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多对自己所犯罪行作出种种辩解,尤其是贪污、贿赂案件,犯罪嫌疑人几乎“十案九辩”,而侦查部门出于指控犯罪需要,对其多不记录。笔者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辩解须记录在卷:1、从法律规定看,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司法人员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本身就是一种法定证据,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  相似文献   

2.
王新环 《法学杂志》2002,23(4):23-24
证据不足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一种不起诉类型 ,它同法定不起诉和轻罪不起诉一同构成我国的不起诉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 40条第 4款规定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刑事诉讼中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法理基础是无罪推定原则。根据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 1 4条第 2款规定 ,无罪推定是指 :“凡受刑事控告者 ,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当有权视为无罪。”无罪推定从证据证明来说 ,必然演绎出罪疑从无 ,证据不足作无罪处理的结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中,有这样的做法,有的检察官为了保证成功指控犯罪,在案件提起公诉前或者起诉后庭审前,向审案法官征求对案件定性或者量刑的意见。一旦法官的意见与之不合,要么与法官辩论,力图说服法官;要么根据法官意见,补充证据,巩固指控体系。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或许对公诉人成功指控犯罪会有很大助益,但从整体执法效果来看,却不符合刑诉法立法原意,有违法治精神,殊不足取。试析之:   第一,从庭审方式改革的角度看。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指控犯罪的,要将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移送法院。   虽…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应当收集无罪证据,但对无罪证据移送、出示程序却没有具体规定。本文认为,凡是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无罪证据,侦查机关应当全部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无罪证据应当列入证明目录,并作为主要证据向法院移送复印件或照片。出于公诉人客观性要求,在法庭上有责任向法庭提供无罪证据,辩方在无罪证据举证在处于补充地位,但是在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下,辩方应当出示无罪证据。最后,笔者还对如何完善无罪证据运用的程序规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五、证据不足的不起诉的效力 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和举证责任的理论,控方应当承担指控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如果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应当作无罪处理。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如果认为证据不足,特别是经过补充侦查,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也是无罪推定原则和举证责任理论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证据不足的不起诉决定作出后,如果发现新的事实和证据足以推翻原决定,这时是否允许重新起诉?这个问题涉及到先前作出的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在法院依法判定被告人有罪之前,应当推定被告人无罪,也就是说在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宣判被告人有罪之前,都应该推定被告人是无罪的.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此次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了证据制度、辩护制度、侦查措施等内容,其中很多内容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光耀 《中国律师》2001,(10):69-70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自1997年1月1日施行后,起诉方式由卷宗移送式向仅移送主要证据式转变,庭审方式由纠问式向抗辩式转变。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阶段,但律师在侦查阶段不得进行调查取证。在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阶段,律师的调查取证工作又受到种种限制,导致律师在庭审举证、质证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不利境地。而掌握着全部证据材料的控方,在庭审中侧重例举指控被告人有罪、罪重的证据,而对被告人无罪和各证据材料之间相互矛盾的证据,或对被告人具有法定减轻、从轻、免除处罚等各种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材料,控方往往不予举证或不予…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背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背离●杨明无罪推定原则是指任何人在法院没有以确凿的证据证明其有罪以前,不得认为其有罪或者应推定为无罪。这一立法思想最早是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的,他在《论犯罪与刑罚》中论述到:“在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以前,任何人...  相似文献   

9.
石路 《内蒙古检察》2006,(2):14-17,46
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第一百六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专家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所体现出的两种案件形式,也是司法实践中我们通常所说的“存疑不起诉”和“存疑判决无罪”案件(以下简称存疑案件)。可见,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做结案的存疑不起诉和存疑无罪,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出现的现象。对这两类案件,在办案实践中的认定掌握异议不大,但对此类案件的处理结果能否作为刑事赔偿依据,众说不一。为此,笔者结合本地办案实际及遇到的问题,针对以上两种存疑案件的程序状态及相关赔偿问题谈些看法,望能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0.
存疑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类型之一,体现了该法所确立的"无罪推定"原则.虽然存疑无罪对犯罪嫌疑人来说相对公正,但对查明案件真相而言,法律上则缺乏一种刚性规定,致使受害方权利的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维护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导致侦查机关对进一步查清案情缺乏主动性,这显然不符合法律公平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无罪推定不宜作为刑事诉讼原则宋军,王洪宇当前,围绕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问题,不少意见认为应把无罪推定作为一项原则写人刑事诉讼法典。对此,谈以下几点不同意见。一、无罪推定及其理论渊源1764年,意大利的贝卡利亚首先提出无罪推定原则。他在《犯罪与刑罚》一书...  相似文献   

12.
一、侦查部门侦查案件与起诉部门审查案件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区别1、讯问的目的不同。侦查阶段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取犯罪证据。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以达到破案的目的。起诉部门审查案件中的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和“高检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第219条规定的要求,一方面审核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所认定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犯罪事实是否全面、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是核查侦查活动有无违法行为,以实行侦查监督。2、被讯问对象所处的身份不同。侦查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只需移送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不必同时移送侦查卷宗。经过四年多的司法实践,有的审要起诉办案人认为:侦查卷在手,开庭时公诉人随时可翻阅有关材料,因此审查起诉阶段阅卷笔录,无需摘录,甚至可以不做。有的办案人干脆把移送法院的主要证据据材料再复印一遍作为阅卷笔录存入检察内卷。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相似文献   

14.
卢跃  李志刚 《中国律师》2000,(12):63-63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够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其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以及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从而不将犯罪嫌疑人诉交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1996年的新刑事诉讼法对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查起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改。一、不起诉决定的适用问题既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应当不起诉”,完全无罪者更无疑地应做出无罪不起诉的…  相似文献   

15.
卫跃宁 《证据科学》2008,16(6):654-663
无罪推定是被追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被追诉者各项诉讼权利的基础。在刑事诉讼中将无罪推定确立为指导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准则.就是无罪推定原则。我国应当在刑事诉讼中彻底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及其引申的主要内容应当分为三个层次:证明责任、被追诉者的权利和对被追诉者的权利的保障。由于无罪推定假定被追诉者无罪,对控诉的举证责任应由控方承担,被追诉者不承担无罪的举证责任,所以,被追诉者就没有理由配合控方提供自己犯罪的证据,包括口供。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违背了无罪推定关于被追诉者不应当承担举证或证明责任的基本精神,使得被追诉者负有帮助侦控方履行举证和证明的义务。这一规定实质上表明我国刑诉法要求被追诉者承担举证或证明责任。因此,从无罪推定的这一层面上说“应当如实回答”是不合理的,应当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16.
对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我国刑法学界和诉讼法学界多认为适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即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自己无罪证据,否则予以定罪处罚。因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我国刑事诉讼适用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例外,对于这一罪名使用的是有罪推定原则。但是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未明确规定适用无罪推定原则,但是该原则已经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无罪、罪轻证据的审查与移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围绕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证据常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侦查卷中,应不应当包括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证据材料?移送后是否会给审查起诉工作带来麻烦?二是如何审查这些证据材料?作出起诉决定后这部分无罪、罪轻证据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司法机关对于证据不足的案件,可分别作撤案、不起诉和判决无罪的处理。司法实践中,因证据不足撤案、不起诉或判无罪而引起的刑事赔偿案件不少。然而,在《国家赔偿法》中,对这类案件的刑事赔偿则没有明文规定,致使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处理存疑不起诉案件的刑事赔偿中,认识上产生严重分歧,工作中矛盾突出。人民法院认为应予以赔偿,直接根据是最高人民法院 (1998)培他字第 10号复函文件第三条的规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或撤销案件,不能认定犯罪…  相似文献   

19.
无罪推定是被追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被追诉者各项诉讼权利的基础。在刑事诉讼中将无罪推定确立为指导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准则,就是无罪推定原则。我国应当在刑事诉讼中彻底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及其引申的主要内容应当分为三个层次:证明责任、被追诉者的权利和对被追诉者的权利的保障。由于无罪推定假定被追诉者无罪,对控诉的举证责任应由控方承担,被追诉者不承担无罪的举证责任,所以,被追诉者就没有理由配合控方提供自己犯罪的证据,包括口供。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违背了无罪推定关于被追诉者不应当承担举证或证明责任的基本精神,使得被追诉者负有帮助侦控方履行举证和证明的义务。这一规定实质上表明我国刑诉法要求被追诉者承担举证或证明责任。因此,从无罪推定的这一层面上说"应当如实回答"是不合理的,应当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20.
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的什么罪,适用什么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判决。”从本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法院的定罪判决并未涉及到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也不是判决检察院起诉的罪名能否成立,而完全是依据事实、证据和法律来判决被告人的罪名,这样一来,就可能会产生法院判决认定的罪名与检察院指控的罪名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检察院起诉的抢夺罪,而法院最后判决的却是抢劫罪。在以前的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