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19世纪的日本,青年教师吉田松阴继承前人的对华研究,借鉴中国应对鸦片战争的教训与经验,著述并传播维新思想,殉身"尊王攘夷"的"倒幕运动",催生了"明治维新"改革。同时,他"收满洲、逼俄国,并朝鲜、窥清国,取南洲、袭印度"的军国主义霸权思想,被其学生和后世军人演化成1874-1945年对华70多年的血腥侵略,把日本带入世界大战,陷于毁灭性灾难。他死后150多年,日本右翼势力仍狂热地追捧他。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日本近代的学术有着不解之缘,而日本近代的学术被中国学界称之为"东学"。梁启超在很多场合以"东学"特指"日本学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旺盛的时期,而梁启超对于当时日本的政治文化思想和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东学"给了梁启超很大影响。梁启超汲取了"日本学术"的精华,并成为最早倡导中国近代"国学"的人物之一。"东学"对梁启超"国学"思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学"地位之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对"国学"研究路径的阐释。此外,"东学"中的民族主义对梁启超思想的熏染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刘战  赵朗 《理论学刊》2006,2(12):112-114
神道原本是日本土生土长的一种古老的对于神灵的信仰,公元8世纪以后,神道被人为地添加进去了许多军国主义的因素;而到了明治维新以后,更是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神道,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是日本国民拥护侵略战争的根本所在,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宗远 《前线》2017,(7):82-85
近代以来,以佐藤信渊、吉田松阴、山县有朋、福泽谕吉等为代表的日本理论界逐步完善军国主义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在历次侵略扩张中不断对其"丰富、细化、升级",成为侵占中国、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政策。可以说,七七事变是近代日本"大陆政策"付诸实施的必然结果之一,也是该政策"宏图构划"中的既定步骤。  相似文献   

5.
<正>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70多年侵华史和德富苏峰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之梦不但在亚洲走行不通,在世界也难于前行。德富苏峰辈针对中国制定的"脱亚入欧论""大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论",都是基于武力扩张、军事侵略、占领邻国乃至称霸世界来维持日本生存的极端狭隘血腥的国策,最终将日本引入了死胡同。正如野村浩一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所说:"近代日本的历史,是一部在对华认识上失败的历史。"这是一句由衷的心声,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戴旭 《党史纵览》2013,(3):55-56
在世人印象中,日本是善模仿而不善思考的民族。但自100多年前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不仅政治、经济、军事发生了全面变化,其思维方式也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领导这一社会变革的青年武士,提出"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  相似文献   

7.
副标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报告。作者王良。这是一部较简明的日本侵华史 ,起于 186 8年的“明治维新”,迄于 194 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者的目的 ,在于叙述自“明治维新”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后 ,是如何一步步对中国进行侵略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同时 ,作者之所以要“立此存照”,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实公诸于世 ,是感于日本至今仍存在着一种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作者在引言中列举了如下事实 :1982年 ,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 ,把日本“侵略”中国改为日军“进入”中国 ,为侵华战争翻案 ;1986年 ,日本文部…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腾飞,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难解之谜。直到19世纪中叶,日本还是一个古意苍苍的封建岛国,沉睡在锁国的迷梦里。但是,此后它以较快的速度向欧美各国靠近,由面临灭亡的贫瘠小国变为世界七大列强之一。其脱胎换骨之迅速、扭转命运之彻底,以至于被人比喻为"凤凰涅磐"。为何惟有日本才能实现这样的奇迹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不能不回头探访那被称为日本"激荡百年史"起点的明治维新。而这场影响至为深远的改革,跟当时的日本统治者明治天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在38年的生命历程.特别是从1911年前后到1927年被捕牺牲的20余年中.李大钊既有对日本时事和文化的关注.也直接在日本留学两年多。既有对日本帝国主义欺侮、侵略中国的愤怒谴责.也有对日本民族的文化发达和优良品质的充分肯定。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文化的发展.为李大钊了解西方文化和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0.
朱子学自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后,经儒佛合流,又与日本原有的神道相结合,表现了朱子学日本化的开始。江户时代初,日本朱子学派纷纷创立,研究著作层出不穷,出现了日本朱子学思想体系,成为德川幕府的官方哲学。江户时代中期,朱子学受到日本古学派、阳明学派和国学的挑战,但是德川幕府在思想上实行"异学之禁",朱子学仍然保持着官学地位。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朱子学的"经世致用"、"格物穷理"思想,使日本追求自然之理研究,并以此作为摄取西方科学技术的母本,从而很快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按照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在三方面进行比较:对现代产权的认识和处理;对现代国家能力的重塑;对现代工业社会下国民意识形态的取向。在这三方面,日本的明治维新做的比洋务运动都要深入,两国的改革也就在这三方面的比较中迎来各自不同的命运。两国在这三方面的表现,深层次上都是对各自国家的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的反抗,最终日本对传统的路径依赖实现了突破,而中国却陷入了更深重的灾难中。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明治维新后一跃而为富强的国家。可是,世纪之交的中国百日维新惨遭失败,许许多多爱国志士变法图强的美梦彻底破灭。为寻求救国富强的真理,他们东渡扶桑,日本一时成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荟萃之地。 “男子立身惟一剑,不知事败与功成”。青年陈独秀正是胸怀这一政治抱负,于世纪初的14年间,先后五次来到日本,除进行正常的学业和政治避难外,还积极投入爱国革命运动,他的许多进步革命思想都是这时形成的,而且,其中有的思想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使国人从思想上认识到差距,仅仅使部分有识之士承认了洋人的船坚炮利。于是,这些有识之士开始“师夷之长技”以强国强兵,在这基础之上,洋务运动开始了。洋务运动开始的这个时期大约正是日本发生巨变的明治维新时代。这就是说,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并不比日本晚。但为什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呢?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邓小平文选》第37页)这言简意赅的语言,概括了不少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日本明治维新是怎么回事呢?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开始又是怎样抓教育和科技的呢?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加深认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发展教育科技的重要性,是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5.
金一南 《当代贵州》2013,(18):63-63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从历史上看,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近代以来这种影响又反了过来。明治维新之后,西方先进的思想通过日本源源不断流向中国。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相互间的影响使双方都受益匪浅。一衣带水必然联系方便,影响方便;一衣带水也还  相似文献   

16.
正纪念胜利和成功,给人以信心和勇气;铭记失败和耻辱,给人以警示和启悟。120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民族之痛,也是民族觉醒的一剂苦药。透过浓浓的历史硝烟,我们看到的应该是那场战争从一开始到结尾都输得干干净净的原因。日本蓄谋已久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选择了明治维新,清朝政府选择了洋务运动,两个民族的命运就此拉开了差距。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国力日渐强盛。由于国内市场狭小,日本急需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2,(25):61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镇。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教授,他思想先进,为杨开慧取了名、字、号。杨开慧4岁启蒙,7岁时破例入读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批,也是年龄最小的女学生。辛亥革命后,杨开慧转到衡粹女校就读。学校校长曾留学日本,思想进步,经常给学生讲日本的明治维新、广州起义、辛亥革命,给他们灌输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学校还办了实业班,可以学编织、缝纫、绣花等,杨开慧因此动  相似文献   

18.
歌樵 《党员文摘》2009,(6):13-14
说起日本的近代化,我们总会谈到明治维新。但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在德川幕府宣布锁国的200多年里,有一个西方国家一直与日本有着密切往来,日本甚至因此还兴起一股新学潮。  相似文献   

19.
在谋求和推进人的现代化的进程中,严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提出了“自由”思想,福泽谕吉于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创立了“独立”精神。两种思想和精神贯穿二人的一生并最终演化为他们独特的理论体系,比较之,其中异同可陈,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1950年,按照中苏政府协议,中国从苏联引渡900多名日本战犯。在这些战犯被关押进抚顺战犯管理所后不久,周恩来总理即对这些战犯饮食健康等问题做出指示,要求对这些日本战犯全部按照日本民族饮食习惯供给细粮;要做到不跑一个,不死一个,不打不骂,不侮辱人格,注重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对这些当年在中国土地烧杀劫掠的日本战犯,不打不骂、看病治病也就罢了,凭什么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