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石子球 《湖湘论坛》2006,19(1):29-30
人民利益在邓小平的思想与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发展经济是实现人民利益的重要前提,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事业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也是其民本观的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史佩宇 《传承》2010,(9):4-5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事业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也是其民本观的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价值观,融合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贯穿于邓小平人的价值观中,是邓小平人的价值观的核心,在邓小平心目中,人民利益是他思想行动的最高准绳,是他对人的价值判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邓小平关于人的价值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三个部分——邓小平“人民利益决定论”的基本思想、邓小平“人民利益决定论”是创建人民满意工程的指导思想、创建人民满意工程的基本思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决定论对公安机关目前正在蓬勃开展的创建人民满意工程活动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由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的发展,蕴涵了极为丰富的“一切为人民,人民利益至上”的“人民为本”思想。今天,我们坚持邓小平“人民为本”的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人民为本”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考虑问题“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领导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就一再强调:党在敌占区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人民利益。在…  相似文献   

7.
赵明刚 《湖湘论坛》2008,21(5):8-9,30
防止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生前不止一次讲过,也是他晚年十分关心的大事。研究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思想,对于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不仅从本质上描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且从公共关系的角度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追寻世界和平、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走共同富裕之路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是:世界和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民利益至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突破口,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并逐步形成与时代相契合的独特统一战线思想。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重视制度建设;二是重视人民利益、同盟者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形成更为系统、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利益观。其主要思想是:强调和重申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始终倡导经济利益优先、人民利益至上和集体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坚持正确的个人利益导向,坚持正确的致富导向和精神文化生产要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的利益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利益整合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构建和谐社会要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和基础;要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和核心目标;要以利益关系协调为主要方式和方法;要以人民利益和公平公正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本特色刘伟东,朱广忠政策思想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政策决策动机、政策决策模式、政策配置艺术、政策建构系统四个方面,探讨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本特色。一、决策动机与人民利益相统一的政策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政治家,邓小平同志十分注意研究政治问题,善于从政治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他教导我们“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对于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精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体会到,讲政治,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什么说讲政治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中找到答案。1979年3月,邓小平曾指出政治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因…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领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化应用,其理论风格主要体现在以民为本的利益观、实事求是的实践观、开拓创新的运动观、统揽大局的战略观和尊重人民首创的群众史观上。邓小平领导思想对当代领导活动中的科学决策、民主监督以及效能评价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文杰  刘笃成 《前沿》2011,(24):52-54
邓小平一生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具有管理党和国家的丰富实践经验,是举世公认的管理大师,在其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其中以人民利益为本贯穿于邓小平管理过程的始终,是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本管理哲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管理的行动。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本管理哲学思想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郑文杰 《人民论坛》2012,(20):210-211
邓小平管理哲学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即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是管理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是管理决策价值选择的依据和评价标准;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管理的价值目标。同时,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是人民利益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设计和引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提出并展示了一种以人民为本的人民利益观。这种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规定性的体现,也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诉求。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和本质精神,要求大胆而睿智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路径,体现了辩证的思维,推崇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8.
郭英杰 《人民论坛》2014,(3):209-211
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继承了我国伦理道德的传统,将利益与收入分配的调整作为经济伦理的主体思想,道德与经济要统一,人民的利益要放在首位,防止社会出现两级分化.如今,我国正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研究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可以让以道德范畴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更加清晰,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经济平等观.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依托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紧紧抓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和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共同富裕”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提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利益观,对于目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潘峰 《前进》1995,(11)
人民利益是邓小平理论的价值核心潘峰在《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邓小平对“人民利益”的关注十分突出。总括他的大多论述,人民利益的含义基本有三层:(1)这个利益的主体涵盖了当代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他的经常用语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利益”、“占百分之九十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