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0年以后,清政府针对英法入侵云南及当时云南仍有很多尚未改流的土司地区容易发生事端这一现实,大力进行边防建设,加强对边境和土司地区的控制与布防,这些措施对稳定边疆、巩固国防,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边防文化是边防军、警、兵(兵团)、民在戍边、强边、兴边建设活动中展现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族精神为灵魂,以报国、奉献为主要内容的行为和精神.  相似文献   

3.
丁捷 《群众》2007,(9):49-50
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社会的团结稳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文化团结、文化融合、文化的相互学习、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维持民族团结、增进综合国力、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覃茂鑫 《当代广西》2009,(17):18-19
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空气清新,这是众多外地游客对广西的第一印象,也是广西良好生态最感性、最直观的体现。 “当今中国,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水系,珠江水质最优;珠江水系中,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水质最好;大陆沿海,最洁净的海水就是广西北部湾,最美丽的海岸就是广西的海岸。”这是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陈秋华对我区生态环境质量充满自信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刘玉  赵增收 《乡音》2014,(3):24-24
2012年初,边疆当选为南皮县政协主席后,提出了“辅政、扬清、包容、开放”的工作方针。在提高履职成效、加强对委员的管理和对重点提案加大跟踪督导力度的同时,他提出了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政协的一项特色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创出本县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张永刚  马继明 《思想战线》2011,37(1):125-128
世界城市文化迅速发展,地处边疆的云南,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获得文化意蕴。以滇中城市群建设为例,可从城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加强云南城市文化建设。以此为基础,围绕美好的边疆城市,和谐的诗意生存这一理念,追求城市文化建设的高境界,使云南城市形成独特的云南品位与云南格调,最终升华为富有意蕴的云南边疆城市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7.
公民新闻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这样的变革下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虚拟的网络空间,开展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才能占领网络这个新兴媒体阵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创公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和网络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易水 《创造》2019,(2):27-30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019 年2 月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3 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 年5 月18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宁宁 《群众》2013,(12):74-7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强调通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0.
吴剑明  刘寒雁 《思想战线》2012,38(5):141-142
中国近年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继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时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之后,2011年12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云南省政府共同签署《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明确提出支持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性信息枢纽。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和国内外反对势力干扰加剧的态势下,桥头堡战略推进的要旨不仅在于深层次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关乎西南边疆政治稳定、民族地区和谐进步和相邻各国共赢发展等主题。云南在桥头堡战略中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性信息枢纽蕴含着深刻的网络边疆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在全国率先实施“文化立省”战略的省份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实施和努力,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发展迅速,全省民族文化建设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七大后,根据大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省委、省政府又适时作出了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战略决策,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民族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王平 《前沿》2013,(13):196-198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和宗教界人士的关注,如何从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出发,诠释、挖掘宗教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重新发掘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宗教文化以自然为友,回归自然的思想,能为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启示、借鉴、思维方式和思想资源,提供正确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实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完成新时代文化建设任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加强文化建设,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落脚点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生态文明融入和贯穿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等,推进它们在实施生态文明战略中的实际应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念、生态思维和生态生产的创造力,使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王国忠 《创造》2012,(10):40-42
地处边陲,民族众多,是云南的两大基本省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能否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能否切实推动边疆繁荣稳定,是关乎云南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云南长远前途命运的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天尔 《今日民族》2002,(1):14-20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是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有必要从最基层的农村社区──村寨开始,让最普通的村民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并从提高文化素质和改善经济状况两个方面受益。为此,《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提出了“建设遍布全省的各种‘民族文化生态村’”的设想,把最初由一批学者进行尝试的‘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纳入全省规划,从学术主导的应用实验项目升格为政府引导的乡村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一、建筑的思想文化意义作为艺术学科领域里的建筑艺术,它与绘画、音乐相比较,既有相同性又有特殊性。其相同性在于,它们都具有审美价值,带有艺术性。不同性在于,建筑是一门不纯的艺术,也就是说除了艺术性外,建筑更具有实用性、工程性和资产性。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社会上层建筑及意  相似文献   

18.
晋思超 《创造》2003,(9):8-9
彩云之南位于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与东南亚半岛的交接点,正处于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点,因而,有人称它是亚洲各民族交融的重要节点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共生宝库,这是云南独有的优势。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长期并存,构成了世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这更是云南的特色。云南省委、省政府意识到这片神秘之境所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于1996年12月首次提出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目标,随后,又相继制定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方案》和《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十五"规划…  相似文献   

19.
郑思民 《创造》2003,(4):23-24
2002年到2003年的辞旧迎新,从文化角度而言,对于这几个年头“文化大省”建设话头不绝于口的云南人来说,却添了一点点的尴尬。因为云南人从媒体上得到了一份似乎很“文化”的年礼——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就滇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古建筑被毁的命运作了暴光,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之后,《春城晚报》又出了接着几个大版面的报道,摄影图片、忧患文字兼有。对建水古建筑的命运进行了深度透视。大约两、三年前,就听说过建水的老百姓为了保护祖宗所遗的古老建筑而自发地发起过“古城保卫战”,与欲拆旧布新的建设当局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万泳延 《创造》2019,(3):76-78
追根溯源“最美云南”建设的萌芽始于2015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立足全国,为云南各级干部群众明确了指引,寄予了殷切希望,“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使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随后,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要求,云南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理顺管理机构、立法保护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