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般认为,“新写实主义”这个称号在新时期发端于1989年第3期《钟山》的“新写实主义小说联展”。一批以小人物、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的作品相继问世,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如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这些作家的小说作品也被一些批评家指称为“新写实主义”小说。文学史上大多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依据其创作题材及其创作时间进行前后两期的分期概括——前期创作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多数作品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代表作有池莉的…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小说创作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又回归新写实,但不可否认,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基本创作倾向已经渗透其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更新了传统小说的风貌,但也同时制约和影响着当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一新时期一些小说家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刺激读者,寻求作品销路。小说《红蝗》描写大便,“象香蕉一样美丽”、“甚至升华到一种宗教仪式”,就是受了现代主义以丑为美的影响,却又不能象罗丹雕塑的《老妓》那样“丑得如此精美!”这样的作品不能担负起文学唤醒人类走向崇高而美好的境界的责任。别林斯基说:“艺术没有思想,就象一个人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3.
一种文学流派的创作区别与其它的流派立足于时代,必有独到之处。新写实小说在上世纪90年代众多创作思潮和流派当中,契合了大众的审美与消费的统一性,一方面展示了在具有时代性的生活大背景中,不同于传统的激昂、积极的革命现实主义的描写,展现在市场经济时代中人崭新的生活方式,把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物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再掀“冲击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心时代命运,用自己的作品对现实改革中的艰难与困惑进行深入思索、大胆揭示的一个文学群体,目前受到关注。这些作家是:被称为河北“三驾马车”的何申、谈歌、关仁山,曾以小说《凤凰琴》享誉文坛的刘醒龙,以及陈源斌、邓一光等人。《上海文学》1996年第8期“编者的话”,以《现实主义再掀“冲击波”》为题,对当今小说写作中出现的这股新的文学潮头,给予肯定和回顾。此前,有论者对他们的写作已经注目,指出这些作品出现的时间相近,揭示的矛盾和思索的问题竟也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的相似,它们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阵势,可以称为“一股现…  相似文献   

5.
《钟山》杂志社和《文艺争鸣》杂志社在1994年联合推出“新状态文学特辑”,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何谓新状态文学?现将有关论述评介给读者。 新状态文学是90年代的文学。90年代将结束一个世纪而开始一个新世纪,90年代中期的文学处于文化的转型变动之中,它书写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所导致的人的生存和情感的当下状态,无论是“与往事干杯”还是渴望未来,都是通过呈现当下状态来体现。它表现为一种自然流动的状态,打破了以往主题表现的寓言模式,具有一种无意创新的创新意向,超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生存视角和生存叙事逐渐在文坛兴起.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生存困窘和烦恼的关注,率先来开了生存叙事的序幕;对市场化转型期的企业困境根源的探究,形成了一轮新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生存视角对都市青年尴尬的生存奋挣、百姓生存本相以及私人化生存空间的近距离观照,是新都市小说、新体验小说、女性小说繁荣的基本促进因素.新世纪文学的"底层写作"的新景观,也是生存视角和生存叙事活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对“新红学派”的批判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以胡适和俞平伯为主要代表的“新红学派”,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这部小说一问世,便广为流传,并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在我国知识界曾有过“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赞叹。从清末光绪年间开始,研究《红楼梦》就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以五四运动为界,研究“红学”的又分为“旧红学派”和“新红学派”。  相似文献   

8.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最重要代表是德莱塞,这不仅因为德莱塞的小说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品中成就最高者,也因为德莱塞从创作之初到最后逝世,他的绝大部分小说基本上都在运用自然主义的方法。美国学者斯皮勒说:“由于有了德莱塞,自然主义在美国才变成了与风靡中部欧洲各国文学的那场运动合一的运动。”[1] (P167) 而英国学者马尔科姆·布拉伯雷在其所著的《现代美国长篇小说》一书中说:“事实上,正是在《嘉莉妹妹》问世和《美国悲剧》出现之间这段时间里,自然主义变成了美国小说的一种稳定的创作方法。”[2 ] (P2 6) 这些重要的议论对于认识美国的…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与现代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的文坛,新写实小说依旧是个诱人的话题。新写实小说自80年代后期出现,几年时光度过,这枝文学树干上的新生枝柯正舒展筋脉,撑起一方天地,辉映满目青荫。这个事实本身昭示着我,将目光由一些沉重的理论命题移向它赖以生存的历史空间,在生活与文学的交汇之处,去留意历史的流程如何在文学那里打下的种种印记。我们不难发现,与同时期其他一些文学流派相比,新写实小说有着冷静的文学反思精神,它时刻将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在中国的现实大地,汲取着营养,又寄寓着深思。它贴紧时代的脉动,于细微之中展示着一个社会在特定变革时期中的现实存在与历史嬗变。所以,在新写实那里,常让人感受到小说流贯着一种浓浓的社会意识、时代气息,这些意识与气息连结着我们的过去,折射着我们的现在乃至将来。透过这一些,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新写实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可以更深地体味它在文学的美学的哲学的等方面蕴藉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说起作品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塑造,新写实小说受到的批评人所共知,什么狭小的、卑微的、苍白的,什么庸庸碌碌的、蝇营狗苟的等等,所谓沉重疲惫的人生、琐碎无奈的生活,也是由那些灰色的一群小人物的存在而定下的基调。对此批评笔者虽持有异议,但从人们对文学的某种渴望和呼唤的角度看,还是可以理解认可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潜与积聚,令人欣慰的是,新写实小说已表现了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感受现实生活、感受悄然变化着的社会文化氛围及价值取向的新的迹象,表现了在生活的厚土中不断开拓新鲜层面的努力,由此刻划出一批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而韧性地奋斗着的一类新人形象。从刘醒龙《村支书》中  相似文献   

11.
纵观2014年神州文坛,各省市文学力量大多仍延续以往以"军团"形式集结亮相的方式,而原来作为地方文学军团主力先锋的文学"湘军",反倒显得相对沉静寂寥。这些湖南小说家们正归于韬光养晦的积累沉潜,从这一意义上说,湖南文学倒是真正进入了一种绚烂过后归于平静的"新常态"。但也恰恰是在这样一种"无声"的"新常态"中,我们看到了湖南文学的希望。2104年的湖南小说,名家老将力作频出,新人新秀不甘人后,"湘楚凤凰"踏曙光振翅,引来"惊雷"阵阵,大有浴火涅槃之势。  相似文献   

12.
熊坤静 《世纪风采》2008,(12):39-40
短篇小说《班主任》不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成名作,也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及其作者,由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与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卷中,第613页,由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杜维·福克马执笔的《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出现》一节里,这样评价说:“在新作家里,  相似文献   

13.
李淑霞 《理论学刊》2005,(7):120-122
王安忆认为,小说创作应以现实世界的材料为基础,小说故事和人物都应有现实的背景;她的小说写作理想是不要特殊环境的特殊人物。这种写实主义小说观既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再现论,也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典型论,它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曾和许多朋友说过喜欢杨打铁最初的一篇小说《白蝴蝶》。后来这篇小说易名为《铁皮屋顶》,修改后发在《北京文学》98年第9期。杨打铁是贵州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1991年以来发表了《远望博格达》、《无人落水》、《全家光荣》等为她带来声誉的作品。不过,在她的作品中,我喜欢的却是这篇今年才正式发表的《白蝴蝶》也即《铁皮屋顶》。 “白蝴蝶”与“铁皮屋顶”两个名字中,其实我更倾向于前者,这与小说内质的轻盈灵巧相一致。而后者看上去像是作者为了使小说显得更为厚重的考虑。我想这没什么必要。 喜欢“白蝴蝶”这一名字的更深层的原因,是觉得它具有超越的征象,很有诗意。而在我看来,诗意之于小说,乃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5.
报告小说既不是报告文学,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它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自然也应该以新的观念去看待和分析它。它的出现,既不会、也不可能取代报告文学,也不会妨碍小说本身的自然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说来,报告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诞生,当归功于《当代》的编辑们。他们在1984年第4期上发表的《海水下面是泥土》,就破天荒地标明“报告小说”的字  相似文献   

16.
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小说史学研究成就斐然。本文以其对明清小说的研究探讨为例,展示了鲁迅在小说史学研究中较为自觉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出鲁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并给予当下的文学研究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奇幻文学在中国是一个最近兴起的字眼,这种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和科幻小说,也不同于神话故事。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学?有关它的选题的确立和“80后”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一直致力于奇幻文学选题和出版的凌钢先生对奇幻文学是这样解释的:“如历史小说根据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史料加上作者的历史观综合演义一样,将远古的传说加以幻想般的夸大,并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融入作者对这个以人类主宰的现象的反思,褒贬和理想,并以文字为媒介进行雕琢,这样的文学作品就是奇幻小说”。这样看来,我们不妨这样说,奇幻小说最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一位文学编辑曾对我说:如果不是工作,我决不读小说,现在的小说让我厌恶。不久前,也有人在报上以《不读文学》为题,撰文声明拒绝阅读当下的文学作品。我因一个时期远离文学而焦虑难安,为了回到文学的状态,我采取的方式恰恰是阅读文学,但我读的不是当下的作品,而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相似文献   

19.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20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罪恶的‘伤痕文学’。”作为由此开端的、揭露“文化大革命”期间种种苦难的纪实文学——伤痕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