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制隔离戒毒执行活动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实践中,存在司法行政机关收治戒毒人员规模大、戒毒人员权利保障不充分,强制隔离戒毒执行活动内部监督不足等问题。检察机关在监督过程中,也面临相关规定笼统、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对此,建议探索建立派驻检察与巡回检察并重的机制,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充分运用检察建议等方式,提升检察监督精准度,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法治纵横》2014,(10):33-33
甘肃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了加强对戒毒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戒毒率、降低复吸率,该所专门设立了回归适应大队。据了解,回归适应大队设立至今已经有两期共计32名戒毒学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亲情电话拨打、团体咨询、集体谈话、戒毒宣誓、心理测试及咨询等活动。大队还建立了回归戒毒人员信息库,对每一位刘将出所的戒毒学员制订了详细的帮扶计划。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戒毒康复所积极探索戒毒康复人员教育矫治方法,根据戒毒康复人员戒毒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突出治疗、辅导、互助、训练四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综合戒治,增强戒毒康复实效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书军 《中国司法》2008,(11):54-55
本世纪初,国家禁毒委员会提出:“要依托强制戒毒场所、劳教戒毒场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据此,司法部于2006年开始了在部分省市,依托劳教场所,建立戒毒康复中心的试点工作,并明确要求戒毒康复中心应对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戒毒、治疗、培训、心理疏导、过渡性安置和就业指导,为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吸毒造成的危害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吸毒人员数量的上升比例虽逐年有所减少,但复吸人员的数量却逐年递增,已成为戒毒工作的一大难题。如何降低复吸率一直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国际难题”,为探索这一难题,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立了“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形成了一个由该所主导,公安机关、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戒毒帮教体系,旨在巩固所内戒毒成果,鼓励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彻底摆脱毒品依赖,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模式的无缝对接,形成社会关注、政府关爱、亲情扶助、共同照管的全方位戒毒支持系统。本文立足我所“黄丝带”活动的开展实践,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黄丝带”活动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力求引起多方重视,共同破解戒毒人员复吸难题,齐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执法监督的范畴很广,本文所指的是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依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施毒瘾戒治、身体康复、行为矫治等执法活动的监督,包括依法对戒毒人员考核奖惩、诊断评估及所外就医、另行处理等重要执法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郑芬  陈涛 《中国司法》2012,(5):85-89
2006年以来,根据中央关于"要依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劳教戒毒场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的要求,司法部开始了依托劳教场所建立戒毒康复中心的试点工作,劳教系统积极利用劳教所现有的戒毒资源和教育矫治条件,接收劳教戒毒期满后自愿留在戒毒康复中心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员以及社会上的自愿戒毒人员,着力建设具备戒毒康复、心理矫治、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等功能,能为有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提供过渡性安置的戒毒康复中心。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近年来上海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下简称戒毒场所)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的基础上,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依据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入“绿色戒毒”防复吸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将科学戒治方法和教育矫治工作有效结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进行“绿色戒毒”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践和规范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突破,赋予“绿色戒毒”新的形式和内涵,走出一条戒毒场所“绿色戒毒”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郭昕  帕丽旦 《法治纵横》2014,(21):62-62
近期,克拉玛依教育矫治局(戒毒所)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30名戒毒人员开展了一期以“放松心情、释放自我”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快乐”是此次辅导活动的关键词,培养和建立戒毒学员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则是此次辅导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分为“破冰”“我们的家”“共唱歌曲”三个环节。轻松愉悦活动过程中,让戒毒学员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依赖,感受到了团队支持的力量,为场所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矫治和戒毒氛围,团体心理辅导在优美、坚定、振奋人心的歌曲《从头再来》中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落实“首要标准”,检验戒毒工作成效,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和戒毒工作水平,更有效地探索教育矫治戒毒人员的新方法新途径,2012年,我们在全省劳教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组织开展了“十百千”强制隔离戒毒解戒人员跟踪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文武 《中国司法》2023,(11):46-51
<正>医疗服务是戒毒场所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既是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必需手段,直接影响着戒毒工作成效。戒毒医疗同时又是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的短板,普遍存在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2019年,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位一体”的戒毒工作体系,赋予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在戒毒工作中的法律地位。据国家禁毒委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共查处吸毒人员88.7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25.2万人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存量大,覆盖面广,已成为戒毒工作的重要阵地。《禁毒法》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但由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戒毒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戒毒康复功能设施落后,工作保障经费欠缺,导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开展难度大,戒毒人员呈现脱管率高、复吸率高、违法率高以及管控率低、就业率低、操守保持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重庆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戒毒场所专业资源优势,在戒毒场所开辟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服务区,创新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委托管理工作,以“五步法”实现有效管控,以“五举措”落实就业帮扶,以“五环节”强化操守保持,实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需求性教育模式的科学内涵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需求性教育模式,是指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科学合理分析、预测、掌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学员”)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与要求,以学员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目标,开展的有针对性教育矫治模式。基本内涵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针对学员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的学习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4.
鲁德胜 《法治纵横》2014,(24):57-57
为切实做好第二十七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工作,扩大宣传范围,2014年11月27日,塔城教育矫治局(戒毒所)利用探访日,在探访室向前来探访的戒毒人员亲属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该局(所)在探访室内放置《艾滋病防治宣传画册》、《艾滋病教育知识渎本》等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手册供戒毒人员家属翻看。  相似文献   

15.
何云桥,今年43岁,现任武汉市戒毒劳教所二大队队长,在劳教战线一干就是20个春秋.她心系事业,无私奉献,在人生之旅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踏平坎坷成大道 1993年底,武汉市戒毒劳教所组建成立,由于刚刚建所,管教经验缺乏,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在女队里显得尤为突出。因康复期的女强制戒毒人员与男女自愿戒毒人员及未脱瘾的男女戒毒人员混杂,干警和医生混合管理,加上警力不够和资金不足等原因,经常出现“走过场”、敲诈擂肥等现象,女戒毒人员自伤自残的事情时有发生。 1995年,上级领导决定将何云桥从何湾劳教…  相似文献   

16.
于晓伟 《中国司法》2007,(7):107-108
近年来,辽宁省戒毒劳教所在专业戒毒矫治过程中研究发现,以往戒毒劳教人员经过强制戒毒,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毒瘾的戒断,但“心瘾”却很难根除。离开戒毒场所后义会出现复吸现象。  相似文献   

17.
茹克雅 《法治纵横》2011,(14):69-69
经过一年的实践,新疆劳教(戒毒)管理局探索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的戒毒模式——新疆“三五一”戒毒模式,被证明有效实现了场所戒毒和社区戒毒(康复)的无缝对接,健全了对吸毒人员的戒治、巩固、跟踪帮教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13,(10):2-F0002
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前身为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2007年2月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开展戒毒康复试点工作的决定而建立,是一所由党委政府领导,政府开办,劳教机关承办,禁毒委协调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公益性戒毒组织,主要接收社会自愿戒毒人员。  相似文献   

19.
彻底戒绝毒瘾是个世界性难题。当前,国内吸毒人员居高不下,戒毒人员复吸率高、回归社会难的问题仍很突出。戒毒人员屡戒屡吸现象始终困扰广大禁毒戒毒工作者,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不断完善"三期四段五步"的戒毒流程,切实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开展与公安、社区、科研机构等部门在戒毒领域的合作,在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这一顽疾面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进一步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关爱生命、拒绝毒品、回归社会,是当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探索创建戒毒实验班,就是基于进一步加强对吸毒人员这一特  相似文献   

20.
许书萍 《政法学刊》2014,(3):96-100
司法行政部门的劳教戒毒向强制隔离戒毒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瓶颈,如职能定位不清、定位转变难、管教人员与戒毒人员之间的关系紧张等。为突破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发展桎梏,实现强制隔离戒毒机构的治理创新,应借鉴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与方法,开展三方面的工作:一要理顺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戒毒人员的主体地位;二是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不仅要加强管教人员的引导,还需加强戒毒人员的自我管理、同伴管理以及社工机构的参与;三是推进强制隔离戒毒的治理法制化工作,为保障戒毒人员的人权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