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位一体”的戒毒工作体系,赋予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在戒毒工作中的法律地位。据国家禁毒委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共查处吸毒人员88.7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25.2万人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存量大,覆盖面广,已成为戒毒工作的重要阵地。《禁毒法》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但由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戒毒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戒毒康复功能设施落后,工作保障经费欠缺,导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开展难度大,戒毒人员呈现脱管率高、复吸率高、违法率高以及管控率低、就业率低、操守保持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重庆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戒毒场所专业资源优势,在戒毒场所开辟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服务区,创新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委托管理工作,以“五步法”实现有效管控,以“五举措”落实就业帮扶,以“五环节”强化操守保持,实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落实“首要标准”,检验戒毒工作成效,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和戒毒工作水平,更有效地探索教育矫治戒毒人员的新方法新途径,2012年,我们在全省劳教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组织开展了“十百千”强制隔离戒毒解戒人员跟踪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需求性教育模式的科学内涵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需求性教育模式,是指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科学合理分析、预测、掌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学员”)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与要求,以学员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目标,开展的有针对性教育矫治模式。基本内涵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针对学员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的学习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书军 《中国司法》2008,(11):54-55
本世纪初,国家禁毒委员会提出:“要依托强制戒毒场所、劳教戒毒场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据此,司法部于2006年开始了在部分省市,依托劳教场所,建立戒毒康复中心的试点工作,并明确要求戒毒康复中心应对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戒毒、治疗、培训、心理疏导、过渡性安置和就业指导,为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戒毒劳教所经过几年对吸毒人员戒毒矫治的探索,认为对吸毒者的矫治仅实施高压封闭式的“一体”管理、进行“三性”(成瘾性、违法性、危害性)和人格改造(重塑责任感、培养戒毒毅力、提升戒毒信心)的专项“二翼”教育还是不够的,尚需充分运用综合治理手段,抓住吸毒劳教人员的心理需要,为戒毒者创建良好的家庭信任、社区关爱、就业扶助3项外部的戒毒支撑。戒毒人员曾因吸食毒品,造成亲情的冷漠及社会的隔阂。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服教期间沦落为“三无”(即无会见、无通信、无邮件)对象。因而往往蕴藏着一些不安定因素,给管理教育带来…  相似文献   

6.
郭昕  帕丽旦 《法治纵横》2014,(21):62-62
近期,克拉玛依教育矫治局(戒毒所)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30名戒毒人员开展了一期以“放松心情、释放自我”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快乐”是此次辅导活动的关键词,培养和建立戒毒学员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则是此次辅导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分为“破冰”“我们的家”“共唱歌曲”三个环节。轻松愉悦活动过程中,让戒毒学员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依赖,感受到了团队支持的力量,为场所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矫治和戒毒氛围,团体心理辅导在优美、坚定、振奋人心的歌曲《从头再来》中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近年来上海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下简称戒毒场所)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的基础上,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依据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入“绿色戒毒”防复吸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将科学戒治方法和教育矫治工作有效结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进行“绿色戒毒”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践和规范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突破,赋予“绿色戒毒”新的形式和内涵,走出一条戒毒场所“绿色戒毒”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戒毒人员高复吸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当前戒毒人员高复吸率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现行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戒毒模式 ,过于注重生理脱毒 ,弱化了心理脱毒和善后辅导 ,不利于降低复吸率。因而笔者建议将我国现行戒毒体系重构为劳教戒毒与服刑戒毒相结合的“二元制”戒毒体系 ,增设吸食、注射毒品罪 ,延长戒毒期限 ,建立戒毒回归人员生活、就业基地等。  相似文献   

9.
李娟  王永红 《政府法制》2014,(10):56-56
自山西省戒毒系统开始收治自愿戒毒人员(下称自戒人员)以来,收人难和留人难的问题已成为全系统上下公认的制约自愿戒毒工作(下称自戒工作)发展的两大瓶颈。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已成为摆在全系统尤其是“一所三中心”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近年来,永济董村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创办“山西省戒毒康复示范所”为目标,坚持“高标定位、规范运行、科学戒治、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自戒工作特点及模式,着力在拴心留人上下功夫做文章,开创了自戒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吸毒造成的危害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吸毒人员数量的上升比例虽逐年有所减少,但复吸人员的数量却逐年递增,已成为戒毒工作的一大难题。如何降低复吸率一直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国际难题”,为探索这一难题,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立了“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形成了一个由该所主导,公安机关、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戒毒帮教体系,旨在巩固所内戒毒成果,鼓励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彻底摆脱毒品依赖,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模式的无缝对接,形成社会关注、政府关爱、亲情扶助、共同照管的全方位戒毒支持系统。本文立足我所“黄丝带”活动的开展实践,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黄丝带”活动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力求引起多方重视,共同破解戒毒人员复吸难题,齐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10,(11):109-1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首要标准”,帮助劳教、戒毒人员掌握一技之能,使他们期满后顺利回归社会,最大限度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海南省第一劳教(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探索职业技能教育新路,与该省农业学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成立了“海南省第一劳教(戒毒)所与海南省农业学校联合办学基地”。  相似文献   

12.
于晓伟 《中国司法》2007,(7):107-108
近年来,辽宁省戒毒劳教所在专业戒毒矫治过程中研究发现,以往戒毒劳教人员经过强制戒毒,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毒瘾的戒断,但“心瘾”却很难根除。离开戒毒场所后义会出现复吸现象。  相似文献   

13.
茹克雅 《法治纵横》2011,(14):69-69
经过一年的实践,新疆劳教(戒毒)管理局探索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的戒毒模式——新疆“三五一”戒毒模式,被证明有效实现了场所戒毒和社区戒毒(康复)的无缝对接,健全了对吸毒人员的戒治、巩固、跟踪帮教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复吸、低操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戒毒领域工作的难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戒毒人员在其回归社会的三个月至一年时间里是复吸的高危期。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期的帮扶救助,帮助戒毒人员重新建立有效地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使其尽快融入社会,不仅是巩固戒毒成果、贯彻落实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首要标准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何云桥,今年43岁,现任武汉市戒毒劳教所二大队队长,在劳教战线一干就是20个春秋.她心系事业,无私奉献,在人生之旅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踏平坎坷成大道 1993年底,武汉市戒毒劳教所组建成立,由于刚刚建所,管教经验缺乏,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在女队里显得尤为突出。因康复期的女强制戒毒人员与男女自愿戒毒人员及未脱瘾的男女戒毒人员混杂,干警和医生混合管理,加上警力不够和资金不足等原因,经常出现“走过场”、敲诈擂肥等现象,女戒毒人员自伤自残的事情时有发生。 1995年,上级领导决定将何云桥从何湾劳教…  相似文献   

16.
董燕  杨杰 《中国司法》2006,(5):47-49
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对居高不下的复吸率,近年来上海劳教场所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院士和戒毒专家的指导下,引入“绿色戒毒”防复吸理念和科学有效的医疗手段,将科学戒治方法和劳教教育矫治工作有效结合,对戒毒劳教人员进行自主治疗和矫治,进行“绿色戒毒”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认真的实践和规范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出一条劳教场所“绿色戒毒”的新路。一、“绿色戒毒”在上海劳教场所的兴起目前,一些国家对海洛因成瘾者多采用“美沙酮”维持疗法。在我国,“美沙酮”维持疗法虽然已在部分省市试行,但因费…  相似文献   

17.
一、“363”戒毒模式的提出 2011年6月,山东省第二女子劳教所加挂强制隔离戒毒所牌子,山东省第二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正式开始运作,8月份开始收治强戒人员,2011年12月,根据省厅、省局部署,成为山东省女性强戒人员专管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呜呜”的警笛鸣响,一辆满载30名特殊人员的警车驶进了安徽省戒毒康复中心(省戒毒所)的大院,30人当中有26人是吸毒人员,其中年龄最大的四十几岁,最小的还不到20岁,在进行完体检后,他们将被送进中心内的急性脱毒区,在那里进行强制戒毒。就在这天上午,一名自愿戒毒的吸毒人员在家人的陪同下,也走进了戒毒中心的康复中心,他将在这里进行自愿戒毒。在省戒毒康复中心内,戒毒人员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戒毒所内的劳教戒毒人员,另一部分是自愿戒毒人员,这部分人员实际就是进入康复中心进行住院治疗。在康复中心的大门上,“远离毒品,重塑人生”8…  相似文献   

19.
对劳教戒毒制度的5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教养成为国家戒毒体制的 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源于199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 的决定》。该决定第8条规定:吸 食、注射毒品成瘾,经“强制戒除 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 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 除”。其后有关法律法规又对强制 戒毒后又复吸要依法送劳动教养进 一步做了明确,如《公安部关于贯 彻执行<强制戒毒方法>有关问题的 通知》第1条规定“强制戒毒后又 吸食、注射毒品的,要依法送劳动 教养”。近些年来,我国吸毒劳教 人员的数量不断上升,在全部劳教 人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实践证 明,…  相似文献   

20.
郑芬  陈涛 《中国司法》2012,(5):85-89
2006年以来,根据中央关于"要依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劳教戒毒场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的要求,司法部开始了依托劳教场所建立戒毒康复中心的试点工作,劳教系统积极利用劳教所现有的戒毒资源和教育矫治条件,接收劳教戒毒期满后自愿留在戒毒康复中心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员以及社会上的自愿戒毒人员,着力建设具备戒毒康复、心理矫治、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等功能,能为有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提供过渡性安置的戒毒康复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