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最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他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早在1982年10月他就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1991年8月,他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为此,他“建议中央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最近,读到《瞭望》周刊2000年21期刊发的“从一名患者的经历着医疗服务”一文。该文认为医疗费的高昂主要是药费太高造成的,并认为,“医药不分在制度上的最大缺陷在于,它给药品‘回扣’留下了大多的空间。”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一直关心现在正在进行的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目前,药品回扣确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深化医疗改革的一个重点。但是,我认为,仅仅在形式上杜绝回扣,降低虚高的药费,并不能对正在进行的“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全程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改革有本质上的促进。因为…  相似文献   

3.
一、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邓小平一贯重视人才问题,认为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他认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92页)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他认为最重要并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他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4.
在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西部大开发条件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必须以人才为支撑;经济结构的调整,关键在人。国务院领导同志强调,“现在我们开发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是有很大障碍的。”因此。加快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的人才结构,使人才结构向新型化、高级化提升,已成为当前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首要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关心人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说千道万,不如做实事一件。”这是新上任的芜湖重型机床厂女厂长曹佳凡同志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体会。她是怎样悟出这个道理的呢?请看: 一件令人不敢相信的新闻一九八五年底,在芜湖重型机床厂第七届职工代表大会上,新上任的厂长曹佳凡同志宣布:“作为一名厂长,我要象尊重和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每一个为工厂作出贡献的同志。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劳动模范谢金康,因家庭有实际困难,夫妻  相似文献   

6.
晚报上连载丁隆炎同志撰写的《彭总在四川》,让人看了难忘之处颇多,比如彭德怀对他的老部下说过这么一段话:“作为领导,还是要多关心大家的生活……为什么有的部队在风沙露天里开饭?搭个草棚子饭堂不可以吗?为什么下工后一个个还泥糊拉渣的?搭一个木头澡堂不可以吗?作为干部,关心人才是头一份工作。我看 干部,历来把他是不是处处关心下属的苦乐安危作为头条标准。” 看了此文,我被彭老总的这个“头条标准”深深感动了。彭德怀用这个“头条标准”要求部下,也同样用这个“头条标准”要求自己。黄克诚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平时行军作战,他的战马总是让伤病员和年小体弱的同志骑。他经常关心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高校在创新知识培养...  相似文献   

8.
当人们用不同的角度总结这二十年变化的经验时,我们体会最深的是邓小平同志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远见卓识。不难设想,倘若没有小平同志人才理论的指引,就不会有大批人才的出现,也就很难取得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面对世纪之交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在实施...  相似文献   

9.
深化改革呼唤人才,人才辈出更有赖于改革的深化。在人类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初见端倪的今天,任何社会竞争,归根结底都将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是举世公认的人才大国,如何通过改革激励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才更多、更快地脱颖而出,以抓住时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各级党政领导者在制定改革大政方针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而拉起“安全网”则是激励人才辈出的全新意识和有效措施。 (一) “安全网”是近年一些发达国家在实施政府或企业的组织变革过程中萌生的一种全新理念,其原理来自杂技演员苦练空中飞…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党的干部应加强对知识经济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对此谈一点自己的初浅看法。一、要从思想上重视对知识经济的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首先要做的,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素质,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首先要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联系。笔者认为,知识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它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世界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国际间的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新世纪,对于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根本任务就是要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和干部队伍。 一、时代特征;知识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人才 人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社会、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之后,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为…  相似文献   

12.
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知识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人才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广泛招揽优秀人才,使全球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大力培养人才、广泛吸引人才、珍惜和用好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是我国赢得人才竞争的主动权,适应即将加入WTO的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完成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新的历史时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但是,我国的人才市场发育滞后,在人才资源的  相似文献   

13.
勿忘﹃公平﹄●顾卫临也许,以我的孤陋寡闻来议论高考改革这样大的题目,你可能觉得挺荒唐。可作为过去的一个“工农兵学员”和现在的一名学生家长,我只想让你们记者,并且通过你们让有关决策者知道,对于这件事,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出不了中...  相似文献   

14.
历史迈进了21世纪,人类正处在全球经济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工业经济正成为过去,知识经济正向人们走来。如果说工业经济是以能源和原材料来创造财富,那么知识经济就是依靠知识来创造财富。知识经济中核心的要素是知识,知识的管理又是核心中的重点。而知识的载体只能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没有创新人才,也就没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缺乏主体动力。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无疑是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而高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比尔.盖茨说:“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Microsoft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才是经济发展中无法替代的最关键因素。怎样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多种渠道选拔、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创造发展空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讲到要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时指出,要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认为,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他强调,我们既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国有企业,又要大力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进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要切实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里,我想就此谈点看法。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全世界都在欢呼并准备迎接这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也不能例外。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经济对经济和社会的重大作用。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高科技产业则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我国从建国一开始就重视发展科技。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把科技与经济结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上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既是不可回避的挑战,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主体,因此,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组织人事部门是党委和政府管“人”的职能部门,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做好面向新世纪的组织人事工作,以全新的眼光去鉴赏、识别人才,以全新的技术去开发、培养人才,以全新的方法去管理、使用人才,是亟待研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人事部门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实现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毛生铣同志的倡议和推动下,由赵炳章同志主编的《知识经济问题研究》一书,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当前关于知识经济问题探索的诸多论著中,这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纵观全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第一,关于知识经济问题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刻、系统。《研究》一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其中包括:知识经济的由来、发展与现状,知识经济是一次深刻的革命,知识经济开辟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8.
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的著作和邓小平理论,可以发现,虽然邓小平同志没有直接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但他以世纪伟人的战略眼光,敏锐地观察到知识经济的端倪和发展趋向,对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知识经济的本质内容作出了超前的、精辟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邓小平知识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知识经济的内在本质。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高瞻远瞩,以宽广的眼界和发展的战略眼光,科学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迅猛…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立国之本。很难设想,一个教育不发达、人民文化水平低、缺少现代化科学知识的民族能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就目前职工教育的现状来看,传统的教育模式(计划经济下的教育模式)正在向市场经济要求下的教育机制转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类人才已为教育工作者所共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不同程度地继续束缚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基本经济资源是知识。创造财富的中心活动不再是分配资本进行生产,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价值将由利用知识进行创新而创造出来。因而,知识经济含义的核心就是创造和利用知识密集的技术、手段和过程去重组产业和经济,创造和满足社会要求,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其中,知识资源的开发和科技进步是最核心的成分。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说,“知识经济”的直接表现可概括为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产业的高科技化和经济资源的“软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