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网游情缘是指以网络游戏社区为媒介展开的新型网恋模式,近几年呈迅速增长的态势。通过对《剑侠情缘网络版三》的网络恋爱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有着其他虚拟社区不具备的特质,游戏的背景故事以及"二次元"亚文化是玩家产生代入感的因素,代入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游戏中的共同行动使情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游戏中网恋者对多平台的利用增加了双方的互动,人们有了更多的认识渠道与沟通平台,但也是更全面的自我暴露;凭借互联网的时空分离特性,网游情缘相较传统恋爱更为多元化,在传统恋爱中受阻较大的同性恋情也得以在网络中消解歧视。相对于其他形式网恋,网游情缘更关注和放大个人的情感需求。青年群体是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游戏的主力军,此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恋爱方式以及爱情观念,同时以网络游戏为平台的网恋研究也有助于补充现有研究中受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梁艳丽 《前沿》2013,(14):182-18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异军突起,成为网络娱乐活动的一种重的形式,也成为很多大学生放松身心的选择。但是网络游戏具有明显的成瘾性,染上网络游戏瘾的学生其心理健康将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何解决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己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些经验,详细分析了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德才  李明月 《青年探索》2007,(6):51-52,25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游戏,超出想象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今天,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网络游戏成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孙婷 《青年探索》2004,(5):7-10
随着青少年使用网络人数的不断增多,许多原来追求与陌生人交流的人也开始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熟人虚拟社区。这种趋势正在带给青少年人际交流、社会化过程以新的改变。本文以某大学生班级校友录为例,主要通过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其进行研究,描述并分析了这个虚拟社区是如何促进成员交流的,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社区中的交流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包括熟人虚拟社区中经常出现的小圈子交流问题、现实组织解散带来的该虚拟社区信息有效异质化、以及校友录社区对其成员的同辈群体意义、熟人虚拟社区的祥和氛围产生原因等,以期以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索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虚拟社区作为大学生最常接触到的一种网络形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给其社会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社会统计调查方法分析发现,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对其社会化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应积极探讨在该背景下大学生成功进行社会化的措施,以期能为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青年同性恋群体是边缘性的城市青年特殊群体,也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与其面对面地进行聊天、交流、沟通,是真实地认识、了解、理解青年同性恋者的很好途径。青年同性恋者的思想与行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诡异与不可思议,他们的价值观与其他群体的价值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企盼得到人们的理解,需要社会的关爱,渴望生活在阳光下。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属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玩家通过个人劳动 (练级 )、真实财物付出 (购买点卡 )、市场交易 (买卖装备 )等手段创造和获得的 ,它有效用、能交换 ,具有财产的基本属性 ,是无形财产的一种 ,应予以法律保护。承认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 ,有利于维护网络游戏用户的合法权益 ,促进网络游戏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打垮了许多大学生 ,其中不乏优秀人材 ,严峻的形势困扰着高校管理部门及家长们 ,总之 ,网络游戏之所以能激起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兴趣 ,并成了超过电影票房的新兴产业 ,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应有的态度是慎重对待、客观评价、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地帮助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会(区)研究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虚拟社区是社区发展的新阶段,虚拟社区的管理是现代社区建设的关键。传统的社区警务模式已经遇到了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而虚拟社区警务是社区警务发展的新阶段,是传统社区警务的一种颠覆抑或补足。虚拟社区警务在我国虽已实施,但依然处在实质上的零谋划、零组织、零警力阶段,亟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予以创新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在飞速变化的信息社会,网络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玩家,不少大学生投身其中,有些甚至沉迷不能自拔,极大影响健康与学业。通过对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现状和态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希望能提出有效的途径、方法来应对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茜  杨青 《前沿》2013,(11):109-112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与情感表露的一个主要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全国高校大学生微博内容的整理,从社会、个人和积极、中立、消极五个维度分析了当代高校学生微博内容的特征,结果发现大学生微博以表达个人事件为主,在情感倾向上以中立倾向为主。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在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中,名人微博观点和普通他人观点是否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对不同的社会事件,大学生群体会表现出不同的趋同倾向,说明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理性、独立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角色理论的新领域:网络角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社区与网络角色网络空间(Cyberspace),又译为赛博空间,是基于电脑及其网络建立起来的人与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W·J·米切尔认为,cyberspace是cybernetics与space的复合,表示受控制的空间。网络空间为虚拟社区的滋生和拓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技术前提和物理条件。以电脑网络为媒介,人们在网络空间的交流与互动构建了一个新的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y)。最早提出“虚拟社区”概念的是英国学者霍华德·莱英古德,他认为虚拟社区是以虚拟身份在网络中创立的一个由志趣相同的人们组成的均衡的公共领域。与现实生活中的社区概念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
组织建设与多元整合: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与市场化导致了大学生群体的内部分化以及大学生社会认知的多元化,这对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带来了挑战。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与校园秩序维系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分化,分化了的大学生因其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差异给高校的管理以及校园秩序的维系带来了难度,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性组织,依托这一组织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则可能较好地实现大学生群体的整合。在实现高校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情感性组织是不够的,还必须依赖纪律组织。就高校中的学生自我管理而言,纪律组织的主要载体是学生会组织。以规模较小的行政管理队伍如何应对规模庞大且分化严重的大学生群体则是当下高校治理的"规模——结构之困",而通过多元化的学生自组织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则是一种有效且低成本治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游戏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迅猛崛起.作为网络游戏主体的青少年,在获得了网络游戏乐趣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又与青少年所在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卢永欣 《前沿》2010,(12):26-29
主体三界说(想象界、象征界和真实界)是拉康思想的重要部分。在三界中,最难以把握而又异常重要的是真实界。阿尔都塞和齐泽克是拉康遗产的重要继承者。阿尔都塞主要继承了拉康的前期思想,侧重于想象界和象征界。关于真实界,阿尔都塞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但没能充分发显。阿尔都塞的这一遗缺被齐泽克弥补。以真实界为逻辑生发点,齐泽克阐释了意识形态幻象理论。由此,一种"真实—想象/幻象"的意识形态框架,在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思想沿袭中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6.
成都高校大学生网上娱乐消费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方法,调查了成都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娱乐消费状况(以网络游戏为主),得出“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并适度进行网络娱乐,但仍存在某些问题”的结论。文章进一步从社会、经济两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建议“为了产业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需要的满足,大学生可以有选择、有节制地玩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7.
艺术类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正处在青春期,生理迅速发育并达到成熟,随着社会活动、艺术实践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心理上也相应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由于专业的原因,艺术类大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文化课基础较差,观察能力较强,想象力较丰富,充满理想,富于想象,善于梦想等等。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如何在追求个体发展与建构社会规范之间,在承续传统与展望未来之间保持固有的均衡;如何让艺术类…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492名当代大学生进行了信仰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信仰明显呈现出群体趋同性大干差异性特征,趋同性是整体的,差异性是个别的;趋同性是宏观的,差异性是微观的.社会发展的过程应是个性不断彰显的过程,尤其这代90后大学生,是带着异常鲜明个性登上社会舞台的,这种信仰的群体性趋同仿佛产生了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背离.文章尝试对这种趋同性归因进行思考,以期更真实把握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代际特征.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9)
1977级、1978级大学生是结束"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以后招收的第一、第二批大学生,这一群体成员的命运和社会巨变、文化震荡及时代语境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的智慧力量、情感力量与意志力量同社会相互融合,其个人实现、群体实现与社会实现的关系紧密统一,1977级、1978级大学生群体的这一历史现象在当代社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群体大学生思想状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国内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此做了很多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科学、深入和长效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是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方法,探讨这种方法在群体大学生思想状况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