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后,印度崛起成为为中国媒体和大众舆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国如何看待和估量印度的崛起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中国官方、媒体以及学者对印度崛起的认识的差异入手,分析印度崛起对中国可能形成的影响,并对中印关系的前景做出可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崛起面临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上全球化进程加快,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政治上冷战结束,美国在主导世界的同时,也需要国际合作。印度采取了比较主动的应对,使其崛起过程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基本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印度崛起首先必须是经济崛起,没有经济崛起,印度崛起几乎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印度社会经济存在某些重要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印度经济崛起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印度经济崛起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某些影响;且随着印度经济加快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有所加强;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某些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某种挑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印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日益提升的军事实力以及手握核武器使国际社会难以忽视它的存在。印度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和正在崛起的大国,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内,印度却面临着一些制约其崛起的因素,其中腐败问题尤其突出。尽管印度政府为反腐设计了一整套机制,但由于存在政治领导者缺乏反腐意志、  相似文献   

5.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其核心诉求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与世俗主义并列为印度两大社会政治思潮.自2014年执政以来,印度人民党(印人党)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虽然主要着眼国内,但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印度的对外政策,持续影响印度与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已成为观察印度外交的重要视角和不可或缺因素.未来该思潮将保持崛起势头,“国民志愿团”等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的影响将持续拓展,但也面临世俗主义、多元主义等传统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廖波 《南亚研究季刊》2013,(1):31-35,49,4,5
印度纳萨尔派武装的崛起,是影响印度“大国崛起”的一个重因素。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印度纳萨尔派武装日益活跃,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虽然目前看来,印度纳萨尔派武装在全国范围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其活动却能严重地恶化印度的国安全形势,并掣肘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纳萨尔派武装不同于印度其他的许多极端主义组织,它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指导,因而印度各种社会不公、社会矛盾都能为其利用,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因而印度政府同纳萨尔派武装的斗争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透析印度崛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幅员大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都有重大发展,又有着较为稳定的政治结构,为未来成长为世界大国奠定了良好基础.印度崛起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将对亚洲以至世界地缘政治和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印度崛起与中国的发展壮大是并行不悖的,两国不会变成战略竞争对手,而将成为共同前进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8.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赶上中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许多国人眼里 ,印度依然贫穷落后。尽管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然而大多数认为印度经济要超过中国是不可能的事。作者认为印度经济不仅正在崛起 ,而且具有赶超中国的潜力。只要印度注意充分发挥这些潜力 ,并认真克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中国 ,并在 2 1世纪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9.
独立以来,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缓慢到快速进步,这是印度在全球化过程中迎头赶上知识经济潮流的重大转变。为此,印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培养大量科技知识精英,开拓信息化等高科技产业,从而使得现代高等教育成为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印度现代高等教育是科技产业和人才的摇篮,是印度知识经济崛起的基地。  相似文献   

10.
浅析印度的崛起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独立以来 ,印度一直在为实现世界大国的梦想而努力 ,但一直未能如愿。 1991年印度走上开放道路之后 ,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成为世界上又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印同为崛起中的大国 ,又互为邻国 ,处理好两国的关系非常必要。走出阴影 ,淡化历史问题 ,把彼此视为一个机遇 ,力求合作 ,才符合中印两国的根本利益。本文分析了崛起中的印度对中国的影响 ,以及中印关系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