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灵敏、迅速、可靠的信息,是判断的基础,决策的依据。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内外两个“扇面”的连接点。上海要在内联外扩中发挥优势,为我国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必须重视开发信息资源,加速建设现代化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2.
海萍 《学理论》2012,(7):74-75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低碳经济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又一波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趋势。利用哈密区域内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考屈新林一、新的挑战──人才资源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才是未来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迈向以科学技术为主体,以发展高新产业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空间、能源...  相似文献   

4.
多极化进程虽然曲折,但其趋势仍为我国提供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加速改变世界格局,谁能抓住机遇谁就将处于有利地位。科技革命在新世纪的发展,将成为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国际有利环境和国内有利条件,完成新世纪的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朱训 《瞭望》1983,(10)
矿产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找矿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因此,如何从我国的“地下国情”出发,进一步明确找矿方针,全面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课题。 出发点——全国“资源配套”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探明有储量的矿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迄今的近50年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并由此形成世界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第一种趋势: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即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以及海洋开发技术等领域内广泛展开的。其中,尤以信息、生物、材料三大技术前沿的  相似文献   

7.
少沛 《瞭望》1987,(45)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新思维、新战略相结合,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四化建设事业,进而接受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挑战,这是《新思维与新战略》一书的中心思想。作者王纪宽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和国际经济战略研究。他对当今时代的三个命题:当前的时代有哪些新的特点?正在掀起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应采取什么对策?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战略有哪些新变化作了较系统而精辟的分  相似文献   

8.
肖何 《瞭望》1985,(22)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最近在北京召开了第六次年年。会上总结了企协一年来的工作,并指出今后的工作方向和任务,其主要点是,当前我国企业全面整顿的战略任务即将完成,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体制改革正逐步展开,企业管理现代化即将成为日益迫切的任务,这是企业深入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我国四化建设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要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人才都必须是现代化的,其中人才现代化要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经济安全观主要指民族国家自然资源供给及资源运输通道的安全,当资源供给发生风险、中断或价格暴涨时,国民经济发展就会受阻、停滞甚至遭受打击。经济安全观的产生和发展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紧密相联的。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使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一些新特征,对经济安全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给传统经济安全观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3,(2)
胡耀邦同志在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四化建设和改革问题》的重要报告,代表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旗上,挥笔写下了两个闪闪发光的大字:改革。 ——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要贯穿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这应该成为我党领导四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我们改革的总方针应当是:从实际出发,全面而系统地改,坚决而有秩序地改。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很深刻的革命。 这个革命,不是什么“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继续革命”,而是要通过改革,打破“吃大锅饭”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青年工作部部长许贵才,在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认为,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和我国四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培养创新观念,并把这一观念与竞争观念联系起来。不少学生认为,虽然在校学习时同学之间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同走上社会后所面临  相似文献   

12.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与专有性的对立统一杨智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就如今人类认识程度而言,信息资源是得以开发和利用的第三大资源。认识信息资源的固有特性,把握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一些规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的大背景下,人才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首创人力资本新理念并由此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以及贫富差距的决定因素。从长远看,制约西部大开发的最大障碍不是缺乏资金和项目,而是缺乏知识和人才。人才是首要的非常重要的资源,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将取得西部大开发的主动权。以上权威观点,对人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已经阐述得十分透彻。当前,无论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研究单位,还是企业、事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大都认识到人才…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5,(30)
①描写新技术革命内容的三个“R”:MR,材料革命;ER,能源革命;IR,信息科技革命。②描述信息科技革命本质精神的三个“Ⅰ”;信息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48)
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实施,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对西部各省区而言谁抓住了这个机遇,谁就抓住了下世纪更大发展的主动权。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一再强调,作为西北地区的“领头羊”,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充分利用承东启西、依南街北的区位优势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力争后来居上,早日实现中西部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目前,陕西初步明确了以下战略目标定位:成为这次大开发中心和西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即形成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心和加工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科技产业辐射中心和教育中心,形成国家开发西部资源向西…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这一全新的概念的形成和传播,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本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克卢普提出的“知识产业”,可以说是“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的最初萌芽。8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兴起以后,当新技术革命使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愈来愈快,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流转、运用越来越决定经济竞争胜负时,人们意识到“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日益成为经济的主要特征。90年代知识经济概念正式形成,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  相似文献   

17.
关于信息立法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提荣 《理论导刊》2001,(11):42-44
一、信息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信息业迅猛兴起,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法律科学给予回答,这些问题大致如下:①条块分割问题:目前我国信息机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信息资源建设对象也自成体系,互相封闭,同时各部门内部割据严重,互不通气,缺乏统一协调和领导,结果导致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与信息资源闲置并存,信息系统建设低水平重复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目前中国信息业发展的最大障碍。②信息市场规范化问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息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用法律规范信息市场以保证信息市场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经济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这些新动向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王纪宽最近撰写的《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动向和对策》,不仅提供了这方面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和资料,而且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全文共十个部分。本刊征得作者同意,从这期起连续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以求,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日益高涨的形势下,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动向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从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技术已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世界高技术的开发和竞争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且将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探. 当今世界高技术开发的基本形势所谓高技术,是指那些能带来高经济效益,具有高增值作用,并且能向经济和  相似文献   

20.
孙鑫 《学理论》2010,(25):157-159
文献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重要存在形式,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对其进行开发,使之发挥最有效的资源效力,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探究了文献信息开发的意义和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与理念,力求从宏观的角度对文献信息开发工作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