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群岛和群岛国、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通行和海底区域等几种海洋区域和制度,根本没有所谓的“国际空域”和“国际海域”的规定和制度。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属于特定的法律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沿海国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自由均受该公约有关规定的支配。专属经济区上空地位比拟适用海洋法中相应海域的法律地位。在海洋法的制定和发展过程中,明确地使用将领海上空的领空地位和公海上空的飞越自由地位,类推适用于专属经济区上空地位的处理方法。美国E—P3间谍飞机在我国南海专属经济区上空撞击我军军机并侵入我海南三水机场的严重事件是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海洋法的侵略行为,是对国际法的践踏,应承担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中美飞机在我国专属经济区上空发生严重碰撞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我军机在我国专属经济区上空的跟踪监视行为合理合法且有国际法的依据;美机在该空域的飞行及擅闯我领空并降落的行为是非法的,也是对我国尊严与主权的粗暴侵犯.因此,美国必须对其非法行为承担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3.
美军用侦察机在我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机、又未经许可闯入我领空、降落在我领土上 ,这是对我国领土主权、国家安全的严重侵犯。事件发生后 ,美国制造种种借口 ,试图推卸责任。本文从国际法、国内法的法律原则高度 ,批驳了美国的谎言 ,指出 ,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不是“国际空域” ;因“不可抗力”而要求紧急避险不能成立 ;违法行为不能获得合法的主权豁免。  相似文献   

4.
《外交评论》2001,(2):24-26
美军用侦察机在我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机、又未经许可闯入我领空、降落在我领土上,这是对我国领土主权、国家安全的严重侵犯.事件发生后,美国制造种种借口,试图推卸责任.本文从国际法、国内法的法律原则高度,批驳了美国的谎言,指出,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不是“国际空域”;因“不可抗力”而要求紧急避险不能成立;违法行为不能获得合法的主权豁免.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1日,美军用侦察机在我专属经济区上空进行军事侦察并撞毁我军用飞机,随后还侵入我领空并在我机场降落。时至今日,美机已拆解运回,虽然相关费用尚待议定,但事件终可算告一段落。本文主要就撞机事件所涉及的几个国际法问题进行探讨,并借此认清事件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出现,传统观点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赢得海洋权益斗争的重要成果。但从该制度的塑造过程,以及之后各个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实践来看,这一制度安排的最终获益者并非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力主该制度的第三世界国家。从塑造过程来看,作为海洋大国的美国,利用这次会议不但消减了因其“杜鲁门公告”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赚取了军舰在领海的无害通过以及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这两大至关重要的利益;从之后的国家实践来看,占有专属经济区面积最大的是海洋大国,同时能从自己的专属经济区获取资源最多的也是海洋大国,并且专属经济区的军事利用还服务于海洋霸权国在全球的霸权利益。专属经济区制度被塑造的过程和被利用的结果揭示了海洋霸权国家的“两面性”,揭露海洋霸权国打着专属经济区规则的幌子达到其霸权海洋的不正义行径。  相似文献   

7.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享有专属管辖权,其他国家在沿岸国专属经济区虽享有"航行、飞越"等有关军事利用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属于传统的公海自由,其上覆区域也不是"国际空域"。因此,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军事利用活动,都必须尊重沿岸国的主权和安全,只用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非法活动。沿岸国和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水体和海床军事利用权限的范围和程度是有区别的。专属经济区的军事利用,只有遵循和平利用、不使用武力、沿海国权利优先、行使自卫权和紧追权不超过必要限度等原则,才能体现公约的立法宗旨,才能使专属经济区成为和平合作的海域。  相似文献   

8.
浅析专属经济区的国防安全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国防安全利益问题是部分海洋强国和部分沿海国家争论不休的热点。部分海洋强国主张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只存在资源环境利益,不存在国防安全利益;而部分沿海国则主张专属经济区内的国防安全利益是沿海国海洋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他国侵犯。全面认识专属经济区的国防安全利益问题,准确把握新兴海洋制度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对于深入理解国际海洋国防安全战略理论与实践、有效维护我国海洋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性捕鱼权在专属经济区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性捕鱼权是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在原先是公海的一部分,现在成为沿海国领海、专属渔区或专属经济区的海域享有历史性权利。它是专属经济区划界中应该考虑的“相关因素”之一,也是评价专属经济区划界结果是否公平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0.
外国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海上和空中进行情报搜集和军事活动成为沿海国的重大关切。《专属经济区航行与飞越指南》就国家之间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设置了一套可供适用的准则。它是建立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实践和演进中的"软法"基础上的非拘束性规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其西部的开发在世界各国的边疆开发中堪称经典。比较中美两国西部开发在战略目标、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基础、文化意识、经济诱因、开发模式、面临的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的异同 ,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为我国西部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 ,双边投资条约的迅猛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 ,也成为国际投资的国际法制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晚近双边投资条约中许多条款都反映出明显的进一步削弱东道国外资管辖权的意图 ,这些意图不仅表现在对外资准入自由化的提倡和外资保护水准的提高上 ,也反映在投资待遇标准的提高和投资争议解决方法的国际化上。 2 0世纪 6 0— 70年代为联合国大会一系列决议倡导的维护东道国外资管辖权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和规则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些都是应当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美经济周期波动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军 《外交评论》2007,29(4):100-105
本文参照基德兰德(Kydland)、普雷斯科特(Prescott)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中美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和周期性,发现中美经济波动尤其是名义变量的波动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从理论上讲,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要建立适合我国的经济模型,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经济特征事实,并有限地参考他国尤其是美国的经济特征事实;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应该大力完善金融货币制度,减少名义变量对实际经济的影响,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日“冲之鸟”争端的国际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之鸟”岛礁之争是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具体表现。“冲之鸟”不具备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的岛屿的构成要件,因而不是岛屿。相反,“冲之鸟”符合岩礁的条件,因此显而易见它是岩礁。日本主张“冲之鸟”是岛屿,可以拥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是没有国际法根据的。  相似文献   

15.
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关于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关系,经济学界颇有争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但是普遍来看,发达国家的政府消费同居民消费的关系是负相关的。通过考察中国政府消费的变动情况以及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中国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是正的相关关系。这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生物遗传资源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性物资。近年来,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手段,不断从发展中国家搜集、掠夺生物遗传资源,并通过对世界遗传资源的控制,进而加速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和经济掠夺。文章通过我国相关案例解析了生物遗传资源的概念和重大价值,并对其三原则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地保护我国生物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英经贸关系历史久远,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回归以来,中英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是英国第十大商品进口国。中英两国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中英两国经济上明显的互补性及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的顺利运行均为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目前中英双边经贸关系中还存在着双边贸易额占各自外贸总额的比例过小,英对华投资绝对金额不大等问题。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英平等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必将会有新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经济规模的扩大、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的经济保护措施等。外国投资①会产生产业控制、市场侵占、资源争夺等危害,也会带来增强国内企业实力、促进市场合理竞争、缓解就业问题等好处,因此应当针对本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因时因势地决定外资政策。我国现行外资立法存在着缺乏统一政策制定和协调部门,外资投向的产业政策不明、竞争法不完善等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立法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网络作品和数据信息的繁荣发展对世界各国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挑战。因为网络作品和数据信息的表现形式、传输特点、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的特殊性,使得其权利更容易被人侵犯,而在保护措施上具有更大的难度。本文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对网络作品和数据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对著作权法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和特别法保护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旨在为理论界的研讨和司法界的实务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