他们要守住自己医...  相似文献   

5.
入院12天,我发现客厅桌上的两条金鱼一直没喂食,依然生龙活虎。生命顽强,人一定比鱼更顽强。在这场疫情袭来之前,我曾设想过我的2020年:挣多点钱,孝敬老人,和爱人浪漫出游……但从1月19日那天起,一切美好戛然而止,我的愿望清单上只剩下两个字:活着。做了最坏的打算,交代了身后事1984年出生的我,是一名普通武汉市民,肖心诚是我的社交用名,因为我相信"诚实如金"。  相似文献   

6.
"放管服"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在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正释放出巨大红利。但作为市场主体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拿到的是K金还是足金?是否能拿到千足金?还需要我们的"炼金师"进一步从工艺和技术上增强提炼水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放管服"这块"金子"目前还存在一些"杂质":一是"放"得不够实。有些地方,简政放权重体制内意图,轻体制外需求,弯下身子倾听市场主体的声音方面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5月8日是二战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日.作为这场战争祸首的德国,其历届国家和政府首脑例行的"5·8讲话"也因而成为世人关注的敏感话题.本文旨在以二战结束40周年时前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的讲话为参照背景,对现任总统克勒于2005年发表的"5·8讲话"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贾敏 《美国研究》2012,(3):145-155
冷战结束以来,一种新型的社会思想冲突开始席卷美国,并被形象地称为"文化战争"。与1960年代青年反正统文化和反越战运动相比,"文化战争"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超前两者,其中又以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崛起而受人瞩目。在这场论战中,新保守主义者不仅在一系列美国社会的重要议题,如国家、社会、经济、宪政、对外政  相似文献   

9.
血荒何解?     
王若翰 《新民周刊》2012,(28):52-53
"目前,国内公民献血意识很淡薄,宣传献血达人,也是迫不得已。"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使社会上积蓄已久的信任危机全面爆发,面对公众向中国红十字会发出的排山倒海式的质疑,我国的献血事业,无疑成为了在这场事件中被殃及的池鱼。日前,就公众对我国血液管理部门内部普遍存在的一些质疑,《新民周刊》记者专程赶赴上海市血液管理办...  相似文献   

10.
周洁 《新民周刊》2020,(8):48-49
随着各地道路恢复畅通,公共交通恢复,各地陆续复工,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焦点似乎已经从"阻击战"转向"缓疫"。"心理上比之前轻松了,但工作强度仍然很大。"一线防控人员如此慨叹。多地防控等级调整,但相应的戒备仍不能松懈——专家表示,如果有大量易感人群的存在,控制不好,暴发流行会反复。因此,在3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提到,接下来的重点,将是应对复工复产和国外病例不断增多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在这场关系到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大考验面前,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同心勠力,才有可能打赢这场与病魔的战争。在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进入最吃劲的关键时刻,疫情在全球也开始呈现蔓延扩散之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8日在日内瓦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至"非常高"。一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正扑面魏,世界七大洲中只有A S罕至的南极洲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这一全球航空制造业巨头20多年来首次决定暂停生产,意味着这场因接连坠机引发的危机仍在加重,将对全球供应链和美国经济造成连锁冲击。米伦伯格在2019年圣诞平安夜到来的前一天终于滚蛋了,这个全球最大航空航天制造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在外界舆论的一片声讨指责声中硬扛了大半年,但最终被忍无可忍的波音董事会"炒鱿鱼"。  相似文献   

1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这场抗"疫"硬仗中,中山市政协党组率领政协系统的党员干部和广大政协委员,始终与党委政府同舟共济,始终与全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高扬的党旗,成为中山市政协抗疫阵地上最瞩目的旗帜。各级党组织,是中山市政协同心抗"疫"的战斗堡垒早在今年1月底,一份发动市直机关党员到疫情防控一线参加志愿行动的通知,迅速在中山市各单位掀起报名热。  相似文献   

14.
苏联改革的两面性:从改革走向崩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苏联突然解体了。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带入了一场典型的革命性进程之中。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非常谨慎,随后逐步扩大到政治层面,并升级为激进的政治诉求和改革,进而持续升温成为一场革命性的大动荡。旨在恢复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的苏联版"热月政变"由此出现。实际上,前苏联的这场改革并不像当下一些政客抑或是戈尔巴乔夫本人所讲述的那样,是一场有计划的、有组织性的,旨在实现民主化、西方式的民主社会类型和市场经济的改革。苏联的解体也并非因为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事实上,苏联的经济早已是一潭死水。苏联之所以会走向解体,主要在于其一系列旨在解决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改革准备既不充分,信息也不全面。历史上不乏各种经意和不经意的结果,这场改革将苏联整个社会推入了政治经济不断沉沦的漩涡,引起权贵阶层尤其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执政者的不安。这反过来又催生了一股压力,要求迅速纠正这些意料之外的结果。从本质上说,苏联解体是这场自上而下改革的结果,这场改革的开始是由于部分苏联精英利用了苏联上层社会对激进改革以及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的诉求,然而却以整个社会体系的改变而告终。  相似文献   

15.
英俄中亚"大博弈"在持续时间、竞争烈度和过程的复杂曲折性上,都要远远超过这两个国家同一时期在亚洲其他区域的博弈。从1864年俄国对中亚河中地区大举展开征服战争,到1895年英俄签订划分帕米尔势力范围协定,这场博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博弈的开始(1864-1873年)、博弈的高潮(1874-1885年)和博弈的落幕(1886-1895年)。英俄中亚"大博弈"的实质,是作为海上霸权国的英国与作为欧亚大陆枢纽地带强国的俄罗斯,为竞逐亚洲霸权而展开的地缘政治斗争。它们在亚洲的权势对它们在欧洲的权势以及它们的全球地位和国运兴衰,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英俄两国既不乏明智之举,也实施了不少激进的政策,留给了后世大国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而言,这些经验和教训更需要予以重视。反思历史,对照当代,中国在中亚事务上坚持既定政策的同时,还须对"国家威望"问题、"间接路线"问题与"帝国坟墓"问题保持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922年,俄共(布)经过精心准备,发起了一场驱逐旧知识分子的运动.这场运动是布尔什维克党镇压反对派行动的必然延续,是苏维埃意识形态建设的组成部分,对布尔什维克党与知识分子正常关系的建立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驱逐运动以人文和社会科学学者为主要打击对象,70余名俄罗斯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优秀代表被迫离开祖国,而俄共(布)期望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化并没有出现.政治上的不信任和长期的意识形态钳制,制造了苏联特有的"夜间人"现象.  相似文献   

17.
郑忆石 《俄罗斯研究》2004,(3):48-55,64
苏联的解体带来了哲学的转型。这场转型表现为九十年代初期戾换式的情感发泄和中期的理性反思,其对象集中于苏联哲学、西方哲学以及俄国传统哲学。今日俄罗斯哲学,呈现为"繁荣"与"贫困"的双重态势。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后来者",美国在1917年4月参战后动员了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为战争服务,以赢得这场"总体战"的胜利。大学在美国参与和进行战争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而战争反过来亦对战时及战后的美国大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美国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均转向为国效力的战争轨道。美国大学在战时为国效力的经历不仅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变化与发展,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冷战时期美国大学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吴雪 《新民周刊》2020,(9):20-21
1月2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地方所属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学校适当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随之而来,全国直播课大幕开启,老师、学生、家长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全情参与到这场线上课程的特殊转变。  相似文献   

20.
吴海 《新民周刊》2012,(34):50-51
这场运动看上去很世俗,甚至极有可能无法取得成效,但却被视为一场革命性的运动,因为它对美国典型的"越大越好"的文化说了"不"。肥胖的美国人正成为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的巨额负担,就连纽约市长布隆伯格都希望通过禁售大包装软饮料来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