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密切相关,是现代公民社会的核心精神,推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传统向善文化面临挑战、志愿精神教育薄弱、志愿组织及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外部因素和大学生自身的条件局限,是大学生志愿精神缺失、志愿态度保守和志愿服务俗化的症结所在。科学运用社会学习德育理论,积极从社会环境、大学生和志愿组织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能切实提高培育志愿精神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志愿精神作为人类宝贵的思想资源,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中国公民整体志愿精神的培育具有时代意义。志愿精神有其特定的现代性背景,而现代性的生成与启蒙理性相关。现代性作为一种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包含着相互关联的多重维度。从现代性的多重维度来理解中国志愿精神的现状,发现以下几点:志愿者的主体意识大多处于自发状态、志愿者的公共精神有待培育、传统观念的作用根深蒂固、经济运行的理性化程度不够、志愿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志愿组织的自律化水平较低、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契约化程度有待提高等。因此,深化现代性启蒙是培育中国志愿精神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活动,积极打造志愿服务生力军。2007年至今,全市法院已发展到813人,占总人数的86%。一是打造硕士生文明志愿服务生力军。实行志愿服务常态化,除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日等节点开展志愿服务外,每周四下午四点固定开展常规志愿服务,去年来,到养老院、公园开展公益劳动53次,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  相似文献   

4.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的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自从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在世博园区,还是在申城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众多的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白菜”的志愿者们,用微笑迎接八方来宾,用细致周到的行动服务四海游人,在参观者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使志愿精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由于大学精神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实然"缺位,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未能有效实现。因此,我们提出,建构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双内核"精神,即志愿精神与大学精神并举,缺一不可"。双内核"精神意味着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既要关切志愿精神的体悟与内化,又要展现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创新驱动、独立思辨、人文关怀"的大学精神充分契合,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6.
由于志愿服务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已成为时代的责任。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社会主义志愿精神展现了的特有本质、内涵,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志愿精神与其他人类精神一样,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而社会主义志愿精神应该与共产主义的精神内涵一致,即通过善良行为,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还应该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社会主义志愿精神已经形成,及时分析与提炼,是志愿服务在多元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有利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进民主政治基础培育,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目前公益志愿组织缺乏合法身份和资源支持,理念和能力有待扩展深化,社会理解程度还不够高。同时也逐渐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和活力,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和支持公益志愿组织的发展。公益组织的发展要结合本地和自身发展实际,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开展工作。尽快制订完善鼓励组织发展壮大的政策条例,为志愿服务者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弘扬公益志愿行为精神,增进公众理解认同,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加强组织管理、技术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充分激发公益志愿组织社会活力,积极融入政府公益事业,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推动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6)
正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包头市昆区创新社会工作模式,率先通过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方式,降低了工作成本,增强了服务实效,产生了"全民公益、全年公益"的裂变效应,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漯河市各级党组织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号召引领越来越多的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列,使志愿服务活动有倡导、有组织,更系统、更规范,在推动漯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文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弘扬雷锋精神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实践。雷锋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传承,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中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在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行动方式。雷锋精神与公益慈善活动的志愿精神在价值和功能上具有相关性。本文在明确界定"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论证雷锋精神的哲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对弘扬雷锋精神的内在需求以及对郭明义爱心团队典型事迹的案例分析,阐释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慈善理念寓于传统社会结构中,遵循着"关系慈善圈"的差序格局式的赠与观念,建立在不平等的个人关系之上。现代公益理念的基础则是以志愿追求公益的方式采取自下而上的组织化方式解决公共性社会问题,是将公益作为一项事业在追求。它的作用也仅仅是一种拾遗补阙而已。在中国现代公益理念的培育中,要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资源,构建社会组织,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品质感,特别是要低期待,给中国企业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社会老龄化与政府公共养老不足的问题,市文明办、民政局、志愿服务联合会、慈善协会联合发起了“天津市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从注重教育、规范管理、完善设施、亲情服务、精神慰藉、社会褒奖、公益祝寿、愉悦身心等方面使我市11.2万空巢老人受益。  相似文献   

13.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志愿者行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这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志愿者行动积极参与,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并塑造公民核心价值理念.而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观念融合的志愿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治理的软实力,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由志愿精神支撑的志愿者行动是公民参与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表征之一,并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搭建社会协同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促进健康文明生活、塑造友善互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大公无私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相似文献   

15.
志愿精神是一种不计劳动报酬和经济收入、无偿地参与促进社会进步、增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精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志愿精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价值内核,是雷锋精神、慈善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集中体现。责任是个体所承担的使命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责任意识是"现实的个人"所必备的社会意识。在志愿者活动中,应当通过强化志愿者的自我教育、加强志愿者责任意识培训、塑造自由自律的志愿者文化等方式培育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以更好地促进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志愿文化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高校培育志愿文化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高校志愿文化包含志愿精神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志愿环境文化等内容。新时代培育高校志愿文化,应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强化志愿文化的精神内核;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志愿文化的内在认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文化的实践平台;优化志愿服务环境,深耕志愿文化的培育土壤。  相似文献   

17.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诸多契合点,相得益彰。习近平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大学生村官张广秀、"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也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他们志愿服务行为的肯定和赞扬,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以下实践要求:心系祖国,勇于担当;高扬理想,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群体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志愿精神的新时代意蕴,是高校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培育志愿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前提。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大学生进步性社会意识和公益性社交活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向同行,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志愿精神的利他性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高度一致,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高度一致,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高度一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对奥林匹克志愿精神的发展及与志愿主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志愿主义与奥林匹克核心价值的关系。主要结论:奥林匹克志愿精神与志愿主义是内在统一的;奥林匹克志愿活动是志愿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幸福、团结、稳定和个人发展有着潜在的和巨大作用的志愿主义是奥林匹克核心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身份的认同构建,以及借助媒介动员方式在大学生中强化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旨的志愿精神,把志愿服务活动融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主轴和价值坐标,打造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