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研究中国外交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外交政策和行为不合理,不符合西方国际规则,并难以预测。那么中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社会中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行为呢。什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形态?1982年以前冷战时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交政策中的能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中国政治学杂志》2006年第1期刊登了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查尔斯.E.齐格勒题为《中国外交政策中的能源因素》的文章。该文认为,中国的发展日益受到能源的制约,这种情况已影响到中国的外交政策。文章还论述了中国对中东、俄罗斯、中亚、亚太地区、非洲和拉美的能源外交,以及中国通过多边组织进一步确保能源安全的努力。种种迹象表明,经济上的互相依赖能够促进国际合作,中国将通过参与多边组织和其他论坛的方式与其他石油消费国进行合作,这将缓和中国外交政策中冲突性的一面。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前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日…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阐述和展望。报告重申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原则立场,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时,报告根据内外形势变化突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战略和政策创新。第一,报告更加凸显中国的全局观念和大国视野。报告的外交部分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题,立意高远深刻,表明中国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8~22日,江泽民主席应邀对德国、利比亚、尼日利亚、突尼斯和伊朗等欧非亚五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取得重大成果,引起了世界舆论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5月14日,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西亚非洲所以及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有关专家学者会聚北京大学,就江泽民主席此次重要访问与当前国际形势问题进行了座谈。与会者一致认为,江泽民主席的这次访问,充分展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特色。意义十分重大。专家们还就中国与五国的双边关系、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当前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5.
2015年初萨勒曼继任沙特国王后,沙特外交政策开始由温和向激进转型,特别是在美国战略收缩背景下,沙特外交日趋强硬,倾向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外交问题。沙特在寻求为沙美关系注入新内涵的同时,不断提高外交自主性,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中国的合作关系。发展和战略焦虑上升、国内政治出现不稳定、影响外交关键因素和领导人个人风格发生变化,是沙特外交政策出现激进化和自主性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由于激进化外交政策遇到挫折,沙特外交政策开始向温和务实方向回摆。  相似文献   

6.
我写这本书,意在了解中国,揭示中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在访问过中国的人眼里近似奇迹,在其他人看来像是一场文明和经济革命,是发展和人类建设的光辉灿烂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中东局势动荡的情况下,江泽民主席踏上了利比亚、尼日利亚、突尼斯与伊朗这四国的国土进行国事访问,理所当然地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任意地将一些主权国家打入“流氓国家”或“邪恶轴心”的黑名单,但江主席的访问不会只是政治上的表态,而有着经济合作的内容。 1996年以来,中国依赖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石油进口总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外交政策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邓小平是新中国领导人中明确提出应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出发点的第一人。他认为 ,国家利益是一个由各种利益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利益 ,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为了实现这一国家利益 ,我国必须采取坚定而又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外交政策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也有益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解读中国外交政策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政治报告在阐述对外工作时提出:“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是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提出“外交政策的宗旨”,具有深远的意义。透过这个外交政策宗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10.
和平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两大思想是中国当前外交战略的基本内容。两大思想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它们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且更具有创新意义。其主要体现为:屏弃意识形态痕迹,提出以和平、合作、和谐为核心的外交战略新理念;在全球化趋势发展背景下,提出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指导思想;正确认识时代潮流发展,在外交战略中注入了"合作"新要素;体现了具体外交政策和外交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中国的经济外交步入新的阶段,开始寻求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的框架下影响国际经济规则。中国在推动多边经济谈判进程、推行自由贸易区战略、应对国际经济摩擦、能源外交及"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大力践行经济外交。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交政策环境带来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外交面临进一步提升的机遇,同时也必须经历战略性的调整和转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外交需要兼顾海外直接投资与金融资产的全球配置,从原先侧重于贸易、投资等局部性、领域性问题向体系层面的建构和协调发展,立足东亚贸易自由化以及金融协同化进程,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朝向更为公平、稳定、平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以来,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出现阶段性新变化,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折射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在进入历史性新阶段。深入分析并科学研究这些变化背后的动因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把握中国周边地区形势的发展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周边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下,中国外交既取得一定成果,同时也有一些失误和教训,给国内建设带来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中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和充实.在其指导下,中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不断结出丰硕成果,有利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这给人以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充当区域大国的理想抱负深刻影响着土耳其中东外交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以2013年为界,在此之前,土耳其地区政策奉行"零问题"睦邻外交,但之后土耳其开始积极干涉地区国家事务,其地区外交政策向"积极进取"的外交模式转变,颠覆了其固有的中东模范国家形象。这一重大变化固然与土耳其长期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但更受中东动荡局势的催化和影响。应该看到,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跳跃式变化并非自然发展的结果,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将成为土耳其外交的长期态势。  相似文献   

15.
赵义 《南风窗》2013,(12):84-87
如果说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有个转折点的话,那就是由全方位外交向远交近攻转移。根本性的转折点,恐怕还谈不上,没有结构性的大变动。中国目前面临的基本国际形势有什么新变化?中国新领导人执政后,在外交哲学、外交思维、外交政策等方面是否有转折性的变化?国际秩序中的"结构实力猜想",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主席对波兰的国事访问推动了中波两国的战略合作,中波关系的走近既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波兰主动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向东看"的结果。2016年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兰,进一步提升双方的战略合作水平,推动中波合作迈向新的台阶。中波战略合作的加深,既是"16+1合作"四年来积极经营所产生的具体成果,也是中国和波兰两个亚洲和欧洲大国互相吸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作为中国战略依托的周边环境复杂性日增,一方面,不断强大的中国客观上增强了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中国也在周边地区不断采取多予少取、以善意换取善意的"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但是,不论是经济上的让利还是政治上的亲善,都无法消除冷战后一直萦绕在周边地区的"中国威胁论"阴影。近来美、日等大国在中国周边的积极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理解东亚模式的知识系统要理解东亚民主的本质,就必须理解威权主义政府的本质。在当前的东亚地区,要认识民主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是该地区最大的国家,也是发展最快速、同时相对最成功的威权国家。中国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步入小康,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随之而来的社会变化将更加深刻。社会变迁的哪些方面对中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哪些影响是积极的,哪些影响是消极的?中国外交应如何面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题目。在此,我谈一点非常粗浅的看法。(一)当前社会变化的若干主要特征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下,初步进入小康社会后,中国社会开始具有发展中国家在这一发展阶段的许多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地区差别有增…  相似文献   

20.
姜琍 《当代世界》2018,(3):74-78
在2017年10月和2018年1月,捷克先后举行了议会众议院选举和总统选举,是其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大事。议会大选引发政坛地震,导致捷克面临组阁困境。泽曼总统获得连任对捷克政局走势产生重要影响,政党博弈进入新阶段。今后捷克的外交政策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在欧盟内争取民族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将继续加强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