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经济法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与PPP模式中——各参与方主体的"自利性"与PPP实体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公益性"之间难以调和的理论难题、PPP项目涉及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提供社会福利的功能实现、PPP模式具有支撑转型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功用这三个方面的契合性研究,为我国PPP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两个维度的指导价值论证,并可发展我国PPP产业之理论与实践研究,助力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长久、稳定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PPP模式为充分发挥私人资本的活力及创造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提高了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热情。但PPP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专业化咨询机构和专业性人才的缺失、法律保障不健全、民间资本与国有企业不合理竞争、政府诚信意识淡薄、项目推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地方政府作为PPP项目的直接参与方,助力民间资本良性发展责无旁贷。合理化地运用政策工具,营造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规范政策规划、执行、评估、终结等各个环节,可有效缓解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我国PPP项目发展拉开序幕。地方政府面对传统投融资模式转变、严重债务压力及新常态下较高基础建设投资需求现状,积极影响中央号召,纷纷开展PPP项目实践。然而,基于投融资视角分析合肥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发现,地方政府应用PPP模式虽在降低融资成本、分散风险、提升效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引入竞争不足、合同条款笼统、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同时面临诸多风险。为此,地方政府必须积极探索可行的PPP融资优化路径,以更好发挥PPP优势、解决地方融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PPP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制度创新,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政府信用风险高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PPP项目合同纠纷解决机制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务院部委的合同指南等方面都对其规定模糊,甚至相互冲突,给PPP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均带来不少困惑。因此,需要从合同、立法和司法等方面完善PPP项目合同纠纷解决机制,从而为PPP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台湾地区公私协力法制源起于民营化浪潮下政府责任的重新分配。在行政法的逻辑框架下,公私协力法制发展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已有相当深厚的法律逻辑基础和理论根基。大陆PPP模式与台湾公私协力模式类似,在PPP模式法制构建的过程中可扬长避短,借鉴台湾地区公私协力法制中诸如重视法律逻辑基础、明确各主体之权责、项目契约在法律框架下运行的有益经验,以弥补当下大陆PPP模式法制法律逻辑基础缺失、权责不明以及项目契约履行困难等缺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南宁市开拓创新,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大城管改革步伐,努力向城市治理精细化目标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法治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畅、技术水平有限、缺乏专业人才、公众参与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南宁要以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从法律、体制机制、技术、人才队伍、公众参与等几个层面来解决,才能促进南宁城市精细化管理向法制化、常态化、信息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PPP模式中,越来越多的融资者以PPP项目的特许经营项目收益权进行质押以获取融资贷款。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通过发布第53号指导案例对PPP特许经营项目收益权质押进行了规制,但这种新型的担保方式仍存在若干法律问题亟待解决。在明确其法律概念、法律特征、法律效率等基本法律问题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其合理可行的质权实现方式。通过赋予质权人介入权并参考环保法中第三方治理的模式引入临时托管运营制度以保障质权合法有效的实现,有利于真正完善PPP特许经营项目收益权质押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8.
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思路选择。研究引入多源流理论分析工具,旨在探讨PPP项目的政策议程形成逻辑,分析政策制定的内在规律,优化政策设计思路。研究发现:PPP项目的政策议程设置受到"PPP项目何以成为焦点议题"的问题源流、"政出多门的矛盾性及政策共同体多元主张"的政策源流以及"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中介咨询组织和民众的行动差异"构成的政治源流三种源流的影响,并经由政策之窗实现耦合,推动PPP项目相关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研究结论:推动PPP项目健康有序发展,亟需从宏观层面完善法律制度顶层设计、优化政府治理能力、明确风险分担和投资回报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的金融支持、培育中介咨询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拓宽民众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各国政府在财政赤字压力、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和公共服务体制僵化的情况下,纷纷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投资领域。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最早对公共项目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模式进行了理论扩展和延伸,并对我国PPP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我国学者基于PPP的实证和应用研究数量也较多,且着重于项目融资、应用对象、风险管理、项目治理和项目定价等角度来阐述和梳理其研究成果,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政府职能转变意味着政府通过引入更多具有活力和潜力的社会资本来完善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在此背景下,PPP模式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基层政府在落实PPP项目中,仍然存在实践困境。从对X县B水厂PPP项目的调研情况可知,目前PPP模式在中国实践中的困境主要体现在项目责任主体模糊导致监管乏力、周期跨度过长导致项目不可持续性因素增加、咨询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政府和社会缺乏专业化沟通平台等三个方面。为此,应厘清PPP项目责任内容和责任主体,完善监督追责机制;建立PPP项目制度化管理模式;完善咨询体系建设,为PPP项目建立专业化运作平台。  相似文献   

11.
美国法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法律系统,其关于公私合作关系的法治务实而高效。中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法律问题,了解并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PPP领域的先进法律制度是必要且有益的。美国PPP项目出现较早,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视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中的私人资源利用,在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分布。美国没有一部统一的PPP法律,其相关立法散见于联邦法律和各州法律中。联邦法律是各州实施PPP的基本指导,具体细节各州自定。美国PPP纠纷解决机制有鲜明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对于仲裁的开放性态度,也体现在其诉讼机制的严密性。首先需要向政府契约官提出正式请求,然后才能向政府的合同上诉委员会申诉或直接向联邦索赔法院提起诉讼,最后还可以向美国联邦巡回法院上诉。美国PPP法治经验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和PPP两大发展动能双轮驱动下,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模式应运而生并在PPP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综合性高、带动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既是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迅速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目前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模式存在政策导向受限制、产业培育成效慢、政企沟通协调难、项目管控难度大、回报机制存隐忧等问题。展望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模式,需要理性认识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模式既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又具有发展上的天然局限性,必须做好相应基础工作从而更好推动项目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驱动下,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模式应运而生。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具有投资额大、综合性高、带动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既是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迅速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目前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模式存在的政策导向受限制、产业培育成效慢、政企沟通协调难、项目管控难度大、回报机制比较差等问题。展望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模式,需要理性认识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模式既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又具有发展上的天然局限性,必须做好相应基础工作从而更好推动项目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特色小镇是小城镇发展的一种类型,也是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最新探索和实践。文章认为,PPP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优势合作实现共赢,能够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降低和分散各类风险以及提高特色小镇运营效能几个方面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保障,有效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率。文章在对特色小镇PPP项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特色小镇PPP项目的典型运作框架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从优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兼顾多方诉求,平衡收益风险、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融结合等方面提出了PPP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充分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的优势、促进沿海区域及周边区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积极推动低碳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实施“旅游+”工程等对策建议,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法与私法属性的进一步融合对PPP法律救济制度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各界对于PPP合同性质、争议解决的法律规制争论不已,按纯粹诉讼机制解决纠纷未必达到良好效果。通过对PPP争议法律规范进行梳理,结合案例探讨现行法律规范指导下PPP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关于PPP争议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立足于我国实际,应当建立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以更高效率、低成本、快捷地解决争议,从而推动PPP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正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因此,本文以农业领域中的农业绿色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弄清楚PPP模式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运用的必要性和目标,再通过探究第一批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PPP项目的有利条件,最后选择合适的PPP模式的运作方式,从而为今后此类项目的开展提供指导,扩大PPP模式在该领域的应用范围,最终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采用公私合作(PPP)来促进城镇化基础设施供给和深化地方政府职能改革。基于地方政府视角,公私合作政府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其中PPP决策知识获取风险、寻租风险、地方保护风险等风险都可能造成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低,不利于公私合作制的长期发展。为了增强公私合作制(PPP)模式的可持续性,必须加快构建有效的地方政府公私合作风险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我国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几个基本法律问题.项目管理是判断PPP法律内涵的前提性依据,用以区别“合作国家”和“合作治理”等广义政治关系.PFI和特许经营等合作模式来源于商业交易惯例和传统作法,引入国的认同和模式要素组合应当尊重历史演化过程和经济互惠结构.PPP合作模式的适用范围受到行政机关部门职责及其分工的影响,行政部门的作用应当反映合作模式与行政规制方式的内在联系,以减少因权限争议提升规制成本.项目合作的法律形式是合同.多方面因素决定着合同属性的制度选择.本文主张实行以民事合同为主的制度,法定事项与约定事项可以分离,行政机关作为当事人和法定监管机关的法律地位也可以分离.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用事业领域是以往我国PPP探索的主战场,也是今后我国各地方政府探索PPP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往公共事业PPP改革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取向上以获取资金为主、对PPP缺乏必须的专业了解、缺乏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相关法律缺乏与政府监管不到位。今后推进PPP改革,需要对改革的取向、逻辑、方略和基础等基本问题不断加深认识,并基于公共治理重点做好合同专业化、关注利润及公共利益,做好价格形成机制、探索独立的政府监管体制,以及信息采取与发布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