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俊平 《奋斗》2002,(6):55-55
上海人就是了不起,很多事都走在别人的前边。近来,上海人又做了两件事,一是上海大学取消了职称评定,改由校长聘任;二是政府停止了对科研成果的鉴定,改由中介部门来承担。上海人这两件事,做得好。  相似文献   

2.
5月27日,对每一个上海人民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纪念日。50年前的这一天,上海解放了!上海的解放,是党中央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浴血奋斗的结果,是中共中央上海局创造性地总结城市斗争经验,率领上海各阶层人民进行里应外合的革命实践的结果。本文将略述上海局在迎接解放中的历史贡献。一、从蒋管区城市斗争的实际出发,制定里应外合、迎接上海解放的工作方针1949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形势日趋明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捷报频传,表明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那么,处于蒋管区的上海地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曾一再嘱咐上海的发展必须两手抓、两手硬。要求上海抓住开发开放浦东的历史机遇,到20世纪末交出两份答卷,一份是经济建设,一份是精神文明。①以 1990年 4月18日党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为契机,上海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历史性成就,圆满地实现了邓小平要上海交出两份答卷的遗愿、本文先以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论证上海交出的经济建设的满意答卷,并以此文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十周年。 浦东开发十年来,上…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根据上海市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来沪农民工总量已达到403万人,不仅在上海660多万流动人口中占61%以上,而且超过上海1300多万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上海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毋庸置疑,随着大量农民工在上海的长期工作、生活和居住,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正在发生重大的社会嬗变。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对陈云一生影响至深至远的一座城市。陈云热爱上海、关心上海,亦对促进上海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 15岁那年,陈云离开家乡青浦县练塘镇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这是陈云人生道路上的霞要转折。从1919年12月到1927年4月,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生活了七八年。成为职业革命家后,他又在上海进行了五六年革命活动,直到1933年初离开上海赴苏区。13年间,包括商务印书馆在内的上海,给了陈云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以创新精神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上海特征的文化体育改革之路上海文化体育事业的改革走过了20年光辉的历程。这20年,是上海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动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20年。作为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文化体育事业的改革成果,是上海人民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命题的创造性贡献。回顾和总结这一历史性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在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继往开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  相似文献   

7.
(一)近代上海是东方工商业的枢纽、中国第一巨埠.上海产业工人及职员人数之多,密度之高,居全国首位。但是他们文化程度低下,文盲占80%以上,就是部分识字的,也都识得有限,连一份报纸也看不大懂.上海政治、政济、文化中心地位的无形压力,上海工业由手工业向机械业发展、生产技能化的趋势,尤其抗战时期上海工人失业危机的威胁增加以及上海工人阶级在民族、阶级双重压迫下更趋成熟等因素,推动了上海广大职工的求知欲望,为抗战时期上海职工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认识到“工人学校是组织产业工会过程中的一个阶…  相似文献   

8.
刘宋斌 《湘潮》2012,(7):10-13
一大:不请自来的“代表” 1921年7月下旬,上海,闷热得如同一个大蒸笼。一群来自上海本市和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年轻人,悄悄相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栋石库门房子,是辛亥革命元老李书城在上海的住宅。  相似文献   

9.
日前,上海《新民晚报》一篇《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的文章,针对说上海话的上海人,发表了“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的评论。此言论被认为严重伤害了广大上海人的感情,文章作者李大伟被“人肉搜索”。目前,该报社已致歉,相关编辑也被停职。  相似文献   

10.
海巴子 《学习导报》2011,(22):16-17
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自行车的城市。据《上海新报》1869年11月24日记载:“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  相似文献   

11.
上海纺织工业的历史性转折,启动了再就业工程 上海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上海纺织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曾经有过自己光辉的历史。从1949年到1996年上海纺织局创造产值6699亿元,利税828亿元(其中1981年一年就达到41亿元),出口创汇314亿美元。上海纺织局在自身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吸纳了大量劳动力,1988年职工总人数达到55.16万人,另有离退休职工27万左右,号称80万大军。半个世纪以来,上海纺织为上海稳定、为上海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被称为上海的母亲工业。  相似文献   

12.
采访前记 在纺织结构大调整中,从1995年12月至1996年底,上海第一丝织厂经历了“刚性灭亏”、全面破产的艰难历程。1999年初,上海第一丝织厂和上海第二丝织厂及上海远东丝绸印染总厂联合组建成破产后的安置企业——上海金熠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马惠英同志原是一丝的党委书记,现又任金熠的党委书记。回顾这炼狱般的历程马书记百感交集,她深深地体会到是坚持以党的政治优势凝聚人心,使企业党组织在困境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党建文汇》2002,(14):3-3
倪志福1933年出生在上海川沙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为了糊口。他11岁时就到上海美孚石油公司做童工。那时,上海是全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工业基础雄厚,当地人普遍以能做一名“外国铜匠”为荣。倪志福从小立志要做一名人人都敬慕的“外国铜匠”。  相似文献   

14.
英雄的群体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有一支活跃在上海的情报工作队伍。抗战开始后,根据形势的变化,这支情报工作队伍改为上海情报科,其主要任务是对日进行战略情报侦察工作。1941年,上海情报科的负责人叫吴纪光。他的直接上司是一位由延安派到上海的领导人,代号‘小开”。吴纪光的大本营在上海,但在南京也设有一个情报站,并在华北掌握着一些重要线索。在他的手下,拥有一批精兵强将:中西功,日本三重县人,1929年中学毕业后来到上海,进入日本帝国主义为培养“中国通”而设立的“东亚同文书院”读书。但在这里,他不仅未被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一、总书记的指示与这次盛会我觉得,这次盛会,意义不同寻常。一是,主题重大。年初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总书记就打了招呼,要利用三中全会召开刀年的时机,在全党开展一次用改革开放20年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经验,教育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活动。这次会,可以看作是全国党史系统响应总书记号召的一次成果检阅。二是,地点特殊。上海不仅是我们党的诞生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王牌"。从叨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抓上海","开发浦东","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开始,上海就成了我国改革开放最具有勉力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周恩来无论在实践和理论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上海,是周恩来生前有着重要活动的城市。建国后,他是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政务繁忙,日理万机,但始终关注这个全国第一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希望上海成为全国带头的先进城市。‘’围绕这一思想,对如何摆正上海在我国工业化建设中的地位;在经济建设中如何依靠工人阶级;如何恰当地处理上海与全国的关系;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上海在四…  相似文献   

17.
一上海是新文化运动开展较早的一个城市。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研究社会主义为特征,上海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在上海的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办报刊、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投身实际斗争,深入工人运动。在北洋军阀政府视马克思主义为“洪水猛兽”,一批资产阶级学者宣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之际,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在上海出版的《新青年》、《共产党》等为阵地,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创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18.
陈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党的统战工作楷模。有许多上层非中共知名人士愿与他合作共事,成为他的知心朋友,上海的赵祖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两人是党与非党人土合作共事的典范。赵祖康原为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名誉主任委员。上海解放时,起祖康年已半百。他学的是土木工程,在国民党逃离上海前夕又任代理上海市长职务。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时,赵祖康一再嘱咐部下必须保护好市府大厦,保存好旧市府关防印信及一切文书档案,以迎接上海解放。赵祖康经常回忆解放初期陈毅与他…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质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攻克了一道世界地质难题:成功地控制了上海的地面沉降,避免了上海成为中国的威尼斯,从而使这座东方历史名城获得了又一个第一──1962年5月,细心的人们发现,在上海外滩,广东路17号大楼门口出现了”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二大队”的牌子。路过的人们疑惑不解:这是什么大队?这是一支由上海市地质勘察局整编后组建的,主攻上海地面沉降的一支专业地质队伍。因为,上海这个世界名城,中国明珠的地面在下沉。上海的地面沉降,发现于1921年,到1962年,市区地面下沉1.54米,最大沉降量达2.6米,…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上海拥有一段谩长的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历史,早在上海建县之前的1275年,回回、蒙古、维吾尔等一些少数民族就开始陆续在上海定居。现在,上海共居住着44个少数民族,人数达62171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0.47%,其中,回族人数最多,共有50392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105%。上海的少数民族绝大部分居住在市区。在上海少数民族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169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314%。其中有&X)多人具有高级职称,他们中不少人是各学科的专家,主持着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