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缺席审判制度允许法庭在被告人不出庭情况下进行审判,有利于及时惩治犯罪,提高诉讼效率。我国2018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设缺席审判制度,对制度的适用范围、告知程序、被告人权利保障等问题作出规定,建立了制度的基本框架。但目前的规定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对条文结构予以调整,对制度的适用范围、被告人的权利救济方式等问题做出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刑事被告缺席审判作为当事人在场原则的一种例外,具有保障人权、惩罚贪污贿赂犯罪、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符合刑事诉讼对多元价值目标的追求.文章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与司法经验,结合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告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许多犯罪分子犯罪后携巨款潜逃国外的案件,但苦于法律没有规定缺席审判制度,人民法院无法作出有效判决,并依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追回流失的资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确立缺席审判制度,以适应世界法治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必要的,但必须是在维护现代刑事诉讼基本价值的前提下,并结合我们的实际和需要予以规定,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设置刑事缺席审判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程序的合理设置,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因被告人不出庭造成的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冲突的问题,实现诉讼效率、诉讼正义、保障人权等诉讼价值的要求,使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缺席审判是指法院在被告人不到庭参加案件审判时,在控诉方和被告人的辩护人参加情况下,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判决的制度。各国基于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和参与权的考虑,一般不允许对被告人进行缺席审判,但作为原则例外的少数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缺席审判。基于对缺席审判制度的诉讼价值认识,经过权衡利弊的价值选择,通过合理规范缺席审判方式的适用范围与运行条件,规定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可以构建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以此作为普通审判制度之例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本质透视与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席审判是在被告人不在场时进行的审判,是被告人违反到庭义务的责任承担方式。缺席审判是为实现诉讼目的不得已的选择,不同于缺席审判制度。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较之其他条件更严格、最具典型性。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基本模式包括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具体运作机制包括程序的启动、审理、判决宣告和执行以及其他特殊情形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增设的缺席审判制度在完善刑事审判体系、提高案件审判效率、打击贪污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还存在较大完善空间,可吸收德国、美国等外国法律规定和国际刑事审判的实践经验,在扩大刑事缺席审判适用范围、告知程序设计、异议权规制、上诉权限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使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得以科学、合理、健全。  相似文献   

8.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中国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缺席审判的方式,有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价值基础,应当合理权衡公正与效率的价值需求,充分考虑缺席审判的程序正当性。在我们的刑事诉讼中,如果能够合理设计缺席审判制度并有效规范它的运作,将会解决当前刑事诉讼中存在的某些相关问题。在我国确立缺席审判制度,必须明确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在合理控制缺席审判的发生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制度设置的合理性,使缺席审判的运作合乎程序正当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受笼统立法模式影响,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并未对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程序进行详细构建,目前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主要程序即审前程序、审理程序、执行程序存在立法规定含混、阙如以及难以应对司法实践等问题。为确保缺席审判程序下被告人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与审判,保障缺席审判制度的有效运行,应考量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程序特殊性,进行系统的程序构建,强调审前程序的过滤、把关作用;明确审理程序,保证程序的公正有效运行;完善执行程序,保证判决的实现,从而规范和完善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避免刑事缺席审判成为只停留在纸面上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11.
民事诉讼以对席审理和辩论主义作为基本架构,缺席审判因缺失两造对抗这一根本性要素而成为审判制度中的例外门类。如何看待、探析并规制这样一种特殊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与两大法系主要国家锁链式、系统化的缺席审判制度迥异,我国的立法规范未严格界分对席审判与缺席审判的差异,缺乏理论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致使围绕缺席审判制度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依循要素解构——类型化辨析——制度重构的逻辑理路,围绕缺席审判的适用行为、立法模式和救济途径进行比较法考察,探寻契合于一国诉讼模式和程序结构的原理性信息,从而形成比较法经验和现实司法国情双向指引下的对策回应机制,为建设本土模式提供方法上的注释。  相似文献   

12.
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其在刑法立法、刑法解释、罪刑裁量和刑罚执行过程中均存在利益冲突,需要进行利益平衡。而这种利益平衡的实现需要在立法上合理地确定犯罪圈的范围、优化刑法规范的表达方式;在刑法解释中建立民众参与机制,反映民众的利益诉求;司法上加强对法官裁量权的制约,保证个案裁判的实质公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茅彭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审判工作学习前苏联的审判模式,审判工作程序繁复,效率低下,审判员主宰整个审判程序,起着越俎代庖的作用。在法庭审理中,控、辩双方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容易导致先入为主和有罪推定的思维方法。在新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之立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程序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就是诉讼公正。从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对于缺席审判都是趋于否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诉讼的公正,但在提高诉讼效益、保护被害人权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笔者建议,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协调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的角度来构建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5.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后,刑事诉讼程序即告终止。但这种处理方式将会导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后续问题。被追诉人死亡后,如果其犯罪行为牵涉到财产刑或者资格刑的,仍有继续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之进行缺席判决的必要,毕竟刑法所规定的附加刑也是其依法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一部分。因此出现被追诉人死亡的情形后,应对涉及到非法财产处理问题,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问题,共同犯罪问题及判处附加刑问题的刑事案件进行缺席审判。缺席审判时,必须由辩护人代理缺席的被告人在场,案件审理结束后,对于无罪的被告人要宣判无罪,以证明其清白,恢复其名誉,确认其所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对于有罪的被告人,法庭仍然应当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判处被告人刑罚。被告人依法应被判处主刑的,基于其已死亡的事实,应当同时宣布该刑罚因被告人死亡而不再执行;被告人依法应被判处附加刑的,则应在判决生效后依法执行。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也应在判决中载明并在判决生效后执行。  相似文献   

16.
刑事立案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其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学界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合理性和独立性进行质疑,并要求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经验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立案程序.有的学者主张在立法中将立案作为一编与侦查、起诉、审判等并列;有的提出了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的原则性构想;还有的主张不再将立案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程序.上述各种方案都存在明显不足.要想合理改革刑事立案程序,首先应明确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合理地促进打击犯罪,有限地保障人权价值;其次要保留刑事立案程序、明确和规范初查程序,并确立初查程序中被查人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司法公正与效率平衡协调下的产物。域外法治国家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呈现适用范围小,程序适用尤为谨慎的特点,并通过刑事立法对缺席审判的适用情形、案件类型进行明确规定,尤为强调缺席被告人的诉权保障。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侧重解决贪污贿赂等重罪案件被告人外逃问题,应对该制度进行体系完善,以严密的程序设计规范制度运行以保障缺席被告人权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问题,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元朝的刑事审判制度的结构及它运作机制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 ,元代对刑事案件的分类 ;第二 ,元代“有司”对刑事案件审理程序和不同“有司”审理中权限 ;第三 ,元代刑事管辖从学理上可以分为 :审决权管辖 ;属人管辖 ;事类管辖 ;第四 ,元代刑事审判制度的演变 ;第五 ,元代刑事审判制度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于1991年正式颁布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比未成年人专门立法工作开展得较早的美国、英国晚了将近一个世纪。因此,对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研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少年刑事审判制度既是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是现代各国刑事审判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少年刑事审判法来规范少年刑事审判中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以区别于一般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制度。而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少年刑事审判法,如何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针对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