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法渊源的整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斯兰文化在最终形成体系的过程中,始终以伊斯兰原则与精神为价值取向和指导方针,并以兼容并蓄、广泛继承的开放态度把阿拉伯、波斯、印度、希腊等东西方古典文化融为一体,以伊斯兰文化的形式出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伊斯兰法渊源作为筛选净化、整合定型机制,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绵延千余年,保持纯洁性、主体性、独特性不变的根本原因和成为独立形态的基本要素。如若不是伊斯兰法学家从《古兰经》、“圣训”中创制演绎出的伊斯兰法渊源,伊斯兰文化体系是难以建立的。  相似文献   

2.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战后,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利益需要,赋予人权以新的内容,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人权观不同的特点,而赋予人权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内涵,是发展中国家实践人权的根本所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维护和实行社会主义人权。中国坚持尊重主权与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积极谋求现代国际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世界面临经济全球化、西方民主化和伊斯兰文化与价值观变革要求的挑战,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其转型的本质是建立在伊斯兰文明基础上的自我革新与完善.伊斯兰运动重趋活跃和伊斯兰国家同美国矛盾激化是伊斯兰转型时期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文化是阿拉伯民族关于政治生活的心理学。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文化只是阿拉伯文化流变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特殊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阿拉伯地区政治生态先后经历了民族国家构建、伊斯兰复兴运动以及最近席卷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在此期间诸多政治思潮、宗教主义与文化观念融入到阿拉伯国家,深入到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构成阿拉伯国家政治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由于阿拉伯世界特殊的宗教地域特色,导致其政治文化不可避免地具有阿拉伯民族性与伊斯兰宗教性,二者的此消彼长则是阿拉伯政治文化最鲜明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5.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出席会议的29个亚非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共七项。其中最后一项为"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即在"最后公报"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之中。内容如下: (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埃及军方罢黜穆尔西总统后,阿拉伯世界结束了“阿拉伯之春”以来宗教与世俗力量共处的状态,进入了教俗力量激烈博弈的阶段.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世俗力量也效仿埃及,要求本国伊斯兰政权下台.埃及教俗力量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是世俗力量担心执政的伊斯兰温和力量,坐稳江山后原形毕露,实行政教合一,建立神权统治,因而利用经济形势未有好转的机会和民众的不满,采取非常手段推翻了宗教力量政权.但是,这难以解决埃及和阿拉伯世界面临的问题,况且极端势力会利用混乱局面扩大影响,从而威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为了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长远利益,教俗力量间需要做出明智的妥协.以军方为核心的世俗力量要尊重选举结果,改变以武力推翻民选政府的过时做法.宗教力量执政后则应该严格按照现代政治的基本原则,即政教分离的原则来制定宪法,放弃任何通过伊斯兰法来治理社会的意图,摒弃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对外政策.唯有如此,阿拉伯世界才能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7.
中东作为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其政治文化载体的地区,伊斯兰教不仅是穆斯林的信仰体系,而且是他们法律、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准则。中东最初的非政府组织实质上是伊斯兰色彩极为浓厚的社会团体。真正西方意义上的世俗的非政府组织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特别是1967年“六五”战争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后才大量涌现,它们关注民主、人权和妇女权利问题,尽管这些组织发展非常有限,但它们是“阿拉伯世界政治上活跃的公民社会的开端”,①对中东的社会构建起了重要作用。一、中东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情况现代中东非政府组织起源于早期的现代化运动。而后20…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争取享有充分人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国的奋斗目标。近年来,中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实际出发,积极倡导以社会和谐促进人权发展.又以人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9.
刘精忠 《西亚非洲》2003,56(1):39-43
伊斯兰人权观强调一切人权属于真主 ,个人要对群体负责 ,相对缺乏个人观念和个人权利。对于当代伊斯兰而言 ,以教法的合法性为构建现实改革的基础 ,只能实现以神性为前提的“伊斯兰的现代化” ,而非以人为根本的“现代化的伊斯兰”。伊斯兰文明始终存在着两个层面的对比或反差 :一方面是宣称信仰上的“伊斯兰统一性” ,而另一方面伊斯兰世界本身亦具其独特的多样性特征。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伊斯兰主义思潮既是对近现代西方文化及军事侵略的一种反抗 ,也是对后殖民时代以来自身种种问题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0.
高祖贵 《西亚非洲》2005,89(4):21-25
普遍存在且日渐强烈的反美主义,是转型中的伊斯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问题混合“发酵”的深刻反映,对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现状和走势具有重要影响。它部分是双方根本利益冲突的结果;部分是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政策所致。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4个因素的影响:其一,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对伊斯兰世界的挤压和冲击;其二,巴以冲突的刺激与催化;其三,反美成为伊斯兰世界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其四,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给穆斯林造成“不公正待遇”甚至伤害。但反美主义的复杂性决定了伊斯兰世界与美国仍有展开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