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而且首先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真理的人。在徐悲鸿看来,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决非“为艺术的艺术”,而是“为人生的艺术”,是通往真理的一个途径。在那时的现实中,这远远不是什么铺着鲜花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甚至鲜血的险路。徐悲鸿用他瘦弱的身躯和真诚无畏的灵魂,为了艺术和正义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整整的一生。“独特偏见,一意孤行”1915年夏天,ZO岁的徐悲鸿穿着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白布鞋,来到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他心里装着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张祖芬先生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人…  相似文献   

2.
另一番精彩     
丁立梅 《党的建设》2011,(12):53-53
高二时,小傅迷上画画。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丢下文化课。执意拜师学绘画。父母气得胸闷:“将来,你靠什么养活自己?”小傅头一昂,一脸不屑,回道,这个,还用你们担心?靠画画呗。那时,他立下宏愿,将来,他要做个伟大的画家,像徐悲鸿那样的。  相似文献   

3.
隔山 《党课》2012,(7):120-121
上世纪初,有许多留过洋的中国文人,对国学和国画是持批评态度的。但他们大多有国学的根底,中国文人的气质终是挥之不去。徐悲鸿旅欧八年,回国后虽然反感中国传统绘画的旧弊,但在他身上,实际上还是留存了很多传统文人的性情,常借国画的笔墨来言志,朋友间也常有字画唱和。他喜欢画马来抒发宏大的志向,猫画则大半是他画来酬答友人的小品,题跋的文字往往风趣随意,见出古风。1931年,徐悲鸿就画了一幅《猫》赠给诗人徐志摩。  相似文献   

4.
孟红 《红岩春秋》2006,(3):29-33
周恩来与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1919年3月,24岁风华正茂的徐悲鸿,为了吸取西方绘画的优秀技法,告别了亲友们,满腔热情踏上了去欧洲的的远洋轮船,于1919年5月中旬到达了被世人称作艺术殿堂的法国巴黎。在这里,徐悲鸿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的乳汁,尽管生活贫困,日子艰难,但他追求艺术的雄心壮志和勤奋学习的劲头丝毫不减。1920年,矢志探索救国真理和革命道路的周恩来,也来到了欧洲,且旅居法国巴黎。1924年的一天,周恩来来到巴黎公社社员墙前凭吊死难的英烈。恰在此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位专心致志写生的青年学生,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异国他乡遇同胞,两人倍感亲切。于是,周恩来与徐悲鸿在巴黎相识了,热爱和振兴祖国与民族的一致志向,使他们成了朋友。之后,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崇高理想,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奋斗。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分管由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三厅。当时,曾拟聘用徐悲鸿负责绘画木刻方面的工作。徐悲鸿接到友人田汉的邀请信后匆匆赶到武汉,不料却遭到了国民党人的冷遇。徐悲鸿即愤然离去。随后,他曾想组织中央大学绘画系学...  相似文献   

5.
隔山 《党课》2014,(17):118-120
徐悲鸿既是一位绘画大师,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他完善了科学的美术教学体系,为我国培育了许多美术人才。另一位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他的国画笔墨生动、天趣横生,书法篆刻自成一家,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徐悲鸿语摘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抗战期间屡以画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风貌。徐悲鸿语摘  相似文献   

7.
芭蕾舞演员     
德加法 《党课》2007,(8):F0002-F0002
德加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绘画的代表画家,但他却与莫奈、凡·高等印象派画家有所不同——他很少把风景做为自己绘画的主题,而是长于色彩柔和的室内群像,题材大多取自剧院、咖啡馆及妓院。他笔下的芭蕾舞演员常常是处在刺目且真实的舞台灯光之下。他的作品人物造型结实,深受古典主义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舞蹈演员     
德加是19世纪法国绘画大师,他一生衷爱描绘巴黎歌剧院中的舞蹈演员。在这幅画中,舞蹈老师严肃的侧影和女舞蹈演员们优雅的身姿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德加高超的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9.
张大千画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张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  相似文献   

10.
奚渭明 《世纪风采》2008,(10):40-42
一位名人背后,常有默默无闻的人物,给予鼎力相助,艺术大师徐悲鸿也是这样。在青少年时代,他的寄父陶瑞予以无微不至的关爱,使之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徐悲鸿与寄父一家的情谊,以及他感恩图报的事迹,甚为感人。笔者采访徐悲鸿的寄妹陶蕖清及其侄儿陶维钧之所得,于此披露一二。  相似文献   

11.
笔歌墨舞气纵横──记解放战争时期的徐悲鸿、齐白石与一次济贫美展吴长江党的挚友──徐悲鸿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牢记党的重托,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在北平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不怕威胁利诱,不顾...  相似文献   

12.
徐悲鸿(1895—1953),著名画家,江苏宜兴人,早年留学德、法、意等国,中西绘画兼长。所画奔马、人体,享誉海内外。曾在南京中央大学、广州南国艺术学院任教,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毛泽东在建国前后,与徐悲鸿有过多次交往。  相似文献   

13.
书架     
《当代贵州》2013,(1):61-61
徐悲鸿一生所画奔马图非常多,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徐悲鸿早期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天地》2008,(6):17-23
徐悲鸿与齐白石均为蜚声画坛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十分敬重齐白石的为人和画德,极为赞赏齐白石的画风和画技。同样,齐白石对徐悲鸿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视他为真正德艺双馨的画坛英才。这两位相差30多岁的艺术巨匠,自20世纪20年代末一见如故之后,因共同的艺术旨趣,从此结为肝胆相照、互为尊敬与支持的莫逆之交。二人的情谊真挚深厚,终生不渝,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5.
肖鹰 《党建文汇》2011,(10):44-44
最近艺术品市场煞是热闹:“金缕玉衣”造假一波未平,“徐悲鸿油画”天价拍卖又起波澜。去年6月以7280万元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被中央美院部分学员联名指为当年的“习作”。而在该画的拍卖信息中,赫然列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所写“真迹证明”,以及他与这幅画的合影。是失察,是闹剧,还是丑闻?不论最后定论如何,对艺术品市场来说,都是“伤不起”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16.
沙平 《世纪风采》2007,(1):14-16
徐悲鸿大师一生有“四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人才,热爱艺术。他这种高尚的品格,随时随地都从他平时质朴善良、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世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7.
隔山 《党课》2012,(1):119-120
艺术大师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早在上世纪初,徐悲鸿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大师的作品,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8.
马奈法国 《党课》2007,(11):F0002-F0002
爱德华·马奈(1832—1883)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派画家,他从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画展,但他深受印象派画家崇敬,被誉为印象派的奠基人。马奈19岁时参加过法国革命暴动,他同情巴黎公社起义,还被选为公社艺术家联盟委员。当把全部渴望自由的热情转向艺术时,他在绘画中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幅油画创作于马奈的晚年,他将古典的高贵气质和印象派华丽美艳的色彩交融在自己的画中,  相似文献   

19.
认识谷学书先生已有数载,因为大家都是红色收藏爱好者,经常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藏品。一次,谷学书先生拿出一件国画大师徐悲鸿在抗战时期曾经用过的皮箱叫大家鉴赏,顺道讲起了他的外祖父石荣廷和徐悲鸿的一段友谊,讲起磐溪石家花园的兴衰。在石荣廷后人的讲述中,这位重庆老同盟会员的传奇人生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20.
散木 《党史博览》2012,(1):53-56
从一封徐悲鸿致陈西滢的信说起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1949-1976)披露了一条史料,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画家徐悲鸿的一封海外书信.1950年11月,徐悲鸿致信老友陈西滢,希望他能“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回国.其曰:“通伯老友惠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