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对自由概念作了详尽的阐述。“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自由观的理论前提。在萨特那里,“自由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正因为如此,在萨特看来,自由于人是一种重负,它只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很显然,萨特的自由观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萨特的一部重要读本。在该书中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并概括阐明了他的基本人学思想。首先概述了此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分析了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最后对萨特的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议,以期能客观地给萨特及其思想定位。  相似文献   

3.
萨特提出他的存在主义自由观以后,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不断变化,它所依赖的社会基础便逐渐瓦解,它本身也遭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批评.为了回答人们的各种批评,发展和完善他的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于一九四五年作了题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著名讲演,并于一九四六年正式发表.在这篇文章中,萨特简明扼要地阐发了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自由观,表现出了修正错误和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但是由于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存在主义基本前提,所以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自由观仍然带有得失相兼的二重烙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对存在主义的含义、特点以及存在先于本质、人的自由存在等核心观点作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尽管萨特的强调自由的存在主义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大突破了神学的束缚,也的确使人们看到了自由幸福生活的曙光。但是,不得不指出其存在主义是存在缺陷的,他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性和能动作用而最终走向了一种非理性主义、主观主义的哲学,成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相交织的难以兑现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是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都以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为其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后,最近几年,一少部分大学生中,接受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哲学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影响,对所谓人的共同本性、人道主义及人的价值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固然与西方这些流派及其代表作逐步被介绍进来有关。但问題的结症不在大学生接触这些东西。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題,应当是当代大学生是怎样对待西方社会思潮和哲学流派的?他们在这方面有些什么弱点?在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现实中,有哪些因素使这些思潮能以在大学生中引起思想共鸣,发生影响及有害的作用? 此起生活在南方和沿海城市的大学生,我校学生中直接接触存在主义的著作的人,不是很多。据中文系两个年级的估计,看过萨特著作的人不到百分之十。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存在主义的某些信条行动,奉行类似存在主义的处世哲学,共范围和影响,远远大于接触存  相似文献   

6.
王筱莹 《学理论》2009,(19):13-14,69
萨特的《禁闭》以“地狱即他人”闻名于世,同时人们对其又有刻意或无意的误解。剧中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这是“一种乐观主义,是一种行为学说。”由于时代的限制,存在主义只是一种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无法摆脱其自身的矛盾,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扬弃,萨特自己也承认,“我骨子里是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家,先有知识后见物体……我把自己杂乱无章的书本知识和现实情况的偶然性混为一谈。由此产生了我的唯心主义,后来我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摆脱。”不可否认的是,存在主义仍可以在当今现实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努力唤起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作为人的尊严感”。  相似文献   

7.
马骏 《学理论》2009,(11):23-24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他十分关注本体论。为了分析萨特哲学的基础及出发点,必须了解他的哲学本体论。本文从“出发点”和“存在观”两个方面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探析的存在主义在二十世纪的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存在主义既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又否定了人性的先天性,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理论,先有人的自由行动,然后才有好恶之分。在萨特的整个理论体系中,以自由观为核心,阐释了人的绝对自由,同时也会受到责任的束缚,可以说责任观是自由观的必然。论述的重点是萨特的绝对自由、绝对责任及其二者的内在联系,个体在绝对自由行动时必然承担由此带来的绝对责任,反之,萨特所强调的绝对自由也要受到绝对责任的限制。通过论述,从中挖掘了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竺凌 《瞭望》1989,(19)
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沙夫的存在主义研 究代表作《人的哲学》(程孟辉译)。沙夫(1913— 1980),波兰和东欧哲学界的重要人物,在整个国际 哲学界也有重大影响。一生写有多部论著。 《人的哲学》是沙夫的一部主要著作。此书试图 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人的本质等问题。全书共分三 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 关系。沙夫针对存在主义在个人问题上的错误解释, 对萨特哲学作了分析和批判。他认为,萨特的存在主 义把个人的经历和命运作为其哲学研究的主题,认为 个人在同周围异己力量的斗争中是孤独无助的、绝望  相似文献   

10.
浅议萨特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哲学的中心思想 ,就是探索人和世界的关系 ,或意识和外部存在的关系。因此 ,自由是他反复弹奏的主旋律。本文阐述了萨特自由观的主要内容 ,即自由的前提、含义、界限、要求及后果 ,揭示出萨特自由观建立的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并在此基础上对萨特的自由观作出评价 ,最后指出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本质仍然是非理性主义的 ,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即人们对报纸上宣传的正面消息不感兴趣而对一些封锁、禁锢的东西却显现出极大的关注。例如前一向时期批判的萨特存在主义。本来有许多青年并不了解萨特,有的甚至连萨特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这一批他倒来兴趣了,非耍弄本萨特的书来看看不行。结果是批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倒使萨特在广大青年心中真正地“存在”了。  相似文献   

12.
卢洪涛 《理论导刊》2006,(12):106-108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其自由哲学的核心是伦理自由观,即自由伦理学。萨特自由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是“行动、选择、责任”,以及由这三个环节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有其逻辑的合理性、历史的进步性和时代的积极意义,也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陈泽云 《学理论》2009,(27):106-107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核心问题。萨特的自由观是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之上的,是一种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具有自主选择性且与责任紧密联系。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由观,因而注定是孤独的。不融于世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站在新世纪的水平线上,我们更应该全面而理性地看待萨特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5.
德高望重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卓越领导人、世人敬仰的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智慧宝库,内容极其丰富、深邃。本文仅就宝库中“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这一命题及其在今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现实意义,谈一些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 什么是习惯?孔夫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汉书·贾谊传》)叶老在1945年7月发表过一  相似文献   

16.
人类需要一种“世界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需要一种“世界哲学”张小路译●阿尔奇·J·巴姆著什么是世界哲学这里我用大写的“世界哲学”来表示我所指的世界哲学,以便将它与其他世界哲学相区别。我认为,人类越来越需要这种“世界哲学”。我们已经有了很多世界哲学,其中有的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世界哲学...  相似文献   

17.
辩证理性的批判是萨特对接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起点。萨特在历时性地考察由分析理性演化出辩证理性的过程中,通过把科学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共时性地彻底对立,从而指认了辩证理性的“非法”。他又运用存在主义去补其缺陷,以使辩证理性走向“合法”,达到他对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评价哲学的价值?通俗一点,哲学有什么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当代哲学问题。这所以是重要的,是由于对哲学价值的认识具有动力性质,不仅是推动人们学习哲学、传播哲学的动力,而且也是人们研究哲学、发展哲学的动力。一、哲学思考和哲学实践既然是谈哲学的价值,首先必须全面地把握哲学在人类事务中通常具有的存在轮廊和本质特点。哲学在哪里存在?为了描述“哲学”的庞大存在轮廊,必须使用三个相互关联的大  相似文献   

19.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命题的基本原则及理论贡献浅析赵伯飞舒智君“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对于美的本质的哲学根据和逻辑规定,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这一逻辑规定生发出来的。本文拟对这一美学命题的基本原则及理论贡献作一粗浅的分析。第一,...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双主体互动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邵献平 《理论探讨》2005,1(6):143-144
1·哲学范畴中的主客体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而整个世界则是人改造和认识的对象,也就是“客体”。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我”与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基本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1]。既然主客体关系是以“我”的存在为前提,这就意味着“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所谓逻辑先在性,是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而存在,而不是主体在“时间”上先于客体而存在。在现实的主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