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 ,我党三代领导人结合不同历史条件 ,形成了德育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领导人以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路径 ,以尊重和保障人权 ,发展实际民主生活为着眼点 ,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工程 ,对传统政治体制进行结构性改革 ,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菁  陈坚良 《求索》2012,(3):254-256
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价值,是中共领导人的一贯主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共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他们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现代生产中的作用和如何改变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状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深入研究中共领导人的科技价值观,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韦义勇 《桂海论丛》2001,17(3):13-15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在世纪之交提出以德治国,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学说和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进入新的世纪,深入学习以德治国思想,对于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严付先 《江东论坛》2001,(2):7-10,15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主要有两代领导人,一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理论的贡献;二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贡献。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审时度势,总结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反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现状与问题.揭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矛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发展的观点和世界的眼光考察我国社会发展问题.这是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积累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法治建设则是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繁荣、多元利益得到平衡、不同意见得到尊重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并且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根据,并将对我国法治的发展及其理性定位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升琛 《前沿》2012,(22):126-127
从现实意义来看,人是一定历史下的人,环境是一定历史下的环境,历史下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注定循环的影响时空中历史下的又一代人与环境的关系.一个政府对于本地区的生态状况有着维护的权利和利益,要对这个土地上的世世代代的人们负责.公务员作为政府行政的执行人,必须时刻以生态责任鞭策自我行为,认清我国的生态困境,明确公务员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该担任的角色,具有现代性的处理生态问题,对于公务员正确的处理利益与环境的矛盾,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创建生态环境与民众生活和谐状态等与生态文明相关的问题提出思考的思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公务员的生态素质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生态人”是赋予公务员的又一个时代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每次在和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一起就国家发展大计座谈时,都要语重心长地希望民主党派围绕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积极参政议政,想好办法,出好主意。但是提出一个既有分析,又有科学依据,既有前瞻意识又不能脱离国情现实,既有实现的可能性,又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大计方针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0.
三代领导人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三代领导人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不同,致使三代领导人在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贡献也不尽相同.评价三代领导人不应脱离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我们的评价才客观公正.三代领导人的法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潘洪伟 《长白学刊》2006,(5):109-109
在我国,现代化、复兴、崛起正式表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和平崛起”。它们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不同内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现代化、复兴、崛起的演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丰富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成为当代中国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53年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内容,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4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谈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时,开始更多地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刘增明  孙俪翎 《前沿》2013,(4):18-19
加强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形成了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又进一步提出加强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对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应有的清醒意识,并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探索,努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推动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时候,我国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高校文化正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高校是培养我国人才的摇篮,它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的成长.他不仅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关系着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否能够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现阶段,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思考如何建设成为一个更加优秀而又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的文化品质到底对我国的建设具有何种重要的作用,这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的.能认识到高校的文化品质的力量,就有助于我们能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快更好地前进.  相似文献   

14.
张闻天是我党最早主张利用和发展非公有经济的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他立足于调查研究,坚持从生产力实际出发,充分肯定非公有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反对"左"右偏向,在正确定位非公有经济的基础上,辩证地提出了一系列利用和发展非公有经济的策略原则。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为珍贵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时,东欧已发生剧变,苏联刚解体不足一个月,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当时,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中国怎么办,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正是在这一严峻而关键的时刻,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作了系统的科学概括,又有针对性地重申和发挥了他许多一贯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主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主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共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做出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外交战略选择。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主权思想具有共同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色。三代领导集体的主权思想是一个代际推进的过程,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主权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会主权思想,并且有利于当代中国国家主权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高度融合到相对独立 ,再到重新融合的过程。一方面 ,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具有不同的价值定位标准。另一方面 ,道德价值又具有社会本位性 ,即以社会的总体认可和支持为前提和基础。要充分发挥道德维系伦理关系的功能 ,就要对道德进行制度化设计。适当地把道德法制化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运行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要求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唐世章 《传承》2007,(7):35-3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完成不同历史时期工作任务的一个有力思想武器,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根据我党面临不同的历史任务而提出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是为完成党的中心工作目标而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党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回顾和总结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对于今天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执政党自身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伦 《长白学刊》2008,(3):135-137
中国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神权衰落之际。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推进,它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民本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但作为政治文化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体系,又具有历史继承性。研究中国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进步的文化动力观——葛兰西与毛泽东之比较葛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求,一直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不倦的课题。曾一度是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的葛兰西和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探索各自国家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把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