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兆荣 《德国研究》2002,17(3):4-12
回顾了中德建交的谈判过程 ,并阐述了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2.
1964年1月27日,断交长达十五年之久的中法两国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由此成了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就中法建交的原因,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过论述,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印度支那战争对中法建交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力图通过对印度支那地区中、法、美三国的利益纠葛进行分析,来揭示印度支那战争在中法建交过程中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石 《德国研究》2012,(4):129-F0003
在中德建交40周年之际,由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顾俊礼研究员主编的纪念文集《中德建交40周年回顾与展望》适时出版。我展读之后,喜出望外,不禁感叹:这真是一部“信史”,一部叙述中德建交40年历程的阶段史!  相似文献   

4.
《当代韩国》2012,(3):121-128
8月2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公报。中韩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8月27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开馆。9月27~30日应杨尚昆主席邀请,卢泰愚总统访华,28日与杨尚昆主席举行首次首脑会谈。发表中韩八项共同宣言。  相似文献   

5.
建交以来中韩文学交流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发展非常迅速,以作家为主导的两国文学交流,也得到迅猛发展。本文对中韩建交以来文学交流的相关情况做了一些总结和梳理,分析交流的动因和优势,探寻获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一些展望,希望对未来两国的文学交流与合作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6.
我想同《当代韩国》的读者们尽情庆祝具有深远意义的韩中建交20周年。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政府以对未来的远见卓识和勇气发表了关于建立两国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1992年,当时我们正准备步人2l世纪地球村时代,那一年中国通过南方讲话进一步促进了改革开放政策,韩国也全面推行了北方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王殊 《德国研究》2002,17(1):4-12
文章记述了中国与联邦德国于 1972年 10月正式建交的全过程 ,披露了当时两国政府领导人之间如何决策、谈判、最终达成协议的鲜为人知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立的两极格局向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演变。作为西方阵营跟随者的东盟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对抗、中立到接近的过程。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率先实现与中国建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德妇女运动发展的回顾和阐释,剖析了中国和德国妇女运动的关联及差异.  相似文献   

10.
周建明 《德国研究》2007,22(3):43-47
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交往中,中德贸易要晚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其他的国家,18世纪初,德国人的经营范围逐渐发展到我国的广东,茶叶、生丝、丝织品和瓷器是当时德国人最感兴趣的商品,早期的中德贸易中国始终处于被动状态.1861年中德通商协定的签订,使中德贸易逐步转官方渠道,由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在华洋行不断增加,在华贸易地位不断上升,军火贸易开始成为中德贸易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中德间的直接贸易已明显超过间接贸易,中德贸易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了相当规模,然而1914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德贸易额急剧下降,又回到起点.  相似文献   

11.
1861年中德建交始末杨光(一)由疏趋密的中德早期交往根据文献记载,中德最早的接触可以追溯到13世纪。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直至17世纪,中德之间的交往尚没有形成具体的记述。在此后很长的时间内,中德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稀疏而缓慢的发展过程中。民间交往是其主...  相似文献   

12.
姜锋 《德国研究》2002,17(4):8-12
本文以中德教育合作与两国各自的利益发展需要为着眼点 ,尝试对中德高等教育30年合作发展历程作简要回顾 ,并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加以分析。文章认为中德两国官方政策层面在高等教育合作中的目的和利益取向所存在的差异和矛盾 ,并不阻碍双方合作。而 30年中交流不断发展与扩大 ,国家和个人间在教育领域建立起了牢固和深厚的合作关系 ,正是双方不同的利益定位推动了交流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王煜 《新民周刊》2022,(6):22-25
台湾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最为关键的问题,要想真正推动中美建交,就不可能回避台湾问题。《上海公报》发布,尼克松成功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人们原以为新中国与美国的正式建交会在短时间内“水到渠成”,然而这一等又是将近7年。究竟是什么拖住了两国建交的脚步?在这段时间里,各方力量又开展了怎样的博弈?“水门”堵住建交之门尼克松访华时曾表示要在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内实现与新中国的建交。1973年1月,他如愿连任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4.
15.
张怿琛 《德国研究》2001,16(1):71-75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德报刊评论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蒋晓伟 《德国研究》2000,15(2):22-25
法官阶层的产生,就有了对法官的管理,并形成了法官的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国家司法的公正和高效,各个法治国家都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法官管理制度。法官管理制度是指依法规定法官的资格、任免程序、明确法官的职责、法官的地位和法官的等级、对法官的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保障法官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并规定法官的考核、晋升等制度。 本文通过对中德两国法官管理制度的比较,借鉴德国的成熟经验,移植若干适应中国司法现状的制度.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官管理制度。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家制度,包括司法制度是完全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篇早在 30年代末、40年代初 ,德籍影星丽琳哈蕙和雷门诺伐罗就曾以木偶戏为内容 ,主演过一部恋爱片 ,译名叫《木偶寄情》。1 942年 7月 ,德籍犹太人高天伦 (ArterGottlein)携木偶到上海来演出 ,轰动一时。《申报》、《新闻报》等都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1 942年 7月 1 0日《申报》第 2张第 7版的广告是这样写的 :“新型木头人戏 ,中国尚属新创。全部中国话对白 ,十足演出二小时。娱乐教育熔于一炉 ,是成人的解闷益友 ,是儿童的暑假良师。全市惟本公司之木偶戏为新式而用中国对白者。布景堂皇服装鲜艳 ,方式新颖表演超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进一步改革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加上经济改革发展和国家立法管理上的要求,也需要深化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为此有必要对中德两国的个人所得税体制进行一些比较分析,以资借鉴.由于个人所得税是一个由十分复杂的体系所构成的系统,所以本文的讨论仅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后,苏俄和中国北京政府出自双方各自需要进行了建交谈判。双方围绕中东路和外蒙古两个核心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多次交涉。《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署从原则上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却未解决中东路和外蒙古两个核心问题。协定内容与实际执行上的差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中心主办,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协办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德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十四届年会于2012年11月20日至2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