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两国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谈判交涉,在1946年11月4日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本文试图对《中美商约》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作一客观评述。一、《中美商约》的酝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之间政治和军事上的全面合作,为美国贯彻推行其传统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提供了有利之机。从1942年起,美国驻华使馆就开始注意中国战时经济政策和战后经济计划的发展。美国大使高斯等人担心中国正在走向国有化和政府垄断的经济发展道路。1943年初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废除,使美国在华工商利益能否得到很好的保护也成为一个未知数。因而,中美废除治外法权条约中所提出的战后订立一项广泛的商约,遂成为中美两国、特别是美国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到中国,中美双方发表了《上海公报》,宣布隔绝了四分之一世纪的两个大国正式开始了关系正常化。 那段震撼世界的历史距今已去五分之一世纪,每当人们谈论起来,还津津乐道。特别是谈到谁是此次友谊  相似文献   

3.
杨洁篪 《求是》2012,(6):43-45
一今年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40年前,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基辛格博士等中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勇气,作出了重新开启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战略决策。中美实现了跨越辽阔太平洋的握手,翻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中美两国自身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改变了世界。"上海公报"对中美关系的开篇明旨之举,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长期以来,中美两国舆论都相当关注危机10年来中美实力消长变化。在今年特殊的时间节点,真实客观地比较中美实力变迁以及两国博弈的战略走向,显得相当重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美两国国力的对比与变化对中美国力变化,两国舆论普遍认为"此消彼长",即美国在衰落、中国在崛起。不过,对两国实力消长程度却存在着极化的两类看法。一类认为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上,中美两国是律师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到2005年止,美国有35万执业律师,我国有11.8万执业律师,分别居于世界第一和第二,两国律师数量占世界律师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6.
30年前的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越过辽阔的太平洋向中国人民伸出和解之手,前来北京进行他自己称为震撼世界的“打破坚冰”之旅。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30年后,美国第43任总统布什于2月21日~22日访华,适逢中美两国签署《上海公报》30周年。通过这次访华,中美双方又把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美关系风雨30年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超越分歧、寻求共识,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当时,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公报中有关的重要内容,至今仍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法律基石。  相似文献   

7.
战略经济对话与中美经贸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20日,在中美两国首脑的支持下,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以下简称《共同声明》)。依据《共同声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主要讨论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对话每年举行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  相似文献   

8.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双脚踏上北京首都机场,开始了举世界瞩目的访华之旅,中美关系随之解冻。尼克松访华,中美高层直接对话,打破了中、苏、美三个大国相互抗衡、互相制约的平衡,表明中美两国为了战略上的共同利益,存异求同,开始联合抗苏。鉴于中美高层接触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为使尼克松访华顺利,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中国政府在毛泽东的主导下,煞费苦心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正>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以下简称“上海公报”),这被史学家们称为“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上海公报”内容丰富,反映了两国领导人对世界战略形势和中美关系的基本认知和战略性共识。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打开了中美和解之门,而且在于开启了战后东亚地区秩序变革的进程。中美关系史研究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学者们对当时中美关系面对的诸多矛盾和挑战等,作过很详细的叙述和分析,其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孟红 《世纪风采》2007,(5):30-3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为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期间相关的外交活动步步紧逼、幕幕精彩。其中中国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位具有学者风度的外交家棋逢对手,就《中美联合公报》中的台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11.
宋鲁郑 《求是》2013,(3):61
如何解析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美籍华人、纽约大学教授和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李淯,在她的专著《美国能向中国学什么》中得出惊人的结论:美国需要向中国学习。这个结论首先来自于对中美两国完整、精确和深刻的认知。中国以不同于西方的模式成功崛起,自然令西方难以理解和接受。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乔希·勒尼对此书的评论:"人们对中国及其当前体  相似文献   

12.
<正>9月22日至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习主席此行无论对于中美友好合作,还是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谋合作、增信任,深化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两国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4年,双方进一步明确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重点方向。此次白宫会谈,两国元首继续为中美关系做好顶层设计。西雅图,美国西海岸的太平洋门户。习主席在这里会见了地方政要和商界精英,参观了企业和学校,同各阶层民众进行了亲切交流,展示了中美拥有的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人权问题上须向中国学习美国左翼学者、新社会运动活动家罗伯特·韦尔在19947-8月合刊的《每月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中国和美国的人权与误区》的长篇文章,详细评述了中美两国人权观念的差异,着重论述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误区,认为美国在人权方面...  相似文献   

14.
1848年2月24日在伦敦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证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文献。140年来,共产主义运动从西欧一隅扩展到世界六大洲。共产主义政党从一个发展到一百多个,共产党员从约400人发展到9千万人,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无到有,发展到当今的十几国,现在社会主义各国已约占世界领土的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世界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英 《理论学刊》2020,(1):66-77
中美贸易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经贸互利共赢的必然。从中美经贸合作的历史看,经贸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近年来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发起贸易争端。从经济学理论与国际贸易实践来看,逆差并非美方挑起贸易战的理由。作为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地缘政治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价值日益凸显。从地缘政治经济学分析可以看出,中美经贸摩擦被特朗普政府用作解决其国内难题的工具和战略;美国近年已经把中国的定位从潜在竞争对手改为战略竞争对手,为实现"美国第一"的目标,美国从地缘政治上对中国采取遏制战略。由此不难理解中美贸易摩擦从一开始就与科技战等同步推进,美国甚至有人提出中美"脱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停止,但中美经贸合作依然是大势所趋。为此中国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做强自己,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合作共赢,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经贸摩擦。通过加强与美国及其他经济体的经贸合作来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让世界经济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李因才 《廉政瞭望》2009,(12):26-27
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在许多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富有成果。媒体评论认为,两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合作时代。回顾近期温家宝总理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首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举行,以及中美两围在经济、能源、环境、科技等多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书荐     
《当代贵州》2013,(23):60
作者:王天玺著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中美关系论》摘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是最大的东方文明之国,美国是最大的西方文明之国。重心东移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历史时期,中美两国处于国力消长的关键阶段,两国之间经常碰到矛盾和冲突,但战争风险是可以避免的。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和代表西方  相似文献   

18.
名刊要览     
<正>10月5日,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12个谈判国在亚特兰大达成协议。对此,我们应以积极心态应对,视之为"以开放促改革"的契机。中美两国如何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直是焦点话题。中美两国顶层的频繁互动,可见两国对此的重视程度。合作共赢,开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正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正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对中美贸易冲突的现状、原因及其对中美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展开热烈讨论。武汉大学肖光恩副教授认为造成中美贸易冲突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只是直接原因,而中美经济发展理念冲突与文化价值冲突才是造成贸易冲突的深层原因与根本原因。据此他认为解决中美贸易冲突最好的思路就是从多方面突破,首先要从全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大以来,中美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创议成为世界政治中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对于两国乃至世界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自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与制造业规模分别超越日本和美国跃居世界第二、第一后,加速崛起的中国与世界霸主美国在权力结构上逐渐形成了历史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间反复出现的"修昔底德陷阱";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在更深刻意义上的"文明冲突",中美关系较之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