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法国戴党新总统萨科奇及其当选的基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2007年总统选举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一次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重要选举,在此次选举中,法兰西人民运动联盟总统候选人萨科奇脱颖而出,当选为总统。本文从法国政局和政党演变的角度出发,指出萨科奇之所以当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萨科奇是战后出生的新一代杰出的戴党政治家;是此次总统选举中实力最强和民意指数最高的总统候选人;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可信的同过去"平静决裂"的竞选纲领并最终获得了戴党领袖希拉克的支持;还得益于法政局"右强左弱"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2.
奥朗德和马克龙在2017年5月14日完成了权力的交接,奥朗德五年总统任期结束。对于总统任期的工作业绩,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从其竞选诺言执行度和完成度来评价;分析奥朗德的行动力、其作为对法国社会的影响和对法国国际地位的改变。本文试图通过数据,从经济与财政、就业与失业、教育改革、生态与环境、移民与安全这五个方面对奥朗德总统任职五年的工作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邱琳 《法国研究》2008,(2):76-83
2007年5月7日,法国传统右翼执政党候选人尼古拉·萨科奇以53.69%的有效票战胜了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女士,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统。他的高得票率反映了法国人民对这位被称作“小拿破仑”的新总统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宣布解散议会提前进行选举是执政党统一国民党与在野党人民联盟之间权力斗争的继续。统一国民党将以继续推进和平进程和恢复经济为竞选纲领 ,人民联盟将以政府向猛虎组织让步过多为由煽动民族情绪 ,捞取选票。但两党都没有获胜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是法国乃至欧洲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近几年来,法国政局正持续处于历史性的重组与调整之中,传统大党日渐式微,新兴政党迅速崛起,使得左右分立的传统政治格局出现新的分化态势,种种不确定性的变化不但对法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使之成为观察当代西方政局变革与经济社会发展调整的重要窗口。同时,未来法国政权的重组同样会对面临诸多困境的欧洲一体化及欧盟改革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欧盟参与世界格局重塑的能力及其行动空间。在竞选运动期间,诸多政党候选人所表达的政策主张及其背后的价值诉求,也是理解当代法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关系走向的重要凭借。鉴于此,本刊编辑部邀请学界多位学者,以笔谈的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法国2022年大选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局势与思潮进行分析,借以深入理解法国大选所涉诸多议题的潜在影响。此次笔谈共有六篇文章,分别为《马克龙执政回顾及竞选前瞻》(慕阳子)、《法国大选与外交政策——戴高乐主义的回归?》(张骥)、《中法关系的机遇与挑战》(武亦文、王朔)、《马克龙在大选中可支配的经济和金融工具》(赵永升)、《泽穆尔蹿红与法国移民政策》(王鲲)、《何以“平等法...  相似文献   

6.
法国总统权力与共和制度的创立密切相关。从立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可将两百多年来法国政体权力架构的演变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不过第二共和总统制实践的失败,让总统由普选产生的方式在法国长期背负负面评价,直到1962年第五共和治下这种选举制度才重新被采纳。国家元首经由全民直选产生,赋予了总统职权高度的合法性。直接选举和广泛的总统权力,避免了第五共和重蹈第三和第四共和的覆辙。第五共和历届总统都是由传统的左右翼建制派政治人物出任,保障了自1958年至今法国政坛的稳定。不过2017年的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颠覆了法国既有的政治格局。在现今的法国社会情势下,法国选民的利益诉求在不断多元化,以左右划分的传统意识形态之争持续淡化。新兴政治势力崛起,极右和极左政治力量掌握政权的可能性与时俱增,关于法国总统权力的设定是否还能适应法国当代政局的演变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64年,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之际,法国总统戴高乐就说过:“对一个有着5亿人口的中国,怎么可以再继续忽视下去呢?”如今中国人口已经有13亿之多,而且她的经济发展又达到了令人瞩目的程度。法国当代哲学家、汉学家弗郎索瓦·于连也认为,“人们对中国感兴趣有许多原因,或由于中国灿烂丰富的文明,或由于看到她在世界上日益显示出来的重要性。”(2003:3)的确,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关注着中国,法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李兴 《俄罗斯研究》2012,(6):151-174
普京在竞选总统期间提出了欧亚联盟的思想,引起俄国内外学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设计中的欧亚联盟,将更有效益地使用成员国总体自然、经济和人力资源,是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一体化,是拥有超国家机构的主权国家的联盟。它将被打造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强大的、独立的一极力量,从而摆脱欧亚中心地区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边缘地位,实现俄"欧亚强国"的梦想。欧亚联盟的思想可以说既是普京的总统竞选大纲,也是普京当选总统后的国家大战略。欧亚联盟的提出具有自身的背景、机遇、历史和现实基础。普京已经规划了该联盟实施的路线图,并为实现该联盟做出了实际的努力。欧亚联盟的最终建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其前景具有不确定性,但其主要成员毕竟是中国的近邻,中国理所当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场惨烈的政治豪赌台湾总统选举与岛内政局走向透视陈恩1995年3月23日,台湾各路候选人竞选拼搏近一年的“总统直选终于举行。当日晚9时,选举揭晓,李登辉、连战以得票率54%,总票数581.3699万票当选“总统”、“副总统”。“总统”选举是台湾政局一...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3—4月)3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Dmitri Medvedev)与法国总统萨科奇(Nicolas Sarkozy)在巴黎就俄购买法国军舰以及制裁伊朗等问题进行会谈。  相似文献   

11.
法国的总统大选在今年四月举行,但竞选的大幕早在去年底就已经拉开.在轰轰烈烈的竞选运动中,各路豪杰粉墨登场,亮相造势,许愿拉票;加上媒体推波助澜,诘问辩论,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2.
2003年2月25日,韩国第16届总统卢武铉正式上任,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卢武铉在大选一开始就以“建立清廉政府,消除地区差异,推进南北关系”作为竞选纲领,当选总统后又以此构想作为内外政策的总纲。本文拟就卢武铉执政后韩国内外政策的发展走势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解析印尼国会和总统选举形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印尼国会和总统直接选举已经拉开序幕,前苏哈托政权势力、改革派势力和伊斯兰势力成为大选的主角,但是竞选资金、政党网络和竞选策略将决定谁是大选的胜利者.现任总统梅加瓦蒂要想再次问鼎总统宝座决非易事.本届大选将是对印尼选民的政治热情、印尼的治安和反恐形势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同事们:今天,中国法国研究会和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中心在风景优美的武汉大学联合举办题为“中国与法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学术研讨会。法国总统希拉克先生也恰好是今天到达武汉进行历史性的访问。这两件事是可喜的巧合,充分说明我们的研  相似文献   

15.
2003年2月25日,韩国第16届总统卢武铉正式上任,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卢武铉在大选一开始就以"建立清廉政府,消除地区差异,推进南北关系"作为竞选纲领,当选总统后又以此构想作为内外政策的总纲.本文拟就卢武铉执政后韩国内外政策的发展走势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语     
《人民之友》2020,(4):4-4
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3月2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习近平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中国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中国广大医务人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这种高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法国总统奥朗德就任之后,对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全面加强亚洲外交。"经济外交"显然是奥朗德对外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外交为经济服务的目的更加明确。法国与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的关系也是在稳中求变。法国外交的新战略将是通过加强与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关系,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孟虹 《德国研究》2011,(4):14-20
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联邦德国,国家的方针决策权由担任政府首脑的联邦总理掌控.作为国家元首的联邦总统系五大国家宪法机构中的独立一员,他无权领导总理,享有的权限与实行总统制的美国以及实行半总统制的法国不同,介于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宪法虽然赋予总统对外代表国家、对内引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重任,但由于总统权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希拉克总统是法国乃至世界政坛上的重量级的政治家之一,他两度出任法国总理,两度当选法国总统。他曾四次访问中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对中国社会文化理念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并结合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政治理念,在国际政治社会文化舞台上大力提倡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相互理解、平等交流的理念。反对恃强凌弱,拒绝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主张用和平谈判的外交手段解决各种争端,美国甚至欧盟一些成员国以所谓人权问题在联合国非难中国时,希拉克强调欧盟成员国对中国人权问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立场,主张对话,不主张对抗。希拉克始终坚持戴高乐主张的独立自主外交原则,成为平衡世界政治、经济、外交天平的重要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32):22-22
当法国民众欢呼金牌多多益善时,要是我告诉他们中国居然有人撰文认为"金牌越多越可耻",他们会不会当我是疯子?伦敦奥运为法国带来创纪录的11枚金牌,法兰西举国上下兴高采烈。总统奥朗德亲赴伦敦打气,贺电一封接一封,当然更少不了在爱丽舍宫大摆庆功宴。法国夺金的镜头反复转播、重播,连我这个外国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法国人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