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反腐正成为信息化时代反腐败的一种新形式。由于互联网本身的技术优势、不断增长的公民参与意识以及传统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健全,网络反腐这种技术治理的手段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并且在反腐败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反腐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让这种技术治理的手段走向制度建设,才能让网络在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反腐是指国家机关(在我国还包括执政党)以外的公民、组织等社会主体对预防、查处、根除腐败的参与。与传统的国家反腐败相比,社会反腐是一种“异体反腐”,可以很好地弥补国家反腐这种“自体反腐”的局限。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社会参与反腐败是公约的重要内容,也应当成为每一个缔约国反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基于CGSS2015的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青年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上网频率均显著降低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可能性。为提高青年政治参与行为与意识,应全面推进互联网建设,减少互联网中负面信息的影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信任水平,使互联网成为民众与政府有效沟通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权力监督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以自下而上方式出现的网络反腐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这种公众通过网络以政治参与的形式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方式,提升了公众参与反腐败行动的积极性,被证明是有效的权力监督新形式.网络反腐的优势与缺陷同在.为此,应当构建网络反腐模式的制度支持;建立网络反腐模式的法律机制;培育公民社会及公民精神,促进网络反腐;运用网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在监督国家权力和反腐败方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强大的公民社会可以有效地规避腐败风险;同时,公民社会组织可以组织、教育公民参与国家管理,调动社会多种力量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形成有力的监督,遏制腐败的发生与蔓延,克服以往腐败治理模式缺陷,确保权力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也是世界各国反腐败的大势所趋,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公民参与推动反腐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我国警察廉政建设在有效吸纳公民参与方面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博弈论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能够为完善公民参与警察反腐败机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推动公民参与警察反腐败的法治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以预防为主和全面预防已形成世界潮流。国际社会职务犯罪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专门法典主导模式、行政法体系主导模式和刑事政策综合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众对于地方反腐败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个体因素与社会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收入、教育与职业等传统客观指标,社会因素则分为社会参与方面与主观认知方面。通过"中国社会调查CSS2011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因素对于地方政府反腐败绩效的社会评价的影响要大于个人因素,在社会因素中,主观认知对于地方政府反腐败绩效的社会评价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反腐败行为同样需要成本,反腐败成本畸高,必然会影响反腐败的力度,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完善预防和治理反腐败的制度体系,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反腐败等措施来降低反腐败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是政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在政府治理中扮演了一种新型的角色,可以对国家权力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促使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防治腐败的杀手锏。网络反腐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产物,是新时期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手段。公民社会组织充当了网络反腐的时代先锋。信息时代互联网自身的时效性、多样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为公民社会参与网络反腐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培育和推进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来加强网络反腐建设,可以有效推进反腐败斗争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一个新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