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相互认同的自治性团体的建立是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础,尊重传统是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动力源泉,法律职业者相对的独立性、相似的法律思维方式、高度的同质性和凝聚力以及共同的利益诉求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考察英国律师学院制度的历史旨在对当前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包括职业共同体意识、利益共同体意识、政治共同体意识、文化共同体意识、生活共同体意识、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同体意识构建的路径是建设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社会共同体、职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是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本途径。在我国,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为此,应当对法律职业互动进行制度设计,具体包括:合理限定法律职业互动的人员范围,细分法律职业互动的类型,确定法律职业互动的方式和程序,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法律共同体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学者等法律人组成的法律职业群体。在该群体中,由于执业角度不同,在共同体内部依然产生分歧,该分歧的外化形式之一在当下可体现在法官与律师之间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关系恶化和紧张,为了缓和这种恶化的紧张关系,应借鉴域外法官与律师职业互动的方式,通过发挥职业协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增强律师与法官职业的流动性等方式来改善法官和律师的关系,构建法律职业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试点并驾齐驱。法治政府的建设,无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它意味着政府权力的行使以法律的授权为其边界,政府权利的运行得到了充分的监督和制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历程,主要以规范行政权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为标志,基本构建了法治政府所要求的制度前提,但是在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备性、行政执法的规范性、行政监督的有效性以及行政责任的严格性等方面均存在着不足,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法治政府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6.
法律职业共同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其内部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同质性和互补性。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本质在于其对外的独立性,包括知识技术的独立和司法实践的独立。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法律职业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其发展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从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专业化程度、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增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独立性等方面着手改良。  相似文献   

7.
<正>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涉及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内容大概有两千余字,其中关于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制度有25个,比如,法律专家顾问制度、法律职业资格证制度、完善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检察官法官立法工作者及执法工作者和法学教育人员的流动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必须在民主与法治的互动中处理好领导与协商的关系。政党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首要形式,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视域下是平等法律主体间的民主协商,是命运共同体之间的政治协商。提高政党协商效能,要破除不正确的思维偏好,参政党要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重视律师权益的保障是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律师权益特别是律师会见权所作的具体规定,在实务中的落实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了切实改变律师会见难的问题,应当建立有效的律师权益保护机制,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贯彻“依法治国”理念,来共同践行法治.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专门人才成为了法学院系的时代责任.然而,传统法学教育侧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和理解,缺乏对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型四化”法学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即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通过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化、教学手段多元化、师资结构复合化、实践环节实战化的运行框架,全方位训练学生法律思维,打造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于一体的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研究、课程改革、学生法律职业能力训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学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存在是法治社会的一个表征。法治社会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使用特定的法律话语、独特的思维方式,共同的知识背景和实践传统,以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为共同的价值目标,以法治为精神信仰,拥有一种自我约束、自主评价、自我管理的运作机制的职业群体。两大法系因历史、法制文化等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养成模式。中国应以司法考试制度变革为契机,借鉴大陆法系,进行法律职业改造,形成考试、培训、遴选、管理统一化的养成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央深改组通过的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具体制度和措施,为法学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封闭的法学教育体系、轻视法律职业技能、忽略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模式无法承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赋予法学教育的重任.为此,应改革法学教育,明确法学教育机构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基础地位,加强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现阶段,由于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领导干部自身的法治信仰水平无法满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需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应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水平,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加强法治教育,丰富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储备,夯实法治信仰的基础;根治人治思维,树立法治思维,为法治信仰奠定观念基础;将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培育法治信仰构建制度保障;发挥法治仪式作用,树立宪法权威;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培育领导干部法治信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民主党派依法参政,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础上,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对民主党派责任、作用与任务的根本要求。从可能性看,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参政,是其政治联盟性质、社会发展、制度文化价值选择等共同推动的结果。从必然性看,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必然将民主党派参政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轨道,这将为民主党派依法参政开辟新的空间,提供根本保障。从实然性看,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中不断发展进步,这使得民主党派成为全面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理论渊源丰富,既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人民性,也吸收了中华法律文化的民本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探索中,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贯穿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和具体环节,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深化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科学立法,确保法律反映人民意愿;要严格执法,切实服务人民;要公正司法,确保人民实现公平正义;要全民守法,引导人民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从而更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党,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党内法规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发展、恢复重建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党内法规体系的构建,既规范了党内秩序,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政党建设,又改进了执政党的领导、对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权力来源、规范内容和执行范式,是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理论共通性。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同运作,要加强沟通,建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运作机制;要规范程序,畅通党内法规到国家法律的转化渠道;要科学定位,厘清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范围和边界;要加强监督,构建党内法规的审查、评估和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法律职业调控机制与法律职业者的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法治的确立以及法律作用的扩展和增强 ,使法律职业变得越加重要。为使法律职业主体体系———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构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切实发挥其推进法治、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使命 ,必须建立相应的完善的调控机制 ,确保法律职业活动的合法性、合伦理性。完整的法律职业调控机制是由法律、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三个不同层面的调控机制构成的调控体系。与此相应 ,法律职业者的职业境界也包括了三个不同的层次———法律境界、伦理境界和道德境界。任何一个法律职业者都应当而且必须超越法律境界 ,达至伦理境界 ,并在道德境界中无限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好坏,除了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制外,关键还在于其是否拥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鉴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在法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其概念、形成的社会基础以及对法治发展的作用,结合我国法治发展的现状,对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体现了创新性、系统性、大局观和辩证性等基本特征。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需要坚持"三个结合",即党的领导地位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和继承、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外国先进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比喻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鸟之两翼"和"车之双轮",要求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一项长期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全面依法治国置于"四个全面"之中,来全面协同推进,特别要注重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法治与改革、法治与效率、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