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涉  张文睿 《唯实》2013,(12):71-74
<正>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保证食品生产供应链在没有非安全因素作用下形成,让每一个食品生产供应链在层层传递食品的同时,也层层传导经营责任。只有有效地消除问题食品源,才能获得食品安全。从全国看,食品生产供应链长,涉及的范围广,很难短时间内在国家层面实现全面管控。因此,从现实需要看,奠定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应该从食品的区域性市场准入入手,构建全面有效的工作机制,进行严格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2.
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方位构筑了食品安全法律屏障,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民生"的迫切要求,是"保稳定"的必然需要,是实现"保增长"任务的重要体现。2009年的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确立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食品召回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强化了违法生产经营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2,(7):21-22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主要任务是:(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二)严格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三)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安全主管人员负直接责任。  相似文献   

5.
正遵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食品经营单位和集贸市场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查处,无漏报、瞒报情况,全面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一是切实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日常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人的监管责任和责任范围,加大监管巡查力度和频次,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依法经营,保障辖区内食品质量安全;二是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  相似文献   

6.
廉播简讯     
《实践》2017,(5)
<正>包头市纪委为进一步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充分运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出台了《包头市纪委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办法(试行)》,《办法》从组织撰写剖析材料、筹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深化教育效果3个方面明确并细化了相关任务职责。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在开展好日常警示教育的基础上,分别为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村(社区)党员干部定制警示教育"菜单",做到各有侧重,精准警示。针对党员领导干部,重点组织参观监狱、旁听职务犯罪庭审;针对普通党员干部,重点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警示教育读本;针对村(社区)党员干部,重点通过大喇叭聊天室、廉洁故事会等方式,用群众语言通报基层典型案例。该区先后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参观嘉陵监狱200余人次,旁听职务犯罪庭审400余人次,组织开展大喇叭聊天、廉洁故事会150余场次。  相似文献   

8.
<正>全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新《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更好地为全省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切实维护食品公共安全,为贵州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新《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堪称"史上最严"食品法典。全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新《食品安全法》,依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食品生产、销售监管乏力,食品安全恶性案件层出不穷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食品安全立法不足,安全监管不力等。针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文章认为应采取出台《食品安全法》、优化监管组织结构、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措拖。  相似文献   

10.
打造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必须将保障食品安全与农民利益保护结合起来,将安全食品生产与消费机制培育结合起来,将政府监管与行业组织自律结合起来,将保障食品安全与发展生态农业结合起来。这是打造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王伟 《求实》2012,(11)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在于食品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出现了问题.从业者道德缺失、监管者道德失范、消费者道德冷漠、媒体道德功能式微是当代中国食品安全伦理失序的实然生态;市场化及拜金主义的冲击,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对食品安全悖德行为的过度宽容,监控体系不完善造成的监管乏力是导致食品安全伦理失序的深层原因;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道德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诚信机制、宣教机制是推动当代中国食品安全伦理秩序生成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上海市青浦区开展"四位一体"警示教育活动,立足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严肃执行好党的各项纪律。近年来,青浦区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开展"四位一体"警示教育活动,即:采用现场、案例、基地和法制廉政等警示教育方式,使警示教育活动更直观,更具感染力和针对性,从而达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今年上半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替代原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虽然与《食品卫生法》只有两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所给予的高度关注。由“卫生”到“安全”,两个字的改变,折射的是我国食品安全从立法观念到监管模式的全方位巨大转变。即从注重食品干净、卫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外在为主,转变为深入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内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4.
民情     
少数地方政府对维稳认识错误致对食品安全犯罪打击不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指出,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对维护稳定的错误认识,以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指标等原因,对食品安全事件不能及时严肃查处,对违法犯罪行为不能有力打击,个别监管部门和人员甚至玩忽职守,致使有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机可乘并铤而走险,肆意制售不安全食品并流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蒲丽娟  王伟 《求实》2016,(12):26-32
食品安全伦理是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相关者(主要指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和媒体)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和行为应当如何的规范,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及人的生活本身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食品安全伦理之所以必要,在于食品安全既表达个体价值诉求,又承载社会公共利益,以及食品本性异化的呼唤。保证食品安全,需要食品利益相关者对食品安全伦理的共知共守。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支部生活》2009,(11):70-70
依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北京市工商局从9月1日起对全市范围内的商场、超市、市场、食杂店以及影剧院、加油站、报刊亭等有从事批发或零售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经营企业和个人实施食品流通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7.
食品检验不合格?立即封存《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2月1日起施行。办法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到不合格检验结论后,应当立即采取封存库存问题食品,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问题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原则、计划、抽样、检验、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要求食品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是食品安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文件,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所有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十章附则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哪些因素影响了食品安全目前的食品生产和加工的技术日益复杂,食品品种  相似文献   

19.
党建短波     
正七台河市组工系统坚持同频共振,扎实开展专题警示教育全省组织开展姜国文案件警示教育工作以来,七台河市委组织部果断迅速行动,扎实开展专题警示教育。领导挂帅,政治站位精准。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高度重视,3次发表讲话,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压力层层传导到位。分层设置,阶段任务明确。将警示教育活动分为学习筹备、警示教育、谋划建制三个阶段开展,并设置不同的警示教育活动内容和目标任务,推动警示教育入脑入心、取得实效。扩大辐射,助推区县同振。派驻纪检监察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7,(3)
<正>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和《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更是把保证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保障民生工程来抓。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呼和浩特"为有力抓手,严字当头,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对生产、流通、消费和使用环节的食品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实施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