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务与法律》2007,(1):41-42
国务院于2007年2月6H公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该条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全文共分五章34条。针对我国特许经营领域存在的问题,条例确立了五个方面的制度:(1)明确了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如只有企业可以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商业特许经营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特许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公布机关 ]商务部 [文 (令 )号 ][2 0 0 4 ]第 2 5号令[公布日期 ]2 0 0 4 1 2 30 [类  别 ]经济法·商务[施行日期 ]2 0 0 5 2 1 [同时废止法规 ]1 997年《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试行 )》①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特许经营行为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商业特许经营 (以下简称特许经营 ) ,是指通过签订合同 ,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 ,授予被特许人使用 ;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 ,并向特许…  相似文献   

4.
《司法业务文选》2012,(24):9-12
1.2012年2月23日商务部令2012年第2号公布2.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维护特许人与被特许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商业特许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关联方,是指特许人的母公司或其自然人股东、特许人直接或间接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的子公司、与特许人直接或  相似文献   

5.
[公布机关]商务部[文(令)号]〔2007〕第16号令[公布日期]2007·4·30[类别]经济法·商务[施行日期]2007·5·1第一条为维护特许人与被特许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商业特许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关联公司,是指特许人的母公司、特许人直接或间接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的子公司、与特许人直接或间接地由同一所有人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的公司。第四条特许人应当按照《条例》的要求,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  相似文献   

6.
特许经营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特许经营的基本界定对特许经营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国际特许经营联合会(IFA)在其章程中将特许经营表述为“一种特许权人与被特许人间的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特许权人愿意或有义务对被特许人的经营在诸如专有技术和培训等方面给予不断支持;同时,被特许人利用特许权人所拥有和控制的共同一致的商号、运作方式或方法进行经营。在这个关系中,被特许人利用自有资金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实质性投资。”欧洲特许经营协会联盟(EFF)在其章程中对特许经营作了如下定义:它“是  相似文献   

7.
颜峰  黄立群 《山东审判》2012,(3):99-102
一、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欺诈概述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欺诈,实践中也简称为"特许经营欺诈",属合同欺诈的一种类型,指特许人故意告知被特许人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被特许人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的行为。由于特许经营在商业领域一般称为加盟,故又俗称加盟欺诈、加盟陷阱。①随着商业特许经营这一经营模式的推广,由此产生的纠纷也在逐年增加。被特许人投资失败后,以特许人不具备"两店一年"的硬性规定、隐瞒真实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或者进行虚假  相似文献   

8.
特许经营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商业经营模式,一般的特许经营合同都会附加竞业禁止条款,目的是为了保护特许人以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为主的特许权。竞业禁止条款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但也有限制竞争损害合理正当利益的一面,如果竞业禁止条款的规定超出了合理的程度,就会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谢敏 《中国审判》2011,(5):102-103
从本案可以引发如下思考:双方签订的合同是销售合同还是特许经营合同?如果是特许经营合同纠纷,那谁是特许经营合同的特许人?特许人是个体工商户是否会导致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10.
海法 《法庭内外》2007,(1):41-43
加盟,变称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即加盟商)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  相似文献   

11.
滕丽娜 《海峡法学》2012,14(1):59-63
特许经营模式的特点在于被特许人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但其特殊性则在于特许体系对外是以一个统一的整体形象出现的。因此,虽然从特许体系的内部而言,特许人与被特许人都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但从外部第三者的角度观察,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是混同的,特许人与各个被特许人共同经营所形成的特许体系才是该第三者认为的交易对象,也才是该第三者认为的责任人。所以,当特许经营者对外经营产生纠纷时,综合民商法上的过错责任原则和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原则,并且结合经济法上的保护消费者的社会本位要求,处理特许经营中对消费者的责任归责问题,应以特许人与被特许人共同责任为原则(其中再根据特许人的过错情况分为特许人连带责任和特许人补充责任),以被特许人单独责任及特许人单独责任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公布机关]国务院[文(令)号]第485号令[公布日期]2007.2.6[类别]经济法·商务[施行日期]2007.5.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商业特许经营活动,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商业特许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本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商业特许经营活动,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商业特许经营  相似文献   

14.
特许经营是特许人将特许经营权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约定支付特许使用费。特许人与受许人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合同为基础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合同双方实力相当,市场支配力平衡时,传统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合同保障制度等相互配合、共同协力形成的保护合同公平正义的完整逻辑架构,足以公平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益;而特许经营合同中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实力、地位不平等,传统合同法的原则或制度有时显得力所不及,关系性合同理论则从构成合同因素的允诺和事实两方面审视合同,以期真正公平保护特许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业务文选》2012,(5):36-39
1.2011年12月12日商务部令2011年第5号公布2.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加强对商业特许经营活动的管理,规范特许经营市场秩序,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中国境内)从事商业特许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商务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是  相似文献   

16.
特许经营特许人与受许人是地位平等、互相独立的市场主体,二者关系本应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商事关系。但是,特许人对特许经营组织的“持续控制”,以及特许经营合同缔约过程中存在的受许人投入专用性资产和特许人机会主义行为,使得特许人与受许人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利益上的不平衡,使得本应平等的特许经营关系成为事实上的从属关系,受许人处于弱势地位,权利易于受到损害。要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立法者必然要启动利益平衡的调节机制,通过法律手段使双方利益关系向受许人倾斜,从而实现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7.
在特许经营活动中,对处于相对弱势的被特许人的法律保护尤为关键。而单方解除和对外责任承担即是侧重于保护被特许人的最重要的两项制度,完善这两项制度对于规范特许经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的冷静期制度,在赋予被特许人自身保护的权利的同时,由于限制性条件未能明确,导致了冷静期权利滥用的情形大量出现。本文认为为了促进和保证商业特许经营模式的健康发展,完善冷静期立法和禁止冷静期权利滥用将成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其对外(对特许关系当事人之外的交易相对人、债权人)的民事责任如何承担,我国法律尚无明确、具体的规定。本文试对此问题作初步探讨。一、特许经营的概念与特征2004年商务部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商业特许经营界定为:“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  相似文献   

20.
王学先 《知识产权》2009,19(3):49-53
近年来,特许经营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特许经营者的维权意识不强、国内相关立法体制不够健全,对特许经营中最核心的商标权保护不力,经常发生针对特许商标权的侵权行为,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针对以上情况,对特许经营的发展历程、特点进行了解,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保护特许经营中被特许人特许商标权利益的必要性,分析特许经营中被特许人利益受到侵犯的主要原因,并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保护被特许人利益的几点对策,希望对特许经营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