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少数国家公职人员染上了消极腐败的“病毒”,滋生出形形色色的“机关病”,败坏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是松松垮垮的懒散病。现在到一些机关办事,别看个个科室人满为患,可真正能办事的却不多,总给人一种松松垮垮,懒散无力的感觉,缺少—种拚搏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有的不能严格遵守机关的作息制度,不是“八点上班九点到,十点不到又溜号”,就是“上班报个到,坐会儿就溜号,不是去买菜,就是去过早”。有的工作节奏慢,办事效率低。属于自己份内的事,也是能推则推,…  相似文献   

2.
1993年8月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开始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2006年1月实施的《公务员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机关如补充人员“凡进必考”的制度。从1994年进行首届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至今,通过贯彻“凡进必考”、“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等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使得相当一批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在为政府机关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发出以整风精神进行“三讲”教育的时候,一些老同志就时下党政机关干部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某些问题感慨颇多,引起了领导同志的重视,提出要整顿机关作风,并强调机关干部要干满八小时工作,要敬业、尽职。这泼温水可谓“三讲”之前给党政机关干部的一记轻柔拂面,只不过是“三讲”的开台锣鼓。 岂料,仅仅如斯的一个“小动作”,却一石击起千层浪,为数不多的某些人“对号入座”,顿感斥痛要害。因为多少年来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散、懒、娇、骄的风气,纪律较为松弛,有些人懒散惯了。这回一提“整顿”,就  相似文献   

4.
孙涛 《党课》2010,(2):30-33
1993年8月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开始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2006年1月实施的《公务员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机关如补充人员“凡进必考”的制度。从1994年进行首届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至今,通过贯彻“凡进必考”“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等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使得相当一批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在为政府机关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国一些政府机关因为效能不高广受诟病.为此,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如山西、湖南、浙江、江苏、新疆等地,近一年来,刮起了一股“治庸治懒”风暴。从2010年8月份开始至11月底,山西省连续9次开展“整肃工作纪律、狠刹不良风气”专项检查行动,一批“享乐官员”因上班期间“吃喝玩乐”被查处;  相似文献   

6.
博识文萃     
公务员“凡进必考” 国家人事部提出,力争用五年到十年时间,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法制体系完备的公务员制度,并且造就一支具有公仆意识,廉洁、勤政、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人事部称,继续坚持“凡进必考”,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机关统一考试制度。中央国家机关2002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将采取“分类考试、突出能力、方便考生、定时定期”的方式。对不经考试进入行政机关的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要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7.
王一敬 《当代党员》2008,(10):18-19
8月20日晚上8点多,陈俊和还在办公室里忙碌,最近他正忙于对奥运期间的信访工作进行督导。 今年3月,陈俊和刚通过“市委组织部公开选调机关工作人员”的考试,正值试用期。“从志愿者到公务员,再到市级机关,我用了5年时间,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陈俊和说。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巧立名目,擅自增加补贴项目、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给和谐社会注入了不和谐之音。有的地方提出取消各机关自行发放的各类补助,统一津补贴发放标准,搞所谓的“阳光收入工程”,这样做可能引发什么后果?会得到高支持率吗?有的地方出台了同城补助办法以平息公务员的收入和心理落差,社会上对此看法如何?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财经法规观念淡薄,私设“小金库”,转移收入,设置账外账,滥发奖金、补贴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这些无视财政预算行为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又如何在立法上规制混乱的津补贴现象?本刊特别约请了北京、安徽、河南、湖北的学者共同研讨这一话题,为公务员工资改革出谋划策,做一点理论上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今年,公务员考试有了一些变化。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已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这意味着公务员省考中的“35岁门槛”逐渐在被打破。针对这一现象,广大网友纷纷表示支持和点赞。35岁本来是一个人在事业征途上的黄金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巧立名目,擅自增加补贴项目、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给和谐社会注入了不和谐之音。有的地方提出取消各机关自行发放的各类补助,统一津补贴发放标准,搞所谓的“阳光收入工程”,这样做可能引发什么后果?会得到高支持率吗?有的地方出台了同城补助办法以平息公务员的收入和心理落差,社会上对此看法如何?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财经法规观念淡薄,私设“小金库”,转移收入,设置账外账,滥发奖金、补贴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这些无视财政预算行为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又如何在立法上规制混乱的津补贴现象?本刊特别约请了北京、安徽、河南、湖北的学者共同研讨这一话题,为公务员工资改革出谋划策,做一点理论上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孟州绝招     
中共河南孟州市委不久前对45岁以下科级干部、40岁以下一般干部进行了工作办事、公文写作、口头表达“三种能力”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公务员过渡、提拔、晋级、评选的重要依据。结果有81名机关干部因没通过“三种能力”测试而成为留岗赶队对象。孟州的这一招好得很,它使公务员队伍中的“南郭先生”难以再混下去了。不少机关确实存在着一些“南郭先生”。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进了机关,就好象进了“保险柜”,高枕无忧,放松学习,忽视自身能力的提高.结果越来越落伍于时代.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公务员队伍的要求。《国家公…  相似文献   

12.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简单说,就是“做官”要懂得融入所谓的小“圈子”。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看重“人情”,做什么事情往往把“人情关系”放到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干部队伍中,看重“人情关系”的现象也有一定市场。  相似文献   

13.
亮点一公务员的范围变了《公务员法》总则第二条规定:“本法所指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明确界定了公务员的范围。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同时符合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标准,就属于公务员的范围。具体说,这就意味着,公务员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还包括此前争议较多的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各民主党派、各级人大、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也全部包括在公务员范畴之内。亮点二职位分类:着力破除“官本位”与《暂…  相似文献   

14.
徐培华 《党课》2009,(10):123-123
日前,笔者在一些政府机关的网站上查询相关政策时发现,有的网站长期处于“冬眠”状态,页面陈旧,信息失灵。众所周知,建立政府网站的初衷在于提高行政效率.打造阳光政府。而一些地方政府网站“沉睡不醒”的原因,主要是相关部门把网站作为装点门面、应付上头、糊弄下头的“应景”之作。这种打着“电子政务”旗号的“花架子”工程,充分折射出一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或懒作为,是官僚主义作风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7):71-71
湖北省随县探索出一条以“三门培养”锻炼“三门干部”(“三门干部”是指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的公务员)的特色培养之路。走“百姓门”增强“三门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不少人的想象中,大多数政府机关的一天,就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清茶一张报”的清闲。实际上,现在的公务员经常处在时间归公、随叫随到、超时加班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说,这其中有些加班是必须的,有些加班是无须的,有些更是无聊的。个中滋味,唯有当事人知道。  相似文献   

17.
解决“四风”问题在行政系统及机关中的突出表现就是“庸、懒、散”现象,虽经治理,仍难解决。福建省统计局积极转变机关管理思路,探索出一种全新的、透明式的机关日常管理模式——“颜面管理”,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解决“四风”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不少地方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领导干部子女可以照顾一个进机关事业单位,理由挺简单,为了解除领导干部的后顾之忧,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做法危害极大,表面上调动了少数人的工作积极性,实际上挫伤了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客观上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加重了一个地方的“官本位”色彩,降低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扰乱了正常的干部管理秩序,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百弊而无一利”。将领导干部子女照顾进机关事业单位,说到底,是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在作崇,将人民授予…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11):21-22
北京:首次面向区县公开遴选公务员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不断完善“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机关干部从基层来”的公务员交流机制,北京市市级机关首次面向各区县公务员开展公开遴选。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07,(8):9-9
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其中有一项内容非常引人关注:如果行政机关公务员不尽孝道,拒不承担赡养等义务,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将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这一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行政惩戒工作的专门行政法规。而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个人“孝道”作出具体规定,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