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种节约观     
王辉 《瞭望》1985,(18)
有一次,一位厂长告诉我,他到北京联系业务,因为包了一辆出租汽车,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在两天内就办完了过去一个星期也难办完的事。由于他节约了时间,使企业获得了赢利六十万元的机会。但是,有人却说他租汽车是浪费、摆阔气!为什么这个厂长会被指责为浪费呢?原因是他的作法不符合传统的节约观的要求,传统的节约观与现代的节约观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有朋友自南方来,谈起老张的情况,朋友感慨地说:“老张人不坏,就是处理事情太硬,比方说,他见有的厂搞升旗仪式,树立企业形象,也想搞。搞也不是坏事,可有个副厂长不以为然,他就在大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人家是不以企业为重。人家接受不了,事  相似文献   

3.
写小说可以虚构,写历史却不可.内地不少书刊谈胡适1949年的事,说"共产党方面未放弃对胡适的争取"、"西山一带的中共广播电台已经明确宣布: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中共保证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朋友传达了毛泽东给胡适的一个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  相似文献   

4.
加密生命     
若按70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5.
游子心声     
王杰 《侨园》2014,(6):25-25
我在新西兰生活了5年多,认识了不少朋友,说在国外生活的苦和不容易也并非假话,自己不努力,到哪去生活都不会有好结果的。但当国内的朋友问我新西兰如何时,我也会实事求是介绍,人家的天如何蓝,水如何清,空气如何新鲜——总之。这里的自然环境就是不错啊。我认识一个同乡,今年30多岁,他从10岁就来到了新西兰,从此再没有回过家乡。  相似文献   

6.
林蔚 《瞭望》2006,(32)
理论上讲应该是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中国孩子最开心的暑假,这些日子却让朋友上4年级的儿子很不开心,因为他没地儿玩去——学校离家远不说,也自放假以来就关门了;也没可一起玩的小伙伴——刚搬到新小区,既找不到同学,又不认识邻居;惟一可做的事就是打游戏,可妈妈每天只让他玩40分钟。他在电话里对我说:放假好无聊,还不如上学呢,上学起码有同学一块呵!  相似文献   

7.
伊人 《瞭望》1995,(20)
实行五天工作制农民有"三虚"伊人编辑同志:近来,笔者和几位农民朋友交谈,说到从5月1日起,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实行周五工作制这件事,几位朋友直言不讳,说他们有三虚(怕):一虚"上头"下来耽搁农民活路,影响农业生产。34岁的种果大户户主刘某说:"农民想...  相似文献   

8.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9.
狄马 《各界》2009,(12)
前几天回老家陕北玩,返程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帮我买票的朋友报告说,从榆林到西安的火车票半个月前就卖完了,要走的话只能找票贩子.我问,票贩子要加多少钱?他说,每张加30元.我说,那就找票贩子买两张吧!于是朋友通过电话和票贩子约好了时间见面.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同几个朋友的闲聊中,听一位朋友讲起这么一件事:他邻居的一位男孩前两年读小学的时候,拾到一只钱包交还了失主,遭到父母的责骂。前不久,这位已是初中生的男孩,又捡到一块贵重手表,把它交给了父母。男孩父母竟夸奖说:“我们的孩子毕竟是初中生,比以前懂事多了。”这孩子的父母也许还不知道,拾金而昧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触犯刑律的。  相似文献   

11.
汉朝刘向《说苑·臣术》中说了春秋时代齐国的一件事:高缭在晏子手下任职三年,一天,晏子突然把他解职了。晏子身边的人都不解地问他:“高缭待奉您已三年之久,不但没有晋官封爵,反而把他辞退了,这是为什么?”晏子严肃地说:“我是个浅薄无能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好处费”这个新名词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言谈中,这里讲的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遂宁市郊二井沟口的公路上,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笑嘻喀地缠住从市里办完事步行回职工医院的卢杰。那位中年人操着浓重的广西口音说:“卢主任,您看,这4000瓶氨基酸的好处费我都带来了。”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指在胸前比划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4,(9)
一七五名将军复出之谜──访李德生将军本刊记者福州军区政委李志民是一位金戈铁马50载的将军。他在去世前不久,数次对探望他的战友和朋友说:有机会一定要把这件事写一写。这件事很值得写,它对后世人来说还是个谜。李志民指的这件"谜"应该追溯到1971年。在文革...  相似文献   

14.
郭宝昌,在影视圈里被大家尊称为“宝爷”,不仅在他倾尽毕生心血为我们奉上《大宅门》这部盛筵,更在于他宅心“义”厚的待人处事之道。对于众多明星大腕不计报酬,主动支持《大宅门》这件事,郭宝昌说:“我这人什么本事都没有,就是混了一好人缘,大家伙还觉得我这个朋友值得交,帮他一把吧,就全来了。”  相似文献   

15.
柳萌 《民主》2011,(7):50-50
一位朋友的女儿,有次跟我聊天儿.不知怎么说到茶叶了,她不无感慨地说:“我老爸在位那会儿,别人送的茶叶,每年都喝不完;这会儿他退休了,就很少有人送了,有时还得自己买。”这位朋友原来是位编辑,在一家大报编文艺副刊.对于某些作者来说,他掌握的这块地盘,可就非同小可了。  相似文献   

16.
台湾星云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的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朋友带着上中学的女儿去街上买水果。挑选水果时,因教授穿着简单朴素,不像有钱人,  相似文献   

17.
心静好读书     
周佩红 《慈善》2020,(2):62-62
这是我很久以来想做的一件事:在安静的环境下读自己想读的书,要是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想,就写下来——别去考虑词句的表达和安排,以及别人看了会怎么想。也就是说,自由。自由地读、想、写、说。就像一个终于浮出海面的人,他会珍惜无边的新鲜空气、云朵、天。他会大口呼吸,而不考虑这呼吸的样子是否优雅。  相似文献   

18.
娄岩 《侨园》2014,(4):76-76
周五晚上六点钟,刘姐如约来到洁在地下室的家.洁和康正在组装由教会里一位新结识的朋友帮忙运来的床架.洁本想推托家里有事不去了,康却一反常态地劝洁跟刘姐走.可能是不想让人说他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吧.总之这会儿他显得十分积极.一边是老公催促,—边又盛情难却,洁只好换了套衣服,又简单化了化妆,然后随刘姐走出了家门.  相似文献   

19.
王乾荣 《民主》2007,(4):47-47
关于“龙图腾”的事,这几天闹得挺凶。一个人说,别让龙做中国人的图腾了,因为在外国人印象里龙是邪恶的;很多人驳他说,龙是咱们民族几千年来的象征和符号,提出取消龙图腾的人,简直是“想拆毁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五一"就要到了,朋友的孩子要爸爸带他到海南旅游,理由是"好多同学都出去玩,谁谁谁还去欧洲呢",并且搬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广告语。事实上,这句宣传农村儿童入学的广告,在一些大城市乃至富裕地区正在被异化为子女高消费的挡箭牌,为此教育界人士不得不呼吁:"为了孩子的未来,再富也要'穷'孩子!"上周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也让人颇多感慨:一个朋友送儿子返校,临行前,不仅在超市给孩子买了很多零食,还给儿子留下1000元零花钱。我说"也就一周的时间,有这个必要吗?他还是中学生!"朋友说"反正有的是钱。"朋友不知,这样一句随便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