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是基于同等条件下,承租人能够优先购买租赁房屋的权利.毋庸置疑,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对于承租人权利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通过保障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实现,不仅仅能保护承租人对承租房屋的使用利益,降低交易管理成本,更有利于维护稳定的房屋使用关系.我国对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也作出了明文规定,《民法典》的出台...  相似文献   

2.
李淑红 《法制博览》2023,(1):106-108
我国民法基于更好地保护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平衡双方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为房屋承租人设置了众多的法律制度,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就是其中之一。《民法典》在原有法律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发展状况,细化并完善了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但是尚未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进行定性,亦未对该权利行使之规则进行细化,正是因为在法律上未对上述问题进行细化和明确,使得在实务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本文研究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性质与其行使之具体规则相关问题,以期为该制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翠玲  程铎  方辉 《法制博览》2015,(1):137-138
城市的拆改对推进城市面貌的更新、人居环境的改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开展了"三改一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即通过对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的改造以及拆除违法建筑来改善市容市貌。其中,对于涉及租赁房屋的法律问题尤为复杂,且牵涉利益范围较广。在各方利益的对立博弈之下,承租人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必然会受到不平等对待。因此,有必要分析在城镇改造中承租人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素敏 《法制博览》2015,(2):161-162
房屋租赁业的发展日渐迅猛,纠纷日益增多。本文尝试在确保出租人合法利益得到保护的同时,加强对承租人利益的保护,以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王钰婷 《法制博览》2015,(4):106-107
本文笔者根据四个相关案例分析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产生和行使的相关问题,重点旨在分析"同等关系"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陈真 《法制博览》2013,(11):100-101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很早就已确立,但是该权利的行使条件及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措施却很不明确,因此,完善相关方面的规定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结合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房屋承租人在行使优先购买权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讨论了该权利行使对第三人的影响,以期完善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维护承租人合法权益、促进安全交易。  相似文献   

7.
张彬 《法制博览》2013,(6):70-71
房屋转租行为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多发现象,由于缺少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制,引起越来越多的民事纠纷。在转租行为中,存在着两个租赁关系,即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关系、承租人与次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关系。通过针对转租情形,探究不当得利请求权得否作为一种可能的请求权基础,为当事人解决纠纷提供不当得利角度的可能途径,这也是法律的指导作用应当为当事人提供合理选择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雯  刘静仪 《法制博览》2023,(10):46-48
出租人在房屋租赁合同履行期间出卖房屋,承租人依法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但是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受到多重条件限制。对于长期拖欠租金的承租人,其相较于其他买受人,不具备同等使出租人信赖的履约能力,不享有优先购买权。承租人只有在完全具备同等条件的情形下,才有权行使优先购买权,出租人妨害其权利行使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宋玉才 《法制博览》2023,(33):49-51
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制度从1983年被正式确立,到今天已被纳入“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之中并被广泛适用。笔者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背景进行梳理,在明晰该制度的立法发展以及背后的立法要旨的基础上,进而对优先购买权行使条件的相关多种学说进行了介绍梳理,并引入司法实务案例,对《民法典》背景下的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一,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主体为与出租人直接存在有效租赁合同关系的承租人;第二,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应在“同等条件下”行使;第三,承租人应在收到出租人意欲出卖房屋的通知后15日内表明其购买意愿,否则视为弃权。  相似文献   

10.
黎光寿 《南风窗》2010,(11):35-37
<正>无论言辞多好,这种仅能容纳一张床的2平方米的"胶囊公寓",与城市超过半数的房屋空置相比,无疑是贫富分化的现实留给"穷二代"最形象的礼物。"胶囊公寓"撕开了北京房价飞涨背景下的繁荣面纱,让人看到了大都市背后庞大密集"蚁族"的生活。随着改革进入第二个30年,中国人的穷富分野也进入了第二代。他们依托前辈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11.
董鑫园 《法制博览》2015,(3):150-151
抵押权与租赁权并存有两种情况:抵押权先于租赁权存在与租赁权先于抵押权存在。在理论和实务中,租赁权先于抵押权存在的情况当然适用抵押不破租赁规则无可厚非,而在抵押权先于租赁权存在的情况,承租人在承租标的物时确已知晓标的物上有抵押权。此时偏向保护承租人是否有失公允?若要保护承租人,应做怎样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张琳 《法制博览》2022,(2):57-59
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一直存在比较明显的争议,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当中并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依据《民法典》中的相关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可以明确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其并不属于公法的权利.自然人个人的信息权益可以涵盖以及保护其所享有的人格利益以及经济利益,对于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京市各有关部门都在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上下了工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每年针对女职工特殊保护开展一项专项调研,推进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的修改和完善;市卫生局针对女职工"四期"保护,特别是对流动人口中女性的孕期、产期保护采取了保护措施;市总工会则是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女职工劳动保护知识,增强女职工的自我维护意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加大对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的力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的"买卖不破租赁"制度既没有以占有作为公示要件,也没有以登记为公示要件,过度保护承租人而损害租赁物受让人之利益,难以保障交易安全。租赁登记制度能弥补占有的公示性不足,在我国也有良好的基础,能为民众所接受,我国有必要建立租赁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5.
黄芳 《法制博览》2022,(9):142-144
违约金作为合同的一部分,由合同各方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以确保合同能够如约履行.但是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法院和仲裁机构会对违约金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合同未约定此类违约情形,违约方的赔偿范围则需要遵循《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来确认.本文旨在分析房屋租赁合同中违约金的法律依据,尝试为出租人和承租人双方在租赁活动中合理约定合...  相似文献   

16.
天津铁路西站工会把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掌握自己的合法权益,并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不受非法侵害,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稳定职工队伍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几年来,车站工会在党、政的支持下,吸收车站劳资、人事、企管、安全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建立了职工政策法律咨询援助站。为职工提供法律政策服务,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车站广大职工的欢迎。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犯罪人人权保护的关注及对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贯彻,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却忽略了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关注,使未成年被害人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权益受到挤压。在当下校园暴力案件高发,未成年人受害严重的情形下,对未成年犯罪人保护绝对主义的刑事政策应当及时纠偏与修正,以对未成年犯罪人和被害人的双向保护为原则,在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同时,实现未成年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衡平。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少年法院的理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条件成熟的地方都应该建立少年法院,笔者认为少年法院应设有少年刑事案件审判庭,少年观护案件审判庭和少年权益保护案件审判庭,具备审判犯罪少年、观护"虞犯"少年,保护少年权益的三项功能。少年法院的这三类审判庭具有相应的不同的案件受理范围、审判程序和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9.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除全日制本科、研究生以外,仅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学生这一群体,就已达3000万人规模。学生实习期间权益遭受侵犯事件的频发,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劳动权益、教育权益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构建我国"实习生法律制度"体系,进行学生实习立法的基础和价值取向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20.
很多情况下,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民事权益,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及原因;第二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如宪法性民事权益、基本民事权益、其他民事权益等方面的不足;第三部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相关立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司法保护等方面。通过一线的实践调研和一系列具体的调研数据来分析上述问题,用较强的说理性来分析这一社会不和谐的现状,最终寻求一种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特殊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