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槐 《农村青年》2006,(1):24-26
这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心故事。 11年前。他的家境一贫如洗,父亲犯有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而他才刚刚12岁。他还有一个捡来的妹妹,重担压在一个12岁的男孩肩上。他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如今他已考上大学。是什么让他的脊梁如此坚强而执著?  相似文献   

2.
刘永峰  余明忠  刘昌海 《工友》2009,(12):20-21
打工挣钱,千万不能仅听“媒妁之言”,还要多长点心眼。特别是“听说”要到边境省份打工,更要小心谨慎。毕竟,靠偷渡外出打工者,在境外得不到法律保护,更不会受到雇主的尊重。本案中,工亡者家属得到了10万元赔偿,这个数字绝对不是一条鲜活生命的“定价”,但即便如此,这已经是湖北十堰市司法机关出手,尽了最大努力才得到的“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3.
“他总是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近日,在南漳县东巩镇,笔者听到群众喷喷称赞的,是该镇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聂旭刚。前不久,该镇一男子不幸遇“矿难”,在他的努力下,其家属获得高达46万元的赔偿金,在该县同类赔偿中“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4.
据媒体报道,4名在上海打工的安徽籍农民工遇车祸死亡。无锡市锡山区法院依据“同命同价”的法律规定.按工作地上海城镇居民的标准判令被告赔偿受害者家属230余万元。虽说农民工意外死亡令人痛心.但善后赔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受害人家属得到充分安慰,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名普通的衣民,跟所有想摆脱贫困的农民兄弟一样,十六七年前,他选择了外出,希望通过打工闯出一条致富路。“我几乎什么活都干过,大都是体力劳动。”他说。尽管他勤劳吃苦,但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其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报酬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6.
浓情 《农村青年》2008,(10):10-12
他叫黄伟木,今年24岁。广西贵港农家子弟,2002年到广东打工。2008年。经半年“卧底”收集证据,他大胆举报自己所在的制衣厂违反劳动法。并向厂方索赔差额工资等55334元。他“以身卫法”,上演了“一个普通农民工和一个坐拥千万资产的家族之间的巅峰较量”。成为轰动网络、震撼社会的新闻人物。 黄伟木是怎样“爆发”的?他为什么要“爆发”?  相似文献   

7.
阿成是我们在昆明市农民工维权中心工作中遇到的因为涉嫌犯罪而前来向工会组织求援的第一个农民工,无论他当初的动机如何,法律禁止的事情在哪里都是不能做的。希望阿成的刑事诉讼对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钟华 《农村青年》2006,(12):35-37
每天清晨,当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随着朝阳一起升起的时候,总有全国各地数不清的人们来这里度过这庄严的一刻。而鲜为人知的是,两年前,这些可爱的国旗卫士当中的一员,为了再次拯救高中辍学的弟弟而退役。从此,他一边在京艰辛打工,一边抽空来广场悄悄观看飘扬的国旗。可就在弟弟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的腿病却被查出了骨癌。这时他不得不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并开始痛苦的化疗。为了不影响弟弟的学习,他隐瞒着弟弟。一次次以在京打工的谎言鼓励弟弟。绝症卫士爱国爱旗爱家的情结,感动了部队的官兵。也感动了社会……  相似文献   

9.
罗伟  鲍坤 《工友》2008,(10):40-41
刘修康,他曾是民工,多次遭受不公正待遇。为了维权,他自学法律,成为民工中的“法律通”。当民工兄弟遭遇侵害时,他挺身而出,用法律武器为他们讨还公道。他还开办了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免费为伤残农民工打官司。  相似文献   

10.
彭冰 《工友》2006,(1):6-8
2005年9月14日一大早,从湖北到东北打工多年的农民工王晓桥,走进了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总工会的办公室。一个月前,王晓桥带领20多个在扶余县打工的同乡兄弟自发要求成立农民工工会,今天,他正式来“找组织”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11.
徐文华,这位河北籍的打工仔在异乡打工10多年,凭着艰苦奋斗和执著拼搏的精神,在环卫领域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别人,从而赢得了好的口碑。他不仅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争了光,同时自己也真正扬眉吐气了。今年“五一”,他被光荣地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获得了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天津河北区第一位农民工市级劳模。  相似文献   

12.
《工友》2009,(7):1-1
湖北竹山县楼台乡官坪村农民工王荣高,因赴山西打工致伤,已经获得工伤赔偿。他想到曾在某保险公司投了“意外伤害险”,便找出投保单,到保险公司申请赔付。但保险公司答复:“煤老板已经赔给你了,这属于免责范围。”这位农民工一头雾水:这意外伤害险不是白投了?  相似文献   

13.
洪兆 《工友》2007,(5):56-57
沈阳一位打工汉“别开生面”地率先做起了“人体广告”,并首开国内“人体广告”公司。这种全新广告模式,给他带来了财富,却也遭到了强大的世俗压力,甚至闹得众叛亲离,妻离子散……  相似文献   

14.
他是千万个打工队伍中的一员,是一个自认为很普通的青年.但是,提起他,又有很多人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能力征服了北京,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打工青年一与许多男孩子不同的是,他觉得爱美不是女人的专利,他也同样喜欢不停地打扮自己,喜欢进商场给自己买衣服,使自己看上去永远是清爽与整洁的,站在别人面前的他,永远是一个清清爽爽和干干净净的大男孩。  相似文献   

15.
郝帅 《工友》2012,(9):17-19
为节约管理成本,劳务派遣饱受青睐"雇人不用人,用人不雇人",这是深圳"春风劳动争议咨询服务"组织发起人张治儒对劳务派遣制度的一个概括。谈起劳务派遣,张治儒对记者谈到最多的就是"同工不同酬"、"违背法律精神"以及企业违背"三性"原则长期使用派遣工,伤害劳动者权益。2005年,因工伤纠纷与工厂对簿公堂的张治儒被法院判决败诉后,辞去工作在深圳成立了一个名为“春风劳动争议咨询服务”的民间公益组织,开始为深圳的打工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张治儒对劳务派遣的认识开始于一次维权经历。  相似文献   

16.
罗伟 《工友》2010,(1):38-40
为养家糊口到煤矿谋生的农民工能够做出多大的事业?从鄂西北大山里走出来的一位汉子,不仅通过挖煤改变了命运,还成功带领家乡1000多人外出打工,让乡亲们集体脱贫致富。他,就是被誉为“打工皇帝”的湖北郧县籍企业家张兴良。  相似文献   

17.
刘英团 《农村青年》2011,(10):53-53
苏先生曾是白云区某服装厂的员工,2008年11月份,工厂老板突然消失,但工厂还欠他及其他多名员工的工资,共计22.3万元。多年来,他们~直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方案,目前已走过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及执行等所有法律程序,“走完所有程序,我手上已有46个行政部门盖的公章,但仍然拿不到钱”。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在省城高校长期打工的青年农民,毅然辞职回乡,在120亩的荒山上挥洒汗水。一切从零开始,经过自己与家人的不懈努力,13年后,他承包的荒山成了“花果山”。他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他的“花果山”成了一张响当当、让人艳羡的名片,他的创业模式更是成为当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1,(11):43-43
海景房 何三打工挣了点钱,决定带老婆浪漫一回,去海滨游玩。旅行社向他报房价,他听后大吃一惊:“太贵了!”“这可是海景房啊!”对方解释。他问:“我们不看窗户外面,多少钱?”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09,(10):61-61
好男人啥样 汪汪进城打工给一个老板开车。由于老板经常应酬,他也难免抽烟、喝酒、赌博,女朋友说他“不是个好男人”。有天汪汪外出办事,在十字路口等绿灯时,一个乞丐过来敲车窗说:“先生,给我点钱吧!”汪汪看看乞丐,回答:“给你抽支烟吧!”乞丐说:“我不抽烟,给我点钱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