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起发生在意大利的校园惨案,让一名青春少女黯然消逝。该案引发了意大利、英国、美国多国媒体的强烈关注。是什么线索牵出了狡猾的凶手?一场变态的情爱是否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2.
喻强 《法庭内外》2007,(6):15-19
2006年11月28日,贵州省兴仁县县长文建刚以及妻子、姐姐、岳母和4岁的小儿子一家五口连同保姆共六人被残杀在自己的家中。文建刚的大儿子因为在兴义市八中读书而逃过一劫。这是建国以来,县级干部第一起几乎遭到满门灭绝的惨案。消息传开;顿时震惊了全国。如此凶残的杀戮,究竟是何人所为?一时议论四起,人们纷纷在问,凶手是职业杀手吗?文建刚一家的惨案是否同兴仁县的矿难有关?12月1日,当警方抓获凶手曹辉时,人们纷纷发出自己的疑问,曹辉既然是抢劫何须残杀六人?而且,他杀人后为什么不逃走?网上的质疑更是铺天盖地,人们不相信这是一起简单的抢劫杀人案。随着侦查的深入,拨开层层迷雾,一个个谜团终于解开。  相似文献   

3.
接连一个月之内,从福建南平到陕西南郑接连发生校园惨案,其背后犯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从几种主要犯罪原因论,分析了该犯罪所存在的个体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从而找出原因之所在以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到标本兼治,预防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杨燕明 《江淮法治》2011,(23):48-48
2岁女童遭遇车祸,18路人见死不救,引发全民热议,每个人都在思索惨案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不少人提议立法惩罚“见死不救”,广东省官方也发布信息问计于民,征求立法惩罚“见死不救”的意见。立法是不是解决“冷漠”问题的良方?面对“见死不救”法律能做些什么?本期“一家之言”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法人》2008,(11):66-66
做律师到底在做什么?究竟要做什么?这是一个司空见惯却又可能常常被律师朋友们熟视无睹的问题。从本文中,我们看到浙江泽大所的主任王小军律师作出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颇具借鉴意义的回答:做律师不仅仅是在做一种专业,而是在做一项事业;做律所不仅仅是在做一个平台,而是在做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6.
幽默     
《政府法制》2012,(6):33-33
同行 郊外一幢漂亮的房子里,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姐。这一天,来了一个乞丐,乞丐衣衫褴褛一头白发,一副可怜相。小姐动了恻隐之心,给了他10块钱。小姐问乞丐:“你每天除了乞讨,还干点别的什么吗?”乞丐说:“化装。”“化装?”小姐很奇怪,“讨钱也要化装吗?”  相似文献   

7.
《法人》2007,(2):118-119
什么成就了一个年轻的女富豪?又是什么让她美梦破灭?这一切又给人们以怎样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董雪 《法庭内外》2009,(12):52-54
班车门一开,就听见一声:“竹子是草本还是木本?”不知是谁丢来的一个问题,搞得刚上班车的我一头雾水。这又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呢?随后,就听见立案法官老隗的答复:“竹子当然是木本了。”  相似文献   

9.
人物点评     
奥巴马:总统也是一位父亲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校园枪击惨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这是2012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最血腥、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事件。奥巴马在枪击案后发表讲话数度落泪,他说":在过去的几年,我们经历了太多这样的悲剧。每次得知这样的消息,我的反应并不像一位总统,而是像其他所有人一样——如同一位父亲。"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惨案更痛心。悲剧面前,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因为每个人都为人父母。"我也如同一位父亲",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显然比"我是一位总统"更能贴近公众的心。这一  相似文献   

10.
李苏章 《政府法制》2013,(12):24-25
1950年11月的一天,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然收到一份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中央急电:湖南省人民政府,着即查明茶陵罗克绍此人是否在?在则从速逮捕。这是毛泽东建国后第一个亲自起草电令要求逮捕的人。罗克绍是谁?毛泽东为什么要急令逮捕他?这要从罗克绍的身世说起。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单位犯罪中的刑事责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单位犯罪中的刑事责任的本质是什么?它与自然人犯罪中的刑事责任有无区别?第二,刑事责任的主体是一个还是两个?第三,如认为刑事责任的主体是一个,那么单位中的自然人(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为何要受到刑罚处罚?如认为刑事责任的主体是两个,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何在某些犯罪中仅处罚自然人而不处罚单位?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可对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一、单位犯罪中刑事责任的本质我国刑法学界对刑事责任的本质,大体上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12.
刘力量 《中国监察》2010,(20):62-62
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张报纸,一个小故事映入了我的眼帘。有一次,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准备做什么?”“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晚上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做实验”。对这个勤奋的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检察文化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作为一名检察官,对“检察文化”一词并不陌生。对检察文化耳熟能详的同时又诚惶诚恐:到底什么是检察文化?检察文化和法律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检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回答,是我们打造检察文化,弘扬检察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画室血案     
张颖 《江淮法治》2009,(24):22-23
2009年7月10日,位于合肥市步行街上的长江艺苑画室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灭门惨案”:画室老板何立伟及其妻子、19岁的女儿、10岁的侄子被一名不速之客乱刀捅死。而制造这起惨案的就是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的朱云雨。  相似文献   

15.
张一君 《法人》2008,(5):88-89
尽管这些人已经离开微软多年,但人们依然认为他们的“风光”与微软密不可分。与唐骏一样,杜家滨、李开复、吴世雄、吴士宏、陈永正……为什么微软培养了一批高调的职业经理人?为什么他们只把微软当做一个客栈?这一切表象的背后反映了微软什么管理性格  相似文献   

16.
走向结合:关于治策趋势的思考彭汉英现今世界上社会与国家调整(或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什么是社会、国家的最优治策?这是一个从实践者到学者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本世纪以来移植西方法律的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第三世界,法治主义作为一种经典治策模式被广为推行,...  相似文献   

17.
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和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 一个从小从未体验过被尊重感觉的人,怎么会有自尊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成年人给了孩子什么,孩子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相似文献   

18.
许倩 《检察风云》2023,(9):54-56
<正>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宏观作用施克强: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出台,响应了什么社会需求?在宏观上将会有什么作用?张琴丽: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一个难题,就是遗产债权的处理问题。这也是遗产管理人制度出台之前,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碰到的一个特别困惑的问题。即债权人起诉继承人,要求继承人在遗产范围内归还被继承人的债务,  相似文献   

19.
辛文 《法治纵横》2014,(18):1-1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人民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8月7日,阿瓦提县个体户阿地力·依明向阿瓦提县委、政府递交了一份申请子女到维稳一线的报告。申请书里写道:“打击暴恐分子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央和省委的总体工作部署中,检察工作的使命是什么?方位在哪里?如何服务大局?这是我们必须不断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研讨,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