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珏 《理论导报》2014,(2):13-14
农村环境的恶化及其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的恶化不仅阻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威胁到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农村环境恶化的原因和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体系进行探讨,并针对目前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培植发展农村保险市场,是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有效保证,其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供给严重不足,农业损失率与农民收入低的矛盾没有解决,农民的保险观念滞后,保险经营体制的不适应,导致了农业保险无人问津的局面。发展农村保险市场,要从完善体系、立法经营、多方扶持、大力宣传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引导农村保险市场向着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正式建立并运行,然而碳排放权交易立法仍然存在立法模式不清晰、立法内容不完整和立法路径认识不充分等问题.为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有序发展,如期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亟需采取明确综合性立法模式、补齐立法内容短板以及统一立法路径认识等策略,系统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立法.  相似文献   

4.
大众创业背景下的农村创业者不同于传统农民,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属于职业农民。将个体职业农民定位于商主体,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发展要求。今后我国立法应明确,作为职业农民的农村创业者可以免于登记而成为商个人,同时我国要修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取得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保障农村创业者的生活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5.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立法的必要补充,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地方立法发展情况以及地方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地方立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家政策和立法推进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保护农村环境要遵守农村环境法定原则、政府责任原则、农民利益至上原则。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化的主要领域涉及水源保护、垃圾处理等。实践中,由于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立法缺失,加之修改《环境保护法》困难重重等,因此,加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专门立法体系,着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市制定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地方法规或政策。借鉴地方立法经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必须针对诸如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不清、集体土地产权的内容规定不合理、集体土地产权的实现形式不完善等问题,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立法。  相似文献   

8.
申屠江平 《探索》2007,(5):187-189
"农嫁女"权益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矛盾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分配问题,矛盾焦点在于围绕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展开.彻底解决"农嫁女"权益侵害问题,必须从立法、行政、司法入手,并与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肩负城市建设和繁荣农村的双重职责,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体制、制度、立法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利.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将社会保障权还与农民工.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环境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强化文化产业立法,努力创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立法中存在的问题1.立法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有关文化产业的立法,不是在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大背景下的系统性立法,因此,各种立法之间缺乏相互照应和衔接。从整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立法,存在着整体失衡问题,即国家立法少,部门规章多;基本法律少,单行法规多;管理规范多,权利保障少。"在立法内容方面,有些新型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虽然在环境资源方面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有关法律体系,但尚未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因此,修改并制定完善各种统一的环境资源行政立法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农村法治建设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发展。远眺前行的路,需要在总结过去农村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法治宣传,使我国农村的法治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一直维持低水平、单一化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缺乏立法支持、政府责任缺失、基金缺乏法治监管、制度衔接不足等,不仅阻碍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稳定。为此,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做好中央和地方的立法分权工作,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法治监管,做好制度衔接工作,使农民的养老保障权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对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我国,始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无疑,充分利用农业本身所赖以为系的农村集体土地作为应对上述现实困境的突破口可谓明智之举。近年来,国家各地政府、经济组织以及相关学者更是从实务与学理的角度就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相应探究,形成了包括转包制、转让制、互换制、股田制、土地股份制等在内共七大模式,为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立法例的充实与更新以及三农问题的有力缓解提供了积极的理论进路与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洗钱活动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公害,世界各国在不断完善其立法以适应这一形势需要.我国关于洗钱犯罪的立法与国际要求还有进一步差距,完善我国洗钱犯罪的立法也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性质为行政征收,政府为征收主体,涉及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等五类法律关系.应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关系的本质,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具体而言,应加快中央统一立法步伐,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政府拆迁的主体地位,取消政府行政裁决权,严格规范拆迁程序,完善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制度,规定权利补偿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保法实现了从无到有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对环境保护问题的世界认同感、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势以及环保法立法观念、立法制度的趋同化是促使我国环保法立法的外在动力。而促进我国环保法立法的内生动力主要包括:宏观性的经济因素及微观性的法治建设、公民意识等因素。在内外动力的交促下,我国环保法立法经历了起步、发展充实、完善三个阶段,立法理念由被动针对性立法向主动前瞻性立法演进,立法技术由模糊性向精准化演进,立法内容由宏观性向微观性演进。未来我国环保法立法应全面适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化、标准化、协商制的立法发展方向,不断推进环保法立法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陈海秋 《唯实》2009,(8):127-130
韩国的农业农村立法有6大特征:一是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二是配套法规建设自成体系;三是适时修改法律法规及规则;四是重视农村建设立法;五是重视农民教育立法;六是重视农业组织立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韩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期以来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所倡导的平等、参与、理性、协商等精神与我国当代农村社会本土资源具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性,对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逐步形成、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调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及民主恳谈等协商民主形式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农村发展协商民主奠定了初步基础.协商民主形式在我国农村基层的民主实践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缺乏制度性的保障,但实践证明它是促进基层民主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形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立法过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旭 《新视野》2008,(1):52-55
公民参与立法是我国民主政治不断深入发展的具体体现.在代议制民主体制下,立法权的法定享有者(人民)和实际立法者(人民代表)的分离使得公众的利益与意志能否被立法者正确认识和理解并全面加以体现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公众参与立法有助于弥补代议制的不足.公民参与立法也反映了我国法治进一步发展的某种内在要求.法治之法必须是"良法",而在现代社会中"良法"的获得则有赖于公民的广泛参与.公民参与立法在客观上具有公民教育的功能,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素质.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的形式多为个人的行动.要想增强公民参与的力量和影响力,就需要"握指成拳",实现组织化参与.总之,公民参与立法的现实价值决不仅仅限于增加了一条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需要充分重视其对于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和法治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