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银行增强宏观调控效力,从主要靠收紧或扩大信贷规模等手段直接调控金融,转变为运用公开市场买卖各种有价证券等手段间接调控金融,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拟就我国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实现金融调控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一、我国中央银行实施金融调控手段存在的弊端 1984年9月,在大一统银行体制基础上,经过金融机构的行政改组,中国人民银行脱胎成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开始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但由于中央银行与国家专业银行职能交叉,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混淆,信贷与发行连动等历史的原因,10多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的宏观调控仍然是银行内部的调控。调控的任务就是信贷计划指标的分解与落实,调控的手段就是扩大与收紧信贷规模。这种直接调控方式,往往造成调控成本过高,调控代价过大,给经济生活带来剧烈地震动。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金融调控     
金融调控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中央银行制度下,中央银行是金融调控的主体,而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进行金融调控的轴心。下面就货币政策有关知识及在我国的运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中央银行调控方式。中央银行将逐步缩小贷款规模管理等直接调控手段的运用,增加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调控手段的运用,并将进一步研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那么,中央银行如何改变过去以信贷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进行直接调控的做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等三大工具,实现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三大工具发生作用的基点。中央银行运用三大工具调控的过程可简要地概括为: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改革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是要变对经济的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金融体制朝着这个航标作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规定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关,负责宏观金融的管理和监督,负责宏观金融政策和综合信贷计划的制定。为此,中央银行选择了综合信贷计划、存款准备金和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相对于过去的大一统银行体制来说,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无疑取得了根本性进步,而且这是变金融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但是,横在我们面前侦难题是: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中央银行宏观控制“一耸就  相似文献   

6.
县域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使货币渠道受阻,县域经济主体的行为变异削弱了信贷渠道的实施效果,非正规金融成为信贷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使中央银行难以掌控县域信贷规模。只有将非正规金融纳入到货币政策的调控体系,使其合法化、公开化和正规化,中央银行才能够调控县城信贷规模以及信贷结构,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金融调控体系,使人民银行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对整个经济、金融实行调控监督,以达到稳定币值,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按照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金融监测 1.完善金融统计制度。要在现行金融统计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对金融机构资产风险,专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业务、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证券市场等方面的金融统计。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体制改革中需要建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提出了多种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强化中央银行,削弱专业银行,双轨制;现行体制。本文试从这三种模式的分析、比较中,对金融体制改革谈点意见。对三种模式的权衡第一种模式:强化中央银行,削弱专业银行。主张强化中央银行的行政、经济职能,削弱专业银行的条条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打破分工,开展竞争,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多层次的调控体系。按照这种模式,各级中央银行将从资金、人事、财产等各方  相似文献   

9.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商业银行 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金融体制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金融体制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广,既有加强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的改革;又有国有专业银行改为商业银行、规范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改革;也有建立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如外汇市场、证券市场、资金市场、黄金市场等)的改革。 就目前而言,加快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把银行办成真正意义上的银行是最为关键的。这是因为,从转变中央银行调控和管理职能来看,原有的直接调控是建立在作为金融组织体系主体的国有专业银行政策性商业性业务兼营基础上的,如果专业银行不加快向商业银行转轨,其经营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不分离,中央银行由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便难以真正实现。再者,建立发展金融市场,更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利率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要求利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调控作用。利率的波动是引起生产、投资消费及储蓄变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利率监管是中央银行调节宏观经济,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完善及途径罗美娟孙莉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宏观调控在整个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以来,尤其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中央银行体系建立之后,我国宏观金融调控无论从功能还是从体制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建立和完善金融宏观...  相似文献   

12.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国库券和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应量与市场利率,从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之一,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国内对推行此项业务的呼声很高,但要真正实行这一工具,还必须具备一系列前题条件: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强大的、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能应该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实行监管,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基层人民银行理应担负着贯彻货币政策、监管资金投向、投量和使用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协调资金横向融通、保障金融安全稳定运行的任务。但是长期以来中央银行的职能不专一,既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又具体办理一些政策性贷款等业务,结果不能集中精力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尤其是基层人民银行兼办商业银行的一些业务,肩挑“两副担子”,始终忙于资金收收放放,加之受政府干预,便自觉不自觉地站在地方利益一边,要资金、争规模、跑项目,结果造成了职能上的负效应,使中央银行的宏观举措搁浅,影响了国家的统一的货币政策,使监管工作和宏观调控难以两全其美。因此,转换中央银行,特别是基层中央银行的职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加强基层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手段 转变中央银行的职能,使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手段从过去主要依靠信贷规模控制转向公开市场业务,由直接控制走向间接控制,基层人民银行不再拥有资金调控手段,但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基层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是逐步从过去的以行政、计划手段直接控制为主,过渡到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自1997年“软着陆”以来,中央银行一直实行以“反通胀”为目标的谨慎的货币政策。在当前持续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应以经济增长和就业为目标,积极地反“通缩”。宏观调控政策应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在"十五"计划的内容中,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利率市场化赫然入目.近年来,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得到了有目共睹的长足发展,利率已成为中央银行调控手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速金融产业化建设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重构金融发展新模式,始终是金融的中心课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面临战略机遇抉择的历史关头。这就需要我们以战略的眼光,赋予金融改革与发展以实质性的内容和全新的思路:这就是要把金融体制改革转变到加速金融产业化建设的战略上来,逐步建立一个适应和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资产多元化、融资流量规模化、运行管理规范化、服务手段现代化、业务国际化的金融产业体系,使之高效率地运作与发展,以维护和保持货币的稳定,并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上起支柱和龙头作用。据此,特提出以下设想。 1、理顺和完善人民银行职能,确立强有力 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由于并顾宏观调控和微观经营两种职能忙于具体业务,宏观调控过于倚重货款限额管理,所以,无法集中精力搞好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和真正负起对全国金融机构、金融活的监管职责。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强化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和监督金融机构的职能,以维持金融秩序,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其次是要理顺地方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及职能  相似文献   

17.
各位代表: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作如下说明:一、关于制定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必要性中国人民银行法即中央银行法,是稳定币值、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和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保障金融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法律地位,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受到局限。1986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保证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这个条例的某些规定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都要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的政治分析杨龙货币政策与物价政策是国家控制经济的两种重要手段。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动,政府可以调控经济发展的速度;借助物价手段,国家可以稳定经济,调整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管理。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中央银行增...  相似文献   

19.
对改革利率管理的几点思考李尚伙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体制开始实现厂金融机构多样化,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的金融宏观调控体制,发展了多种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作为肩负宏观调控重任的中国人民银行务必要审时度势,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较为频繁。为了降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冲击力度,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采取提前告知的策略;政策操作呈现"高频率、小幅度"的特点;为了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对不同存款机构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从政策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的适时调整,对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资产价格和物价水平都发挥着积极的调控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将存款准备金政策培育为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之一,并对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