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目标提出了以下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那么,在新课程历史教材的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如何真正实现历史的思维功能和培养学生以历史解读现实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科书和传统的教科书在这方面又是如何区别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目标提出了以下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那么,在新课程历史教材的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如何真正实  相似文献   

3.
甘孝龙 《学习月刊》2013,(2):115-115
历史课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科,这决定了教材内容不像文学那样带有明显的感情偏向,不能直接地抒情达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高中历史课程德育目标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那么高中历史课如何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4.
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情感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塑造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内容,其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以及有助于其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文化是情感的精神归宿和来源,我们应依托和发挥文化的凝聚、引领,调节、约束功能以及发挥其内隐性、渗透性的特点,滋养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大学生的情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情感目标,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步昌乡中心小学周秀丽:新课标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并把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育一起作为三维度教学目标。因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愈来愈清晰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成了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对民族、国家、政党等历史的信心和信念。毛泽东在研读历史、创造历史、洞察历史和关注国际社会相关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了历史自信。毛泽东的历史自信,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来表达,实现了历史情感与历史理性、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历史与现在和未来、民族立场与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毛泽东的历史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的态度,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自主建构式、合作互动式、模拟体验式、发现探究式等设计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历史自信是坚持自信自立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包含着事实、价值与情感三者的共同作用。事实,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由来与内容,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价值,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大历史观视角、人民立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情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历史信仰。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事实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同时,从情感层面彰显了人民情怀、历史情怀和担当情怀。  相似文献   

9.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党的价值观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如何根据新的历史起点的新要求,确立党的价值观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目标,保持党的价值观的先进性与广泛性,把加强对价值观冲突的引导和调控与防止西方的价值现渗透统一起来,改进党的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的机制体制和途径方法,构建党的价值观建设的历史继承机制、借鉴机制以及适应环境变迁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机制,这些都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政党价值观及其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结合党的价值观建设环境的新变化,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价值观建设的目标应当是:大力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这一深刻论述,对于我们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要求的高度认识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历史传承和时代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笑蕾 《求实》2017,(6):4-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并非历史的偶然。其历史必然性中包含着目标指向、历史承继与现实召唤等三方面的内在要求。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要考察其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的一脉相传关系,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证党提出的"三个倡导"历史发展的脉络,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我国独特风格和气派的价值理论;还要证明我国当前国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产生的现实土壤,以明确理论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新教材全面渗透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化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进传统的对学生单向“培养”、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大胆实践。实践表明,导学互动教学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导学互动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④,教学目标为"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⑤。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它更需要求真、求善,需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相似文献   

15.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来肆虐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错误思潮,它以反历史、反科学态度及政治诉求,否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持续泛滥,造成当代大学生信仰模糊、价值观扭曲、思想混乱,同时也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特别是思想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遵循意识形态社会管理规律,通过坚守理论标准、立足转化创新、更新传播媒介、完善制度设计等对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百年历程中,党以“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为历史主题开展情感共鸣、认知共识和智慧共振的历史自信教育。党通过制定历史教育措施明确历史方向,开展历史纪念活动以塑造正确历史观、总结历史经验、建构历史评判标准,推进了百年来历史自信教育的实践创新、话语发展和精神凝练。基于党对历史自信教育的百年探索,我们要坚持时代问题导向与民族复兴目标相结合、政治立场与党管宣传原则相统一、心怀“国之大者”与培育干部人才相契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实践基石。  相似文献   

17.
郑银凤 《世纪桥》2010,(7):131-132
对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各方面都寄予很高的期望: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要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等。但是,学生对"两课"的态度却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对"两课"的教学采取排斥的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普遍认为"两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事实上,"两课"充满了趣味,本文从民间观念与"两课"、古典诗词与"两课"、逻辑知识与"两课"、人物故事与"两课"、文学作品与"两课"等五个方面对"两课"教学中的趣味性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树立动态的教学与课程观。倡导互动式教学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构建新的课程价值 ,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还要求教师实现观念和行动的转型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的研究者与反思者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2.能力方面:初步具有分析挫折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3.知识方面: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而一直以来对中华民族历史采取轻蔑和否定态度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障碍。具体体现在,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观上消解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从意识形态上摧毁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从核心价值观上破坏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内核,从青年入手毒害文化自信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