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元飞  韩志杰  宋红 《证据科学》1999,6(4):180-180
尽管有许多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但运用胃内容消化和排空情况推断死亡时间简单易行,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法医学教科书中,运用胃内容消化和排空情况推断死亡时间已有论述.一般说来,食后不久即死亡者, 胃内容移向十二指肠,约在食后2~3h;胃、十二指肠均已空虚,则死亡可能发生在食后6h以上[1].但在实际检案中,有时我们感到运用胃内容消化和排空情况推断餐后死亡时间,与书中提供的时间相差较大.现对本地区两例凶杀案件根据教科书介绍的胃内容推断死亡时间方法造成错误推断,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1案件简介 马某,女,21岁,某年12月18日16时被人发现死于家中床上。尸检中见胃内腐败气体充盈,剪开胃壁,胃内有约50g未消化食物,可辨有成型的米线、韭菜等物;剪开十二指肠,未检见食物。侦查中查明死者最后一餐进食是在12月14日19时,进食内容为炒米线,添加佐料为韭菜、牛肉沫等。马某尸体已高度腐败,要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只能依据胃内容物的消化程度并结合死前最后一餐的进食时间来确定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3.
1 案例资料 2006年9月9日,辖区内某村在收玉米时距村公路(东西方向)10m远玉米地里发现1具无名尸体,几近白骨化。尸体头南脚北仰卧于玉米行(南北方向)之间,尸旁土地上有散在蛹壳,部分破碎。尸体颈部系着一短袖T恤衫和无带乳罩,下身穿短裙,内裤位于脚踝处,皮凉鞋位于双足处。衣服洗净后颜色可辨,完整无损。尸体头、颈、胸、骨盆、双上肢及大部分脊柱均已白骨化,仅背部、左下肢少量软组织、肌腱、软骨残存,全身骨骼(含舌骨)均无缺失和损伤。  相似文献   

4.
<正>1 案例资料 2004年2月初,在某出租屋内发现2具尸体,现场勘验见门窗紧闭,在中心现场的桌面上发现一袋未熟河粉,内见多处菌落,最大为2cmx1cm,最小0.3cm×0.2cm。 女尸仰卧于床上,身体被棉被遮盖,头颈外露,面部、颈部及衣服棉被上有大量血迹。尸长155cm;尸僵部分缓解,大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通过脑组织推断死亡时间已经成为法医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死亡时间与脑组织细胞DNA、RNA、ATP含量及脑温度、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变化有高度相关性。脑CT、MRI、磁共振波谱等检查手段对死亡时间的推断也有帮助。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06年3月26日上午9时接派出所报案称海边发现1具女尸,场位于海边一岩石夹缝中,女尸呈俯卧位浸在岩石夹缝中间的海水中,岩石周围是沙滩,沙滩上有大量足迹,由于进出人员较多,现场破坏较严重。对岩石边上可疑足迹进行拍照,其中1枚经比对系死者所留,呈自然行走步态。拍照后不久足迹既被潮流冲刷干净。1.2尸体检验死者为青年女性,发育正常。上身戴紫色乳罩,下身外穿黑色运动裤,内穿白色内裤,脚穿白色袜子,紫红色运动鞋。尸斑不明显,尸僵上肢缓解。双眼角膜重度浑浊,眼睑结膜充血水肿。左颞部有7cm×3cm表皮剥脱;颜面部青紫…  相似文献   

7.
1 案例资料1 1 简要案情2 0 0 1年 1月 12日下午 2时 ,五里乡五里村群众在高速公路荷花垅收费站附近路边山坡草丛里发现一具无名尸体 ,要求派员勘验。1 2 尸检有关情况尸体周围有芭茅草遮掩。尸体上身低 ,下身高仰于斜坡上 ,揭开芭茅杂草 ,打开覆盖头颈部的上衣见尸体无头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死亡时间推断误差的方法。方法收集常州市和南京市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256例已破命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与破案后获得的实际死亡时间进行比较,并根据死亡时间进行分组,计算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分析判断错误原因。结果早期尸体死亡时间(≤12h和13~24h)推断准确率分别为90%、89%,晚期尸体死亡时间(1—7d、1~2周、3~4周、1~6个月、7~12个月和1~5年)的推断准确率随时间的延长下降,分别为79%、76%、83%、79%、60%和50%。推断方法不当、水中尸体、极端温度、客观依据不足、抛尸以及变动或破坏现场是影响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的常见因素。结论综合参考多项指标可降低死亡时间推断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张某,男,63岁,离异。2009年4月8日,其女儿(外嫁到五河县)到蚌埠为其父晾晒棉衣、被,敲门无人应答,找来锁匠将门打开,发现其父平躺在靠东墙的床上,已死亡。遂报案。  相似文献   

10.
测定mRNA含量推断死亡时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有很多,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更新,通过测定组织细胞mRNA的含量的变化规律来推断死亡时间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就组织mRNA的含量的测定方法,变化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Chen LS 《法医学杂志》2006,22(6):438-438,458
应用昆虫发育历期和积温法则推测死亡时间是法医学重要技术。本文对蝇蛆和蛹应用倒计积温的方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获得与实际死亡时间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曾有报道,笔者在勘验一起命案时,根据玉米棒的成熟度、玉米的生存环境及尸体的变化规律成功地推断了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13.
王鹏  褚鹍 《刑事技术》2009,(4):76-76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2007年7月28日晚,孕妇秦某,女,29岁,智力发育稍差,与邻居张某因小事发生争执,被张某用木棍打伤左上肢等处,未作治疗。2007年7月31日秦某感腹部不适,在本区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腹内胎儿死亡,于8月1日行引产手术,后报案称因被打造成胎儿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死亡时间推断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推测尸体从检查时距死亡时刻的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是法医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划定侦查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乃至确定案件性质和阐明作案过程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法医工作者在超生反应、法庭昆虫学、内皮细胞活性、核仁区噬银蛋白形态学变化、肌肉酶活性、骨骼肌运动终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玻璃体液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肝细胞自溶超微结构、家兔死后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尸体腐败程度、植物根…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吴家文  廖志钢 《证据科学》2006,13(2):147-149
死亡时间推断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推测尸体从检查时距死亡时刻的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是法医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划定侦查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乃至确定案件性质和阐明作案过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 案例资料1999年 4月 2 7日 ,在某山边斜坡小树林丛中 ,发现用蛇皮袋包装的一具男尸 ,经侦查 ,死者叫高某 ,男 ,78岁 ,籍贯江苏 ,拾荒者。被他人杀害再将其口鼻部堵塞上毛巾后 ,装入蛇皮袋内抛尸于发现地。打开包装袋 ,见尸体蜷缩在蛇皮袋内 ,尸体完整 ,全身呈腐败剥脱状 ,尸体上发现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蝇蛆和飞舞的成蝇 ,尸体周围见有少量红褐色的蝇蛹。法医当即分别提取了成蝇、蝇蛆和蛹 ,送浙大昆虫实验室分别进行种类鉴定 ,同时 ,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半月来的温度预报情况 (10~ 2 0摄氏度 )。经过鉴定 ,发现昆虫的种类为大头金蝇。结合…  相似文献   

17.
袖珍式推断死亡时间测温仪的研制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电子技术研制的袖珍式推断死亡时间测温仪。该仪器具有体积小、自动显示、精确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用此仪器在勘测现场测温后,进行死亡时间推算,可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眼组织推断死亡时间一直是国内外法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肉眼观到镜下观,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和报告出现。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眼角膜、视网膜、玻璃体液及房水等均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并与死亡时间高度相关,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本文对其在法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死亡时间推断在判断案件的性质、划定侦查范围及锁定嫌疑人等方面至关重要,一直是法医病理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早期死亡时间,即指死后24 h以内,由于距离案发时间更短,对其准确推断能促进案件的成功侦破,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法医学者运用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技术对早期死亡时间推断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体液生物化学、超生反应、代谢组学、影像学、遗传物质降解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法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发现尸体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现高度相关,其可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法医微生物学理论与方法对存在于不同环境中的尸体死亡时间推断进行了大量研究,丰富了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提高了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本文就暴露、埋藏和水中三种环境下尸体菌群演替规律的异同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探讨不同环境下利用法医微生物学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