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文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全新视野的观点,并通过对一般经济区存在的弊端的分析,提出几点忧虑。最后就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构建城市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走向深层次融合的一体化经济。要提高经济一体化程度,应对在全国区域经济强势竞争格局中被边缘化的挑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福建的战略选择。而城市群经济,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致力于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强化区域产业分工与整合,必将形成城市群竞争力,进而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国家、任何利益集团破坏、损害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台湾之于中国是国家核心利益,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29日,福建省法学会台湾法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涉台法律研究学术年会在福州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涉台法律研究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主题,共收到论文40篇,来自省内高等院校、法学研究机构、立法、司法实务部门和政府涉台事务部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  相似文献   

5.
由于长期被看作是海防前线,福建各项建设曾十分落后,福建在我国沿海经济带上属于“凹陷区。经济低洼地带”。200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西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从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古典模型入手分析了我国三大经济区的状况,并与海西区作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以及海西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这种外交战略决定了在对外援助中中国必然把援助越南、朝鲜等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首选对象。中苏分歧日益扩大后,"一边倒"战略名存实亡。为了拓展外交局面,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援助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外语教育政策、法规以及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梳理,发现美国外语教育战略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国家利益为取向,用能力标准来引领,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其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霸主地位。但是从美国外语教育的现状来看,外语战略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外语人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究其根源,传统的文化痼疾显然难辞其咎。研究美国外语教育战略演变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选择与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演进、时间阶段推进和流通范围扩展的三维动态统一,其实质是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人民币国际化将兼容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路径,以一种非均匀的方式推进,它的成功将创造一种全新的货币国际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0.
政府要基于区域人才合作的新形式,对区域人才合作进行全过程分析,运用概念分析和过程考察的方法,从涵义、现状、主体、利益构成、措施和局限性等多个角度具体分析区域人才合作的可行性与现实性。探索区域人才合作的实现方式以及政府在区域人才合作中发挥的作用,强调区域人才合作的重要性,以引导人才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印度两个大国的发展道路具有许多相似性,两个大国在过去近30年和20年的快速发展,双双跻身"金砖四国",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世纪中叶,欧盟、中国、美国、印度将成为全球前四大经济体,东方新兴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引擎,全球经济秩序将发生很大变化.走向崛起的中国面对印度的赶超,也需要学习借鉴邻国印度的某些经验.但中国、印度真正成为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在相互学习实践中把城乡统筹、社会公正、生态文明、政府改革四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弃自己的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12.
战后美国的台海政策一直是以"战略模糊"为其核心特征的。历史上,意识形态、现实(战略)考量以及其他政策限制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在可能的台海政策选择中,最终采纳了以实质上的亲台政策为目的,以"战略模糊"为手段的折衷政策。目的的清晰性与手段的模糊性反映了美国台海政策的实质,并对今后台海关系走向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沈逸 《外交评论》2015,(2):65-79
随着全球网络空间重要性的日趋提升,以及主权国家对网络空间重要性认知的变化,规制全球网络空间关键资源的竞争正日趋激烈。基于历史原因,美国在一段时间内,事实上单独控制着支撑全球网络空间正常运行的关键资源。另一方面,自2003年开始,国际社会推进互联网国际化进程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过。进入2014年之后,受"棱镜门"冲击,围绕网络空间关键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焦点仍然是指导原则之争:一方面,美国坚持"多利益相关方"原则,并尝试以此排除其他主权国家的介入,意图继续在事实上维系对关键资源的单独掌控;另一方面,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通过强调"多边主义"原则,力求实现对关键资源的主权管辖,以制衡乃至对冲美国的霸权优势。这种指导原则竞争折射的是如何看待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关键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确立管理网络空间关键资源的实现方式。自2015年至2019年,相关方案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全球网络空间的游戏规则也必然在此过程中得到重塑。  相似文献   

14.
刘斌  刘颖 《外交评论》2022,(4):110-132+7
基于经典的结构性权力理论,本文意在解释全球结构性权力的变迁历程和主导因素,从理论和现实层面重点分析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结构性权力由生产主导逐步转向知识主导的过程。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叠加,全球价值链体系发生急剧变化,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加速萎缩,各国越来越强调国家经济安全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伴随着知识权力地位的提升,全球结构性权力治理的主体正逐渐由市场转向国家,全球结构性权力的主导力量和主导国家也在加速变迁。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牢牢把握全球结构性权力洗牌的关键机遇期,灵活运用国家和市场两种力量,抢占知识结构性权力制高点,强化生产结构性权力优势,补齐金融结构性权力短板,全方位提升整体结构性权力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目前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方案,也是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政策底线。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未来应该在“一国两制”基本原则下,通过对“港澳模式’’的突破和发展,建构解决台湾问题的“台湾模式”。国家结构理论的视角对“台湾模式”的模式建构和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也是在两岸统一问题上,比较符合两岸关系现状和双方共同利益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下半叶中国国内发生了一场关于海防与塞防孰先孰后的大讨论。在当时的特定情境中,从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等角度分析,海防当属重要、紧急之事。相比而言,塞防则属于紧急但非重要之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至今日,这场争论仍然可为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提供有益参考。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扩展,中国应愈益重视海防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虚拟经济是竞争市场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尤其当企业在其自有资源与能力的支撑下难以填补实际目标与战略绩效目标之间缺口时,其走谋求发展的道路必然受阻,只能通过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的形式,在利益分配的同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文章以此为视角,对虚拟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利益分配与协调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虚拟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提供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  相似文献   

18.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的战略、理论与利益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年代中期美苏关系有所缓和以后 ,苏联面临的战略任务与中国面临的战略任务发生了差异 ,原来被共同战略利益掩盖的双边关系和民族利益中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由于各自战略需求及斗争策略的不同 ,双方对国际共运的若干理论问题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双方按各自的理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加以解释并进行论战 ,实际上分歧不可能在论战中得到弥合 ,反而越来越大 ,两党关系的意识形态基础被动摇。两个执政党之间关系的恶化 ,不可避免地对国家关系产生了消极的 ,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中苏从盟友演变为潜在敌人 ,正是这种利益冲突与理论分歧恶性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国家管制范围缩小和社会力量增强,逐步向“强国家-强社会”的方向发展。针对这样一个变化,我国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研究模式用来解释和指导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建,主要有新权威主义说、市民社会说、法团主义说和分类管理说等,这些理论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通过比较和梳理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国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转变国家安全战略思维、提升国家安全战略能力的同时,还要遵循全局谋划、多管齐下、防微杜渐等原则。通过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主体系统、拓展国家安全战略客体范畴、创新国家安全战略运行机制等方式,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家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