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5年春的一天,香港一栋别墅里。一位妇人在病榻上喃喃地说:“宝藏,宝藏……”同时将一份遗嘱和一串钥匙递给床边一位20出头的小伙子,吃力地说:“答应我,一定要保护好这些东西。”直到小伙子使劲儿地点头,妇人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床前的年轻小伙儿,名叫赵泰来,去世的是他的大姨妈郑月娥。30多年过去后,已经取得英国国籍的赵泰来,成为收藏界鼎鼎大名的“捐宝痴人”。从1991年起,他先后向中国捐赠文物6万多件,总价值超过8亿元人民币,两次获得“世界杰出华人奖”。  相似文献   

2.
锦衣微博行     
肖遥 《廉政瞭望》2014,(2):71-71
有笑话说:大半夜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拎了很多好吃的站在门外。主人说:“你一定是弄错了,我并没有叫外卖。”“这我知道。”小伙子说,“这是你某个微博好友让我拿给你看一眼的,这是他今天晚上要吃的美食,他手机坏了发不了微博。”  相似文献   

3.
艾琳  姚宝林 《共产党人》2004,(18):42-43
1994年6月的一天,在陕两省革命老区定边县的县城里,当部队要招募新兵的消息传出后,有许多小伙子都跃跃欲试。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年仅16岁,细高个,大眼睛的小伙子,他叫贺生邦,家就住在县城里,由于他满身都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被招兵的人一眼就看中了。当招兵的人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要当兵呢?”贺生邦挺着胸脯大声地回答道:“当兵是我的理想,我要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24日,对农二师三十六团退休职工马大娘来说,这是她这大半辈子最刻骨铭心、最该诅咒的日子,从此使她由幸福的晚年生活转向无底的深渊,整日以泪洗面,无法面对老伴和子女。 她和老伴都已退休,两人退休金加起来有八九百元,晚年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天是老伴的生日,老太太一大早就来到市场采购。刚走到市场门口,迎面走来一个20多岁的外乡人。小伙子面容诚实,衣着得体,他走近大娘说:“阿姨你好!我打听个人,他叫张浩才,今年63岁,兰州人。”大娘想了想,觉得没这个人。小伙子又启发说:“他有个女儿叫张丽,28岁。”大娘印象里还是没有这个人。她看小伙子着急的样子,有些不忍,说:“不要急,再问问其他人吧。”这时从远处又急匆匆走来一个30多岁的男子,梳分头带眼镜穿西装,俨然一副知识分子模样。小伙子叫住这位青年男子,问他是不是本地人。青年男子说他是米兰中学的语文老师。可青年男子也不知道张浩才。小伙子很失望地说:“我是从兰州来这里找我叔叔张浩才的,兰州最  相似文献   

5.
简单的道理     
有一个人到某公司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考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有个小伙子在自行车店当学徒,一顾客送来一辆有故障的自行车,小伙子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售货员笑他多此一举。那位顾客将自行车取走后没几天,小伙子就被高薪聘请到那位顾客的公司上班。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多做些就可以了。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老板:“你们店里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灯管,那么耐用?”老板回答:“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是我们坏了就换而已。…  相似文献   

6.
<正>“香港海员大罢工的一个领导人”对邓发的早期革命经历,斯诺在书中这样写道:“邓发是个广东人,出身工人阶级家庭,曾经在一艘来往于广州与香港之间的轮船上当西餐厨师。他是香港海员大罢工的一个领导人,被一个不喜欢罢工的英国警察打伤了胸口,折断了几乎全部肋骨。他接着就成了共产党。”这段描述,介绍了邓发的几个重要身份:一线工人、工运领袖、中国共产党党员,印证了周恩来称邓发是“工人队伍培养出来的领袖”这一评价。  相似文献   

7.
去年在香港,听到有人说,“香港是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的”,“英国把一个荒岛建成了都市,管理得井井有条,还给了中国”等,似乎英国侵占香港是为中国人做了一件大好事。事实果真如此吗?1841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当时的香港岛为“几乎没有人烟的荒岛”。他这种说法流传甚久、影响极大,以至当代研究香港史的英国学者安德葛也说:“香港历史的实际开端是在1841年英国到来的时候。”然而,据1841年5月15日《香港公报》公布的人口统计资料称,当时香港岛已有人口7450人,村庄15个、市镇1个。港岛的赤柱县是全岛的…  相似文献   

8.
任期最短的“毒”港督甸查是香港有史以来任期最短的一位港督,也是香港的“开埠”港督,他在任只有短短十个月.却被认为“好事多为”。一方面,他为香港变成英国在远东方面的行政、军事及商业中心打下基础,同时成立了行政、立法两局;但另一方面,他亦使香港成为英商鸦片贸易的主要中转站。由于他纵容英商让鸦片在港登陆及贮藏,大量鸦片遂由香港流入大陆,毒害了无数中国人。最不受欢迎的港督第二任港督戴维斯刚上任,立即向“钱”看。由于香港是自由港,政府不能依赖关锐。于是戴维斯转向市民开刀,他开始征收一系列税,如地税、专利税…  相似文献   

9.
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向往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然而,有这么一个小伙子却毅然放弃了诸多在城里就业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一名“枇杷村官”。他,就是长宁县三元乡大学生村官罗红。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几年的香港十大富豪排名中,李嘉诚都以拥有总计超过200亿港元的资产而名列榜首。他不仅是香港首富,按美国《幸福》杂志的调查统计,他还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华人”,即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在香港知名度很高,也是各国报刊上谈论最多的华人企业家之一。美国最负盛名的《华盛顿邮报》说他是“真正的华人男子汉”,美国《时代周刊》称他为“天之骄子”,香港各大报刊的评论文章中,“风云李”、“李超人”的字样更是举目皆是。但是内地一  相似文献   

11.
居住在博乐垦区某农场的张某,以收废品维持生计。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辛苦一年攒钱买的一辆三轮摩托车和1200元钱,被一个称作“老乡”的李某骗走了。 去年的10月,张某租住的院子里多了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李某,几天后他就和张某混熟了,还攀上了老乡。张某见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既是老乡,张某以诚相待,带着他一起收废品。时间长了,李某和收购废品的老板也都熟了,有时张某还把三轮摩托车借给李某使用,对这位姓李的老乡也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2.
小巷“瘾君子”“香港城”法人代表I居住在汉口球场街的一条深深的小巷里。由于嗜毒如命,他在派出所里是挂了号的知名人物,只要一提起他的尊姓大名,所里的干警们都知道。“找他作调查啊,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巷的管段户籍警是一位年轻小伙子,对人热情直率,边说边摇头,“他是块掉在灰里的豆腐,拍不得,吹不得,本来还是好好的,毒瘾一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又是哭又是闹,不但问不出什么来,到时候还得想办法招呼他。”小伙子沉默片刻,终于答应带我们去小巷找I试试,不过他又叫了一位同伴:“你们去三个,我们去二个,万一…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亲自指导用这一构想先后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于1988年6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这一大胆。新颖的设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对于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与研究。一、“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设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1988年6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乔正枫,一师沙水处胜利渠水管站一名普通的闸点职工,今年已经51岁了,在沙水处只要提到乔正枫,大家都会感叹地说:“太不容易了,好人。”他的事迹在一师被广为传颂。1992年,在一团工作的乔正枫与朱琦喜结连理,两年后便有了儿子乔璐。2002年2月乔正枫调到了沙水处丰收涵洞工作,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朱琦也跟随他来到了这个地方,这一住就是14年,现今51岁的乔正枫已经由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一个两鬓斑白的半百老人,可以说他  相似文献   

15.
提起男“妇女主任”,人们可能马上会联想到赵本山宋丹丹主演的喜剧电影《男妇女主任》。但在湖北省谷城县紫金镇冷水沟村,就真真切切有一位男“妇女主任”,他叫龚家树,还是一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呢。  相似文献   

16.
从中江县城驱车一个半小时就到通山乡,在场镇街道两边,一幢幢贴着瓷砖、绘有彩画的两层新楼拔地而起;一大群民工正热火朝天地修建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据介绍,这是在北京务工的通山乡人寄钱回来修建的。当地人告诉我们,今年30来岁的唐大权这个小伙子真是了不起,他从县职中毕业后,19岁就闯荡京城。他带领的建筑工程队先后荣获北京市“长城杯”奖、“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出队”称号和国家建设部颁发的“鲁班奖”。他本人也获奖一套三室二厅房子和一辆桑塔纳轿车。如今,他  相似文献   

17.
“变”与“不变”是近十多年来香港的一个敏感话题,一个常常被讨论的话题,因为它涉及香港的前途。正如世间万物均为相克相生的一样,香港的“变”与“不变”也是对立而统一地出现的。而提出香港的“变”与“不变”的是中国政府,体现香港的“变”与“不变”的是“一国两制”方针。  相似文献   

18.
40年前,当一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刚刚放下在镰刀、斧头前举起的手臂,就因为几句所谓“左”的言论,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下放到农村“改造”了20年。20年岁月蹉跎,40年痴心不改,年近花甲的他终于在鲜红的党旗面前——  相似文献   

19.
好人张沛然     
“小伙子,你是个好人!”1938年,年仅13岁的张沛然,在重庆帮助了一位老奶奶。临别时,老奶奶拉着他的手,说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20.
在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二处,一提到一队的青工李天汉,人们都竖大拇指,那可真是个好小伙子。殊不知一年前,他还是个入了“另册”的捣蛋鬼。小李从小丧父,母亲身体多病,无力管教孩子。没有家庭与集体温暖的他,就从哥们儿义气中寻找寄托。参加工作后也是不务正业,常常无端惹是生非,成了全队有名的“刺头”,没有哪个队敢要他。一队党支部书记朱金山却认为,对这样的青年不应撒手不管。他在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