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泽 《政策》1998,(Z1)
19年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在某些重要的领域内,如微观经营体制、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经济成分和经营形式的多元化格局等方面,都已初步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制度性成果下一步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2.
致研 《中国发展》2001,(1):58-60
一、浙江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增加幅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1997年以来,全国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浙江却持续4年上升,浙江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已跃居全国各省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农业生产连续五年喜获丰收,农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最主要是由于一九七九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农村经济改革,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目前,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已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大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创举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扎下了根,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但是,有的读者对中国农村新政策不很理解,有的还有一些疑问;比如,这种农村经济改革究竟属于什么性质?会不会导致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是否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如何实现计划经济?等等. 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是农业问题专家,曾经在会见外国记者和来访外宾时解答了这方面的问题.现在征得他本人同意,将其中有共同兴趣的部份发表如下,以飨读者.欢迎读者继续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5.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改革背景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进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设计、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的一项长期农村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因地制宜地搞好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事关农村改革与发展大局。本文提出的观点可供读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一、选择目标的历史坐标 1.选择目标的历史坐标从方法论角度讲,用什么选择方法,就会选择什么样的目标。追求生产关系的完善,我们曾选择要合作化、公社化、大包干;追求生产力的进步,我们曾选择要亩产超千斤、农村机械化、解决农民温饱、粮棉的稳定增长。因而,在选择目标的方法论上,  相似文献   

8.
知名农村问题专家何开荫曾深有感触地说,要透析“三农”问题,再难找到比安徽更具说服力的“活标本”了。从发轫于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到肇始于安徽、成熟于安徽的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改革的“安徽模式”一次次走向全国,造福于中国农村。如今,安徽又超前一步,站在了被称为改革“第三波”——农村综合改革的潮头,使安徽农村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第三波”改革的矛头直指农村的上层建筑:重塑乡镇的布局与功能,以“效能革命”探索农村工作和县乡运行新机制,以转换政府功能创新乡村管理体制,努力打造“农民想要的政府”。作为“第三波…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同世界各国的发展及国际大环境愈来愈密切地联为一体。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唯一的战略选择就是要根据新实际,从人类历史趋势的必然走向中拓宽认识的视野、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逐步融入国际主流的经济体系中,以知识资源共享和科技全球化的新观念,利用“后发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14年不平凡的探索历程。时至今日,改革的目标已经清晰,这就是要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我们已走过的改革历程,尤其是14年农村改革的历程看,其市场取向作为一条主线,已越来越清楚。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的微观组织基础——市场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相辅相成的前提条件:(1)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微观经济主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有了很大提高,从1979年以来粮食生产连上四个台阶。目前人口有了很大增长,而人均粮食占有量仍约800斤,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棉花和油料产量分别增长1倍和3倍。肉、水产品、水果分别增长5—6...  相似文献   

12.
谭中和 《人民论坛》2011,(10):36-37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和制度创新完善的新阶段。因此,我们要在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兼顾,大胆创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吴志菲 《春秋》2014,(1):7-11
1984年国庆35周年游行时,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一新闻镜头被永远载人历史。其实.就在此前,全国农村到处是有关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标语,可谓深入人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是从农村掀起的,其主要内容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相似文献   

14.
大包干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以分田到户的方式迈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随后大包干之风席卷全国。万元户改革开放初期,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填饱肚子忙碌时,极少数农民通过勤劳致富,使家庭年  相似文献   

15.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和制度创新完善的新阶段。因此,我们要在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兼顾,大胆创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该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格局,阐述了古今中外农村土地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应有限度地放开农村土地市场,以满足利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但必须以保障农地生产功能为前提,严格防止土地过度资本化可能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安徽农村自发实行家庭承包的一幕“地下活动”传奇,意想不到地成了象征中国现代化再次驱动的春雷。大约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一波三折,最近一次的峰回路转,反倒是由农村变革发其端的。此中深刻的道理,足够让将来历史学家费心地去大大咀嚼一番。20多年过去,社会变革又走到了继续深化才能有重大突破的关键路口。现实一再警示我们:基于历史的积淀,中国的现代化要冲出三峡,光有城市的变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待到农村问题的解决真正有了眉目之后,才可能有“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与许多传统观念相…  相似文献   

18.
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和首创精神,是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和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过去30年成就和经验作了全面的总结概括,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指引方向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带有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我市如何加快城镇建设,加速农村城市化? 1.超前规划好发展蓝图。正在酝酿中的我市“95”计划和“2010年的武汉市”的远景设想,要把加强城镇建设包括市区周围的卫星城镇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彻底改变以往制订远景规划时偏重经济增长、忽略社会发展和将城乡分割开来予以考虑的缺陷。其次是各郊区县要因地制宜地搞好本区域城镇布局规划。再次是各乡镇要负责任地搞好自身的村镇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和住宅基地的连片规划,加快村庄改造的步伐。第四,规划一经制订,就要维护其严肃性,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20.
“能人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卢在权(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委书记)在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过程中,广西各地一大批大大小小的、才能出众的经济能人,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生产和管理中为社会创造了较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