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南东村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小街乡的一个哈尼族村。这村里住了260个家庭,共有1280个村民。在这遥远的贺南东村里,如果一个村民受伤或病倒,他通常会去找乡村的医生求医。这位乡村医生叫明纽,她是一位40岁的母亲,有着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她早在年幼的时候,就跟她的奶奶学习传统哈尼族医术和草药的使用,她一直以来都能够充满信心地医治村民的轻伤和常见病痛。 1996年末,小街卫生院推荐明纽参加一个乡村医生训练课程。这课程是由西双版纳州卫生局和香港施达基金会合办的。其宗旨为全力训练乡村医生,特别是那些…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繁昌县城关镇一家饭店的女老板,因为不孕到该县城关医院求医,接待她的妇产科医生神神秘秘地把她领到家里,替她做了一次据称只有该医生一个人会做的“扩宫”手术,并告诉她一年后即可怀孕。然而,患者在家中一直等了两年,仍然不见肚皮有什么动静,盼子心切的她跑到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作检查。检查的结果令她大吃一惊:她的体内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放置了一枚节育环。难道这就是城关医院妇产科医生给她做的手术?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助下,夫妻俩在城关镇开了一家饭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日渐兴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惟一…  相似文献   

3.
代表之最     
年龄最大的代表八大特邀代表、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罗琼今年已经是87岁高龄了。因身体不好,医生不同意她参加大会,但罗琼大姐执意前往,“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妇代会了”。说起她一生从事的妇女工作,罗琼大姐感慨万千,她衷心祝愿大会为妇女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4.
语录     
没有纯粹天使的医生,也没有纯粹无助的病患。 ——这是著名编剧六六卧底医院后,对医患关系最直观的感受,她曾表示要把这些都写在《心术》里。然而,《心术》上映后。有观众这样谈观感:的确“没有纯粹无助的病患”,“纯粹天使的医生”却随处可见。针对剧中是否过于美化医生形象的问题。某二甲医院从医多年的医生表示,大部分选择做医生的人,都是有着某种理想主义色彩的,“救死扶伤”还是摆在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5.
爱如白糖水     
甜甜 《协商论坛》2008,(3):61-62
医生单独把她叫出病房,把他的病情告诉她时,她就如听到了晴天霹雳,那湛蓝的天空一下子变得灰暗灰暗的,挤走了最后的一丝阳光,仿佛那倾盆大雨即将来临。她不敢相信年纪轻轻的他会患上这种令人恐惧的疾病,但医生却是明白无误地告诉她,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还是好好地待他吧。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10,(8):67-67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坛领袖,同时,她也是孩子心中的好母亲。 她的儿子拉吉夫12岁时,因病要做一次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安慰说,“手术并不痛苦,你不用害怕”。甘地夫人听到这样的安慰,在一旁及时打断了医生的话。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奇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电话从北边打到南边。“凯西,我父亲病了。”她说的是英语。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挂这个电话。她是一位中国女子。“你是陆梅?”凯西是位美国女子。凯西的丈夫与陆梅的父亲在旧金山时是同事。放下电话,凯西马上把消息告诉了另一位美国医生。几小时后,那位医生驱车赶来。他送来了一批特殊的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在广州市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农工广州市委会主委林生珠当为第十届市政协副主席。于一直从事基层工作的她,言这是新的挑战,深感责重大。一次难得的机会,们约访了她,她给人一种雅、谦逊的感觉。她思维捷、勇于创新、观点独到,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医生到管理者的“挑战”1970年,林生珠从中山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被分到河南省105医院内科工。这一干就是10年。105院是一间基础较好的综合医院,各方面工作都比较规,对医生要求也很严格,毕业的医生要在老医生带教3个月后才可以独立值班,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种动乱的岁月里,这一制度依然没…  相似文献   

9.
长城 《民主与法制》2008,(12):26-28
从5月12日14时28分到5月18日9时15分,整整138个小时47分钟,北川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唐雄,终于从死神手中生还。守候在一旁的谢守菊激动万分,喜极而泣。她清楚地记得,她和她的丈夫共同被埋了三天三夜。在那段黑暗的时间里,对生命顽强的渴望使这对患难夫妻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10.
纽约市曼哈顿妇产科医生阿伦·扎尔金在给一位妇女做完剖腹产后,觉得自己完成了一项如此“漂亮的工作”,便在该产妇的腹部“签”上了自己姓名的字头,为此,他正受到有关方面的调查并遭该妇女起诉。据在纽约市贝特·伊斯拉耶尔医疗中心所进行的这一手术的见证人所说的扎尔金医生将7厘米大的字母AZ刻在了初为人母的琳达·盖兹的肚皮上,那是去年9月7日她服用镇静剂睡着之后发生的。盖兹女士状告扎尔金和这所医院,索赔550万美元,她说她觉得“自己就像个被打上烙印的牲口”。此事件后被同事们冠之以“佐罗医生”的扎尔金,因另外两…  相似文献   

11.
赵辉 《台声》2011,(10):90-92
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样的女孩,采访时盘腿坐在沙发上,时不时抓乱已经造型好的头发,给她拍照片,她会很“凶”地说“不要拍,我头发很乱。”然后继续抓乱头发。她喜欢在洗澡的时候唱歌,而写歌的灵感总是在那时降临,她会立刻冲出去,在电脑上记录。她曾经想要放弃唱歌,却被歌迷感动,她说“我没有办法去当医生,但是我可以用我的歌,在某个方面好像当了医生一样。”  相似文献   

12.
一个出色的年轻女士非常认真地在考虑自己的未来:她要做一名医生。如果能够让人们减轻痛苦,那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呀,她暗暗忖度。她可以救死扶伤,而这份工作还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她有些飘飘然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10,(4):34-36
她是一位乡村医生,她在维吾尔族乡亲的呵护中长大,她熟悉村里每家的情况,能用流利的维吾尔语与村民交流病情,村民们不仅把她当成医生,还当成了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大姐、阿姨、阿帕……她对乡亲的爱超过了对儿女、对家庭的爱。即使是两鬓斑白,这位年近60的母亲仍然没有离开她挚爱的乡亲回到儿女的身边,她就是夏忠惠。  相似文献   

14.
责任医生进社区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晏公庙社区的精神病患者吴娟患病已有8年,她的母亲年龄已大,每当吴娟发病时,家人很难控制她的情绪,社区为她办理了精神病免费服药手续,责任医生定期上门随访,并指导服药,使她的病情得到了及时的控制。社区残协通过这件事,敲起了防范的警钟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奉献和坚守叫乡村医生。在"CCTV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节目中,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9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重庆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残疾乡村医生周月华。她二十余年如一日,始终坚守"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一信念,依靠一副拐杖和丈夫坚实的后背,克服无数困难和挫折,用自己残疾的身体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她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人民日报》、《重庆日报》、《当代党员》等媒体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6.
1957年,杨秀华出生在会泽县城一个普通的居民家庭。由于生长在动乱年代,她和同时代的人一样,青少年时期没能好好地读书。她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痛苦。1978年,刚恢复高考制度,她就考取了曲靖卫校,从曲靖卫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会泽县迤车镇卫生院工作,第二年被调到会泽县卫生局工作。为了能直接面对病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杨秀华于1985年要求调入会泽县第一人民医院从事医疗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  相似文献   

17.
她叫张奇超,是北京密云县的一位退休医生,已75岁高龄。她常说:“我要在晚年把自己的余热都充分发挥出来,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28年来,张奇超为成千上万的病患者解除了病痛,而从未收过一分钱。有的人实在过意不去,便把钱偷偷地藏在她的被褥里或书页中,她发现后都坚决予以退还。很多人劝她:“啥年代了,高尚的思想又有啥用?”老张只是淡然一笑:“我为大家做点好事儿,这是我的心愿,人总不能白活这一辈子。”1995年的一天早晨,张奇超刚刚起床,因感到有些不适,便又躺在床上,这时,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带着个11岁左右的小…  相似文献   

18.
信任     
这是一件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事情,虽不怎么轰轰烈烈,但却让我感到身着警服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赖。去年8月26日,我去西安出差,在徐州倒车。当我准备去售票大厅买票时,忽然听见有人叫我。“同志,你是去西安吗?”我回过头来,看见三个人站在我的跟前,从衣着打扮上看,这是一家三口。“是的,我是去西安的,有什么事情吗?”我问道。“总算找到去西安的了。”其中一位父亲模样的人说:“是这样的,同志,这是我女儿,17岁了,今年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可她从小就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我本想送她去的,可我是医生,她妈在…  相似文献   

19.
虹霓 《辽宁人大》2006,(11):40-40
“怎么能眼看着患者受害呢?”说起坚持8年医疗打假的动力和勇气,53岁的女医生陈晓兰叹了口气。 陈晓兰曾经是一家地段医院的普通医生。1997年至今,8年间她子然一身,独自调查收集证据,举报医疗问题。2003年6月起,她用“一个有良心的医生“的网名,在网络上痛揭医疗界的种种黑幕,舆论一时哗然,医疗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刘爱武  张毅 《民主与法制》2013,(15):64-65,50
苦命女人投保重大疾病险 家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的邱荷香是个苦命的女人,1997年,在她还是二八年华的少女时,原发性肝癌忽然袭击了她,她不得不住院手术。切除了部分肝左叶。不幸的是,两年之后,因病情复发,邱荷香必须再次入院治疗。医生不得不再次切除了她的部分肝左叶。好在这次手术做得比较彻底,家人对她也一直给予特别照顾,在以后的几年里邱荷香的病都没有再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