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棘球蚴(Echinococcus)是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的幼虫,可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骆驼、猪、马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和人的肝脏、肺脏以及其它各种器官。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上尚无有关禽类寄生棘球蚴病的报道。1981年9月,我们在山东省兖州地区的一群麻鸭中发现棘球蚴病一例,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体及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粒棘球蚴(Hydatid cyst)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于羊、牛、马、骆驼、猪等家畜和多种野生有蹄类的内脏,人体亦是适宜的中间宿主,特别在牧区对人的感染十分普遍,目前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中的重要问题。细粒棘球绦虫呈世界性的分布,由于地理和宿主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种内的变异,因此,各地报告认为细粒棘球绦虫是一种多型的种类(Polytypic species),目前见于文献的报告已有9个亚种  相似文献   

3.
棘球蚴病是犬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猪、骆驼等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肝、肺等脏器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类同样遭受感染,引起包虫病。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不少地区均有流行。现将我们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绵羊棘球拗病的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家畜棘球蚴病(下称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绵羊、牦牛、山羊、猪等中间宿主的肺、肝、脾等脏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其流行区域人也易感,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危害。 此病广泛流行。我省多见于川西北高原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为了摸清此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本州石渠县进行了牦牛、藏绵羊的棘球蚴病调查。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平均海拔 30 0 0m。全省面积72万km2 ,有天然草地 30 0 0万hm2 。 2 0 0 0年底全省各类家畜存栏 2 2 0 0万只 (头、匹 ) ,其中青海藏羊 15 0 0万只 ,牦牛 45 0万头。棘球蚴病是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呈世界性分布。青海省是棘球蚴病高发区之一 ,棘球蚴病的流行直接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体的健康。1 棘球蚴病流行状况目前 ,在青海省发现的棘球蚴病有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多房棘球蚴病 ,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分布较广 ,为优势虫种 ,犬羊型和犬牛型同时存在。1.1…  相似文献   

6.
棘球绦虫的生活史涉及两个哺乳动物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属动物肠道内,引起棘球绦虫病;中绦期幼虫在草食和杂食动物体内发育,致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相当广泛,人、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骆驼、鹿、猪、马等都可感染。棘球蚴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7.
棘球蚴病几乎遍及全世界,我国牧区均有流行,特别是西北地区更为普遍。因本病系人、畜共患性疾病,不仅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并与公共卫生有直接关系,其危害性是不容置疑的。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范围相当广泛(包括8个目、40个属、60个种的动物),其中牛科(包括绵羊)更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牦牛约有1230万头,占我国总牛数的六分之一,占世界牦牛总数的85%。但牦牛的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尚不十分清楚,为制定防治措施,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调查。 (一)材料和方法 1983年10月份,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肉联厂,对来源于碌曲的牦牛535  相似文献   

8.
棘球蚴(又名包囊虫)系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肺和脾脏,引起棘球蚴病。本病为人畜共患疾病。 丙硫苯咪唑(Acbenzole)为广谱抗蠕虫新药。对猪囊虫及细颈囊尾蚴有杀死能力,国外已有报道。对棘球蚴除英国Morrs等1983年报道有效外,国内尚无报道。我们予1984年6~10月在乾宁种畜场用丙硫苯咪唑对绵羊棘球蚴病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74年12月1~15日,利用羊场屠宰牛、羊贮备冬肉之时,对绵羊棘球蚴感染作了调查。蒙场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短时间内,调查工作得以迅速完成,然后动员全场干部、牧工、家属、中小学生广泛讨论,最后集中大家意见,拟订羊场绦虫蚴病(棘球蚴病、多头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绵羊源和黄牛源细粒棘球蚴的两种同工酶电泳分析黄燕(新疆八一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该绦虫存在明显的种内分化或变异,导致流行病学的差异和控制对策的不问。因此,研...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棘球绦虫野生动物宿主的种类、分布与感染情况,介绍了剖检法、粪抗原-ELISA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棘球绦虫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为野生动物棘球绦虫(蚴)病的控制与诊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病,迄今还未找到一种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但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已有许多学者证实吡喹酮、甲苯咪唑、丙硫苯咪唑以及紫堇属植物的提取物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以下简称原头蚴)有杀灭作用。至于莫能菌素(Monensin)对原头蚴的作用,国内还未见报道。本文系报道莫能菌素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杀灭作用初步观察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原头蚴:从甘肃夏河县获得刚宰杀的绵羊肝、肺棘球蚴包囊,冷藏条件下带回实验室后以无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绵羊棘球蚴囊液(EgCF)取材相对方便具有较强的抗原活性,是诊断棘球蚴病抗体的较好抗原,但因EgCF成分复杂,在免疫诊断中有时与其它绦虫蝴病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为查明绵羊棘球蚴和其它绦虫蚴抗原组分的异同,本文在分子水平上比较了细粒棘球蚴囊液细颈囊尾蚴囊液(CtCF)和多头蚴囊液(CcCF)可溶性蛋白多肽的异同。(一)材料与方法1.样品的制备:(1)EgCF:无菌抽取自然感染绵羊肝脏棘球蚴包囊液,5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PEG浓缩至1/10,蒸馏水透析除盐,经紫外吸收法测定其蛋白含量为2.4mg/ml,分装,-20°…  相似文献   

14.
牧羊犬同时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及其蚴病在青海省海北州高寒牧区,牧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在50.00%左右,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87.07%,牛平均感染率80.58%,人包虫病患病率为2.17%。1991年10月,在棘球蚴流行病学调查中,从剖检的牧羊犬首次...  相似文献   

15.
我旗牧区羊绦虫蚴病十分严重,据284只羊解剖调查,多头蚴、细粒棘球蚴、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分别达42.6%,28.5%,21%,对养羊业危害极大。为全面开展绦虫蚴病的防治,我们选择阿林一合村的犬和羊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药物:氢溴酸槟榔碱,由内蒙古兽医药品监察研究所合成并提供;丙硫咪唑,系  相似文献   

16.
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即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骆驼、猪、马等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及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包虫病。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成熟的孕卵节片随终末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其中...  相似文献   

17.
犬肠道内寄生的细粒棘球绦虫、多头绦虫和泡状带绦虫的幼虫是人或家畜绦虫蚴病的病原.为了摸清玛沁地区藏獒感染绦虫的情况,笔者于1999年9月至2000年2月,对玛沁县东倾沟、大武等乡的无主藏獒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从疑似棘球蚴病病羊的肝以及肺分离包囊,抽取囊液,离心取沉淀,分离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NADH脱氢酶亚基1(ND1)基因并测序,对棘球蚴感染羊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并对患病羊的肝和肺病灶进行了病理学分析,以确定病原体的性质及所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BLAST分析结果显示,所获ND1序列与细粒棘球绦虫(G1基因型)ND1序列的相似性达99.9%,判定该病例由G1型细粒棘球蚴引起。取包囊及其周围肝、肺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细粒棘球蚴包囊的形成对肝和肺造成的损伤是多方面的,除有压迫性组织萎缩,结缔组织及胆管大量增生造成的肝硬变外,尚见肝急性变性、过敏性炎症反应等。肺除压迫性萎陷外,还有间质增生炎症、囊液外渗引起的过敏反应等。本研究表明,采用PCR方法可以准确确定该病的病原性质,结合病理学观察分析,可揭示羊细粒棘球蚴病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器官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棘球蚴(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较为严重。犬作为病原体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在流行病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疆,用吡喹酮药饵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控制模式,使得高发区绵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通过控制犬细粒棘球绦虫是可以防治棘球蚴病中图分类号 S852.72  收稿日期 1999-02-15的。但该模式在执行中对投药频度、投药密度及投药的范围都有很高的要求,难免出现漏洞而影响防治效果。另外在散发区该模式的推广有许多困难。如果该模式配有对犬的免疫,则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20.
棘球蚴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之一,呈地方性流行。我国已有17个省市相继报道猪只发生本病。我省的感染情况是:通化地区5%,其中集安县高达20%,白城地区通榆县为2.5%;抽样调查长春肉联厂日屠宰量,发现有5.4%的猪患有棘球蚴,感染强度为1~90泡囊/只。我省每年因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3.2万元。我们从1984年初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猪棘球蚴病的研究。经对1172头份的试验,获得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8.6%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